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思路

2023-01-03 22:33梅玲玲曾华冯明富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冲动医务人员

梅玲玲,曾华,冯明富

湖北省麻城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湖北麻城 438300

众多精神疾病患者有着较为相似的共同特征,冲动行为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行为[1]。冲动行为是无计划、不可控、非目标取向的爆发式行为。根据研究指出,冲动行为在间歇性爆发性精神障碍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的高发生率[2]。关于冲动性攻击行为在众多领域均有研究,研究指出,冲动行为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生多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因素有关,亦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下导致的[3-4]。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如何控制与管理是困扰患者家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问题;此时伦理困境对于行为的管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如何解决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的伦理困境一直是社会各界探讨的重点;但如何解决目前并无较为有效的方案。因此,对此进行相关探讨与分析可为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的伦理困境提供帮助。

1 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现状及伦理困境

1.1 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现状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虽抗精神类药物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无法完全杜绝冲动行为的发生。临床中对于存在冲动行为患者的管理分以下步骤:①调查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原因,根据其病情记录登记表对冲动行为发生次数进行记录,同时统计分析原因,并评估分析主要问题。②针对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现状进行探讨,制订相关解决方案。③实施管理:根据不同患者制订的管理方案,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症状调整药物,采用有关护理等方式,以求达到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根据研究指出,采用有关管理方式后,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得到显著下降[5-6]。

1.2 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的伦理困境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其疾病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有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管理措施后仍发生冲动行为,且具有不可控态势;此时患者可攻击任何人,如医务人员、亲属或旁人[7]。对患者采取强制措施以减少危害性,如捆绑患者、注射镇静剂等。另外,社会上有较多精神疾病患者未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大多进行门诊治疗,居家生活;若患者在家中或是公共场所发生冲动行为,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计的。若一旦在上述场所区域发生冲动行为,家属必定会采取有关措施,如捆绑、殴打等。但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居家患者,对其实施捆绑、殴打等行为,虽为制止患者错误行为,但该方式已侵犯到患者人权,若不制止造成严重后果,如至他人受伤、致死,受害者人权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就造成了相应的伦理困境,如何保障精神病患者权益又不损伤他人是目前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

2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及面临的问题

2.1 行为管理与伦理的冲突

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幻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数发生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都认为有人会伤害他,包括自己最为亲密的人,如父母、爱人、孩子及身边朋友,患者通常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防范意识,会主动攻击他人,且存在自知力障碍,认为自己无病,不需要进行治疗。还有部分患者拒绝服药或打针,认为这是在害自己,或是认为药物会影响自己。当家属或是医务人员劝导患者治疗或是服用药物时,患者可出现排斥心理,若家属强制患者服药或是治疗,极易诱发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冲动行为一旦发生,医务人员或是家属必定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患者冲动行为造成不良后果。但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人权可造成影响。如患者发生冲动行为,为制止其行为,医务人员采用捆绑、将其关入封闭空间等方式,此时已侵犯到患者自身权益,这是毫无人道的行为。所以,当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采用相应的行为管理本身就造成一定的伦理困境。

2.2 行为管理伦理内部的理论冲突

每个人都享有自身权益,精神疾病患者亦不例外。冲动行为发生时精神疾病患者可造成他人伤害,采取相关措施制止其冲动行为是减轻后果的主要方式。但此时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人认为若阻止他人行为,属于侵犯他人权益,这于情于理都属于不合理行为。另有部分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其行为不考虑后果,造成的事件严重性一般难以估量,在其发病或是出现冲动行为时必须加以制止,防止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如精神疾病患者因疾病的影响,大多不考虑行为后果,冲动行为发生后他人为制止其行为会发生一定冲突,一旦患者在公共场所发生冲动行为,围观群众会选择报警处理,民警到达现场后患者家属可能不在身旁,民警亦无从知晓患者乃精神疾病患者,若患者出现进一步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行为,民警采取武力制服、枪击等行为进行制止,事后造成社会舆论将不可预估。部分人会认为,其为精神疾病患者,民警直接采用强制措施,有违规定。部分人又会认为民警做的对,因患者行为已造成公共事件,采用方法制止属正常操作。上述两种观点其实都没有错,但两种认知存在冲突,在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到底选择制止还是放任其行为,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2.3 行为管理伦理与管理者价值观的冲突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突行为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制止其行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但精神疾病冲动行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发生地点、时间均不固定;若在医院内发生冲动行为,极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引发其他患者共同出现冲动行为;一旦发生冲动行为医院安保人员、医务人员或是家属将对患者将采取有关措施,制止其冲动行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若安保人员与医务人员或是家属认为采用捆绑或是注射镇定剂方式对患者不利,患者反抗或是反抗过程中出现哭泣、大喊,甚至因制止其行为时过于粗暴导致患者疼痛受伤,安保人员、医务人员及家属可能出现同情、不忍心理,或是并不愿意制止其冲动行为,认为制止可导致患者受伤;亦或是心疼患者,不愿意制止其行为。

