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阳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蚌埠)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陆地海洋三种过渡带重叠区域,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历史上的1194—1855年,黄河南徙夺淮661年,极大地改变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态,淮河失去入海尾闾,中下游河道於塞,流域洪、涝、旱等各类水患灾害频繁。1938年国民党炸毁黄河花园口堤坝,黄河再次泛滥南侵夺淮,直至1947年才堵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在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发生流域性大水并于1975年发生洪汝河、沙颍河洪水(“75·8”暴雨洪水)。淮河洪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较大洪水14次,平均约5年一次;二是暴雨洪水时间集中,流域性大洪水主要集中在7—8月,8月以后主要为台风暴雨造成的局部洪水;三是持续时间长、洪量大,流域性大洪水常持续1~2个月;四是淮河上游及南部支流洪水汇流快,下游洪水下泄不畅,中游洪水缓滞、高水位时间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就开展了以防洪排涝为主的大规模治淮,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正确指导下,历经3轮、历时70余年、累计投入9 200多亿元,基本建成了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工程体系包括水库6 3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44座),各类堤防约6.3万km(淮北大堤等一级堤防1 716 km),临淮岗、三河闸等多座控制性枢纽和水库,濛洼、城西湖等蓄滞洪区14处,姜唐湖、寿西湖等行洪区13处,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入海水道等多条分洪河道。非工程体系除水法、防洪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外,主要有《淮河防御洪水方案》《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淮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淮河干流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等5个流域性调度方案以及已建成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淮河)等。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情况下,淮河防洪体系可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
淮河洪水调度主要采取“拦、蓄、泄、行、分、排”等综合调度措施,确保淮北大堤、重要城市(工矿)圈堤(淮南、蚌埠)、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及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兼顾其他区域防洪安全。“拦”就是利用淮河上游水库拦蓄洪水,为下游河道拦洪、削峰和错峰。“蓄”就是适时运用濛洼、城西湖等蓄滞洪区蓄滞洪水,有效削减河道洪峰,以控制河道水位流量。“泄”就是提前开启淮河蚌埠闸、洪泽湖三河闸等控制枢纽,预泄腾出河湖的库容,迎接上游来水,为战胜洪水赢得主动。“行”是及时启用行洪区行洪,扩大河道的泄洪流量,缓解淮河干流防守压力。“分”就是及时启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淮入沂等河道工程进行分洪,缓解淮河干流行洪压力。“排”就是加大平原洼地的排涝力度,有效缓解沿淮洼地涝水压力。
2021年主汛期,淮河流域沙颍河上游发生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沙颍河周口以上降雨915 mm,列1954年有实测记录以来第1位;郑州“7·20”最大小时雨量201.9 mm,超过我国大陆气象记录极值;郑州尖岗最大日降雨量696.5 mm,超过郑州市年平均降雨量。受极端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洪河、沙颍河等5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贾鲁河、澧河等4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贾鲁河、中运河等2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贾鲁河郑州中牟至扶沟河段几乎全部漫溢出槽,郑州等地出现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河南省郭家嘴水库、常庄水库大坝分别发生漫坝和严重管涌险情,山东省临沭县龙门水库背水坡发生滑坡险情。受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7月28日,沂沭泗水系日降水量121 mm,列1953年有连续资料记载以来流域日降水量第1位,中运河、新沂河出现较大洪水过程。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工作要求,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协调流域各省切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入汛后,淮委加强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监管,科学调度流域大型水库、主要湖泊。针对5月—6月中旬洪泽湖水位持续偏高形势,多次协调并2次发出《关于做好洪泽湖调度的通知》,督促江苏省水利厅调度洪泽湖加大下泄流量;同时加强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监管,科学调度南四湖、骆马湖等直管工程,成功在主汛期前将流域主要湖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腾足库容防洪度汛。
