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
水利改革
沙河市水土保持建设成效及对策建议
□张翠霞
沙河市为太行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水土流失存在面积大、分布散、程度轻的特点。近几年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确定小流域治理方向,探索出一条自然修复为主、围绕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模式,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西缘,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8mm,多年平均气温13.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h,年蒸发量为1160mm,无霜期206天。2021年完成生产总值210.7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4元。
全市辖13个乡、镇、办事处,242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国土面积859km2,耕地总面积266.67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04.19km2,由于受地形、土质、气象、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平均侵蚀模数480t/km2·a。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沙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村系统治理,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围绕旅游观光、休闲生态,科学布设各项措施,走出了一条沙河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
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更新理念,统一认识,从流域整体出发,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规划一条一条渐次推进,因地制宜实施各项措施,推动全市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完善提高。
针对农村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较为淡薄的现状,注重加强对人民群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采用知识小品、现场观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群众知法懂法、深刻理解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全民保护生态、搞好水土保持的治理氛围。
在治理工程中实行招标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施工单位,保障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强化质量控制,受益群众作为监督员,配合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全面监控,实现“小工程、大监理”,保证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沙河市在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和发展了三星级红石沟、秦王湖、北武当山、桃花源、王脑川寨、红枫山、金沙河万亩油菜花等十多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丰富了沙河市人民的生活,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山丘区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1715元提高到2021年的20594元,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社会进步发展。
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道路整修、田坎修复、沟道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有水保林和经济林的小流域内,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建小型集雨微蓄水工程(小水窖),使水保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植被覆盖率由2015年的18.5%提高到现在的56%,土壤侵蚀模数由2015年的800t/km2·a,降到现在的480t/km2·a,生态效益显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明确指出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自然永葆生机活力。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是硬道理,绝不能一味索取资源。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优美生态环境的建设,而这也正是我们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理境,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因此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把水土保持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作用,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同时,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提高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充分发挥群众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对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沙河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山区土地资源为林地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林地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对调节气候、水源供给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源条件不充足等,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注重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增加远高山区封育管理面积,促进灌草生长,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优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水源供给等生态功能。实践证明,沙河市这几年的生态修复有了大的进展,由于禁牧和造林,植被覆盖率由原先的18.5%提高到现在的56%。
根据沙河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沙河坚持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加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工作中,沙河市各级制定规划,增加投入,落实措施。综合利用全市投入到生态建设项目的有限资金,治理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宽,通过吸收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在治理工程中实行招标制。对工程质量实行部门质量监控,受益群众百姓监控,监理监控的多向质量监制。并体现了“小工程、大监理”,从而保证了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坚持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治管结合,突出经济效益,建设生态农业,走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
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达到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2022-04-19
张翠霞,女,汉族,沙河市水务局,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