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衍波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300)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也不断提升,使林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显著提高。林业资源在空气净化、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资源出口、经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病虫害是破坏林业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病虫害发展初期,如果不妥善治理,往往会导致其加速传播,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与损失。当前,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病虫害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对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直接影响林业育苗的质量。为了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发挥林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积极主动地发现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区存在着技术滞后的问题,不能提前预测和预防育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此外,病虫害监测技术滞后,不能及时地发现和检测新型的病虫害,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也会对林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受到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病虫害极有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有可轻松治理的病虫害种类转变为新型病虫害种类。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科研人员重新开发能够有效治理该种类型病虫害的药物或技术,但这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一旦林业育苗病虫害错过最佳治理时机,就会导致治理难度更大,还会给有关部门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病虫害种类较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想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或技术措施同样有一定难度。
我国许多重要的林区重视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但是没有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尤其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对病虫害的监测,不能及时地发现林区内可能潜在的病虫害危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会对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破坏林区内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林业育苗病虫害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减小病虫害现象的发生概率,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便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林业育苗仍缺少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控,再加上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难以发现林业育苗中隐藏的病虫害风险,这也是导致如今病虫害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对林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
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方式,该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得到各个地区林业部门的推广和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昆虫防治技术。采取该种防治技术需要从生物食物链的角度入手,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技术可以遏制病虫害的扩散和发展,同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第二,微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种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特性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第三,益鸟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是主要的无公害防治方式,该种防治技术可以利用啄木鸟和灰喜鹊等鸟类进行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消灭病虫害,同时也可以消灭苗木携带的病菌,实现对病虫害的彻底防治。
通过杀虫药剂等化工产品,采取喷洒为主的形式,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技术的两个突出优势就是见效快、效率高,经常被使用于发展速度较快或规模范围较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虫害的发展扩散,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果。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手段来清除病虫害,将树木涂白达到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目的。另外,这种治理方式也能够对树木起到保护作用,夏天可以缓解阳光对树木的灼伤,冬天也有保温的效果,避免树木由于高热低温问题的出现影响自身正常生长。
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实际工作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并非在每一阶段进行治理即可,这一点需要引起广大从业人员的关注。林业病虫害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林木结构的单一化或者林业育苗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需要在营林阶段做好防治工作,争取做到从源头杜绝风险。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特征等选择种子或幼苗,确保林木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同时,工作人员应该科学规划林区的布局和结构,引入多元化的树种,以此来提升林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整个林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次,在种植之前检验种子或幼苗是否携带有病害问题,并对种子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针对苗圃的选择,可采用轮休轮作的方式,同时要确保苗圃处于一个洁净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土壤中滋生病虫害。最后,要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可采用有机化肥进行代替,其间同样需要控制好使用量。
林业部门应重视病虫害防治技术,认识其对我国林业的危害。要不断加强防治技术的研究,不仅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性,还要改善其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使用传统农药。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几种环保型农药,可根据林区的具体情况供有关人员使用。
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疾病和害虫。例如,将防治害虫的鸟类引入林区,以便进行科学控制。技术人员在选择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应用防治技术。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在播种前处理树种,以解决潜在的虫害风险问题。同时,采用物理方法控制地上虫卵,为树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总之,在控制病虫害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方法是否会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如果会造成严重破坏,应及时调整,并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林区的稳定。
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和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内容和环节较多,要做好各个环节的防控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选择苗圃的过程中,要坚持轮休轮作的原则,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林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对苗圃的管理,定期清洁和整理苗圃,避免在育苗的过程中因为大量的枯枝败叶而引发病虫害。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化学药物的使用量,要使用有机肥料,并且科学的控制使用量。在林业育苗的环节,如果发现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要及时拔除受到感染的苗木,并且做好病虫害的灭杀工作,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大范围扩散,可以选择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此外,林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其他先进林区林业育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借鉴,加强对林业育苗各个环节的管理。
为了减少在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林业管理人员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林木,并且分析林区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分析总结,防止病虫害出现二次基因突变,阻断病虫害的蔓延。此外,针对已经感染的病虫害苗木要及时地清除,为健康的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外来引入的植物树种对本地林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加林业树种多样性,还能作为杂交母本,培养出更加优质、更加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杂交林,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但是,外来树种如果不经过严密审查,极有可能附着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在国内缺少天敌物种的制约,造成物种入侵的严重后果。当前的林业工作者在进行树种引入时,必须要重视起这一问题,引入树种必须要有植物检疫证书,抽查树种,核准后才能够进入林区。此外,还应及时联系当地检疫部门,进行树种的复查检疫,避免出现疏漏。
人为原因是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想要发挥管理人员在这项工作中的优势,就需要从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增强人员责任意识的方面入手。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让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实,普及检测病虫害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要求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工作中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这样即使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冷静客观地思考解决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及时性。除此之外,需要定期开展有关病虫害防治的讨论会议,分析区域内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变化趋势等,从而提升林业管理部门的病虫害治理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林业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防治难度逐渐加大,给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此,各地林业部门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尤其做好苗木的培育工作。良好的苗木质量可以减少苗木患病的可能性,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在林木育苗的过程中,做好日常的施肥和灌溉工作,重视对苗木的修剪,发现林木病虫害之后第一时间清理感染的树枝,避免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证苗木的质量。
以往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侧重于事后治理,虽然通过施加技术手段能够及时消除病虫害,但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损失,但从预防角度入手,就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首先,需要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为林木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林区的实地考察工作,确定最佳位置,确保在封山育林后植物也能迅速恢复正常生长状态,有利于提升林区内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平衡。其次,在林业育苗中需要选择质量好的苗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植物的成活率,避免苗枯病的发生。与此同时,需要加大对林业育苗病虫害的日常巡检力度,一旦在林业培育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必须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避免病虫害现象进一步扩大殃及周边林木,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林业苗木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在林业苗木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控制好保养的力度和时间,做好日常的施肥和灌溉工作,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第三,做好林木的防火工作。森林资源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火灾,直接影响育苗的效率,为此,应该建立防火监督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苗木资源。此外,在苗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要结合森林经营的不同目标采取有步骤和有计划的林木改造,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发展,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林业育苗中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时,操作者是育苗人员。育苗人员对林区有充分的了解,需要提高责任感,加强培训,使他们对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有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适宜的防治技术对林业育苗的意义。
有关部门应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向育苗人员传授专业育苗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虫害防治技术,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同时,苗木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病虫害防治对林业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在病虫害防治中把握防治力度,避免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在培训过程中,向育秧人员讲解成功的育秧经验,以促进育秧人员在实际操作病虫害防治中学习以往的经验,从而有效地开展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总之,提高种苗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因素,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病虫害一旦出现,就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张,扩大影响范围,造成巨大的林业资源损失。在出现病虫害苗头时,应当根据实际需求以科学的方法设置隔离带,避免病虫害波及整个林区。隔离带的设置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针对单一食性、扩散能力较弱和还不具备较强迁徙能力的幼虫,设置隔离带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病虫害控制成果。
综上所述,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消除林业育苗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为林木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我国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践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做好林业育苗病虫害的日常监管工作,确保病虫害现象能够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理,为林业育苗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