主汛期,淮委统筹上下游、干支流、河湖库防洪需求,采取泄、分、控、蓄等综合措施,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有效保障了流域防洪安全。
在防御沙颍河7月下旬洪水过程中,协调河南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利厅及时开启沙颍河周口闸、槐店闸、阜阳闸等,畅通行洪通道,为支流贾鲁河洪水尽快下泄创造有利条件;协调江苏省水利厅加大洪泽湖下泄流量,保障淮河干流洪水顺利下泄。发挥水库拦洪削峰作用,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约7.97亿m3、平均削峰率达65%,其中昭平台水库最大入库流量8 300 m3/s、相应出库流量532 m3/s、削峰率94%,燕山水库最大入库流量1 120 m3/s、相应出库流量15 m3/s、削峰率99%,白沙水库最大入库流量2 680 m3/s、无出库流量、削峰率100%。
在防御沙颍河9月下旬的洪水过程中,协调河南省水利厅动态精准调度孤石滩、燕山、昭平台、白龟山等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共拦蓄洪水约2.35亿m3,平均削峰率达63%,有效降低下游河道水位流量,避免了泥河洼滞洪区开闸分洪运用,控制漯河站流量不超过3 000 m3/s保证流量。
在防御台风“烟花”暴雨洪水过程中,协调安徽省水利厅及时预降梅山、佛子岭、响洪甸等大型水库水位,确保水库及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密切关注洪泽湖水位,及时向江苏省水利厅发出《关于商请加大洪泽湖出湖流量的函》,协调江苏省水利厅维持洪泽湖三河闸大流量敞泄,充分利用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盐河等排泄洪水,相机运用分淮入沂,尽可能加大洪泽湖下泄流量;根据预测预报和淮河上中游来水情况,及时督促江苏省水利厅按照区域排涝服从防洪整体部署,继续维持洪泽湖大流量下泄,提前做好入海水道运用准备;同时要求在洪泽湖水位降至汛限水位前,及时通报各出湖通道调度控制信息。科学精准调度沂沭泗直管工程,合理分泄洪水。沂沭河上游洪水全力东调,彭家道口闸最大下泄流量1 620 m3/s,沂河洪水东调分洪比例达到85%以上,减轻骆马湖入湖来水压力;新沭河闸全力承泄沭河干流和分沂入沭组合来水,最大下泄流量达2 870 m3/s,洪水全部东调,减轻新沂河行洪压力;南四湖二级坝枢纽最大下泄流量2 000 m3/s,上级湖南阳站水位距警戒水位始终留有0.5m充足空间;下级湖韩庄闸最大下泄流量达1 780 m3/s,统筹考虑地区排涝、支流抢险和中运河超警防守等因素,反控压减至800 m3/s;嶂山闸提前预泄腾容,并梯次加大至最大4 500 m3/s,抢在洪水入湖前累计预泄洪水1.43亿m3。
据初步统计,汛期淮委密集调度南四湖二级坝一闸、二闸、三闸和韩庄闸、老运河闸、伊家河闸,沂河刘家道口闸、彭家道口闸,沭河新沭河闸、人民胜利堰闸,骆马湖嶂山闸、宿迁闸等200闸次,沂河刘家道口枢纽累计下泄水量19.6亿m3,其中东调水量10.7亿m3、占比54.6%,沭河大官庄枢纽累计下泄水量14.7亿m3,其中通过新沭河闸下泄水量11.9亿m3,“东调工程”分洪作用显著;南四湖上级湖下泄水量34.9亿m3、下级湖下泄水量41.2亿m3、骆马湖下泄水量79亿m3,分列1961年有实测记录以来第6位、第3位、第3位;汛期沂沭泗直管工程入海水量136.5亿m3,其中通过新沂河入海水量达100.1亿m3,列1963年以来同期第1位。
2021年后汛期,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淮委指导地方做好洪泽湖、大型水库等蓄水调度,及时向江苏省水利厅发出《关于洪泽湖进入后汛期运行的通知》,确定洪泽湖后汛期运行时间,合理拦蓄雨洪资源;督促流域有关省按规定及时调整水库汛末蓄水位,科学调度水库有序、分步蓄水,有效保障了冬春供水、生态安全。
2021年汛期,淮河流域强降雨多发频发,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暴露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和短板。①部分河流防洪能力薄弱,淮河干流上游、沙颍河、洪汝河等主要河道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贾鲁河尚未系统治理,防洪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②中小水库普遍存在应急泄洪能力不足,遭遇极端强降雨,水库排洪问题突出,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③城市防洪理念和思路亟须强化调整,标准和能力亟待提高。
对此,淮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工作要求,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从工程和非工程方面不断查漏补缺,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①持续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完善新阶段治淮规划,积极推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干浮山以下段行蓄洪区调整以及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沙颍河、贾鲁河等重要支流,易涝洼地、中小河流以及山洪沟防洪系统治理;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②进一步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抓住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工程等4个关键,推动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加强对流域重要控制性水工程的防洪调度管理,推进水工程优化调度,强化流域防洪统一调度。③全力推进数字孪生淮河流域智慧防洪体系建设。对物理流域进行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建设数字孪生淮河;以数字流域为底板,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流域智慧防洪应用体系,不断提高流域洪水监测预报精度,全面提升流域水工程调度智慧化水平。④继续开展防汛查弱项补短板工作。深入梳理预测预报、工程调度、河道安全下泄、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强化管理,持续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