2.4 行为管理伦理与精神病患者利益的冲突

根据统计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非自愿住院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多数患者均为患者家属无法管理其行为,而违背患者意愿,将其送入精神疾病医院。患者虽为精神疾病患者,但强制其住院这侵犯了患者自身利益。根据研究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只有在出现危害自身、危害他人行为时才具有高危险性,才可对其实施强制性入院[8]。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与偶然性,根据研究指出,冲动行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9];另外冲动行为的发生,患者可能存在被疾病左右,亦或是单纯发泄心中不良情绪两种可能;若是因后者发生冲动行为被强制送入精神疾病医院,这可能侵犯患者自身权益。

3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管理伦理困境的解决思路

从本文两处对精神疾病患者导致冲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但无论患者因何种因素导致冲动行为,一旦发生是必须进行制止的,另外住院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加之精神疾病住院区也大多为精神疾病患者,一例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可能造成连锁反应,此时医院安保人员及医护人员将会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事情扩大化。无论在医院还是公共场所,若不采取措施,患者行为得不到约束,后果也极为严重,若对患者采取捆绑、殴打等措施制止其冲动行为,对患者过于残忍,若不加以制止患者伤害他人亦不可取,该情况属于伦理困境。论文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伦理困境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行为管理与伦理的冲突的解决思路

文2.1处中,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采用相关管理措施本身就可造成伦理困境。但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行为时不受控制,可出现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若采取强制性手段如捆绑等,此时虽有违人道主义,可若不制止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是必须制止的,但在制止时需做到人性化,且不伤害患者为目的。根据研究指出,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既能够制止患者冲动行为,也不会因措施过于强硬导致患者受伤,侵犯患者个人权益。如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可给患者用传统约束带进行约束,在给其穿上约束带后,在患者床旁放置防止坠床使用的床档,防止其因翻身而导致坠床。待患者情绪平稳后,给予其心理安慰;根据研究指出,患者在发生冲动行为清醒后,发现身上穿有约束带可感到害怕、恐惧,其心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事后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极为重要[10]。

3.2 行为管理伦理内部的理论冲突的解决思路

文2.2处中,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观点两极化认同,有人会认为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其所作所为不受自身控制,若制止其行为,属于反人道;另有人会认为患者已造成公共事件,若不加以制止,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上述两种观点都属于正常观点,并无错误。但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可造成自身、他人受到伤害,若不加以制止,导致自身受伤或是死亡、他人受伤或是死亡,反而加重了事件严重性。所以,在发生时必须加以制止,但制止其行为时必须做到人性化,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需给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需要国家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众多单位共同努力,让民众知晓冲动行为发生所造成的后果,在发生时制止的必要性,并让民众可对此进行监督,若在发生时出现侵犯患者权益或是反人道等行为,可提出质疑。

3.3 行为管理伦理与管理者价值观冲突的解决思路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家中发生,对于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人类情感极为丰富,部分医务人员及家属面对发生冲动行为的患者,可出现不忍、同情等心理情绪[11-12]。如3.2处所述,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若不加以制止,导致患者受伤死亡或是他人受伤死亡,这反而加重了事件严重性。所以,无论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在其发生冲动行为后,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此时,若出现不忍、同情等心理情绪,不加以制止患者行为,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对患者产生同情是正常行为,但其发生冲动行为后自残,此时医务人员、家属心理将更加痛苦,事后可能责怪自己,若当时加以制止,患者的伤害可减轻等心理。因此,医务人员及家属其价值观念需正确,一定要认识到在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处于同情心理不加以制止,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4 行为管理伦理与精神病患者利益的冲突的解决思路

冲动行为的发生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导致其发生的因素过多,患者在发生冲动行为时其是否因精神状况控制所导致,需要进行鉴定。如患者在公共场所发生冲动行为时被精神状态所控制,但被强制送往精神疾病医院后,患者神志恢复,能否有拒绝入院权利,答案是否定的。冲动行为具有突然性、偶然性、不确定性,若患者真为精神症状所控制,此时必须入院治疗,因随后可能还会出现被精神症状所控制,导致冲动行为发生的情况。但患者若只是为发泄负性情绪而出现冲动行为,被强制入院治疗,患者亦同样无拒绝权利,因冲动行为可能已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若不强制治疗,再度出现冲动行为可再次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对此,若患者被强制入院治疗后需对其进行司法鉴定,判断其在发生冲动行为时是否被精神症状所控制,若是则需强制入院,若否则无需强制入院治疗,且患者亦不愿住院治疗,此时可加强患者管理,患者所属辖区派出所、社区街道办等机构需定期上门访问了解患者情况。这既保证患者权益,又加强了患者管理。

4 结语

冲动行为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表现,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后进行制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伦理困境,若不加以制止将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认为,发生冲动行为后必须制止,防止因此造成的后果,但在制止时需人性化,保障患者权益,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冲动行为的正确认知,加强司法鉴定保障患者权益。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冲动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冲动”不是真担当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精神疾病患者影像检查中的整体护理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