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恺
天津市保健事务中心,天津 300070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全国60 岁以上老人达到2.6亿人,约占人口18.7%,平均每年新增860 万老人,天津市60 岁以上人口占比21.7%,相比以往有所降低,却仍存在显著老龄化问题[1]。党和国家对于干部保健工作十分重视,面对新医学模式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为解决社会普遍老龄化情况,对于干部保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保健对象包括在职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及高级知识分子,老龄干部人数较多,供需矛盾突出,使得医疗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天津市必须打造一流保健队伍,在辖区范围内对保健人群和对象实施健康和医疗管理,明确保健工作不同于其他,分析干部疾病变化影响程度及规律,创建干部保健基地,为天津市干部提供方便快捷、功能齐全的医疗保健环境,从而促进干部保健事业高质量发展。
干部保健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特殊贡献者与特殊岗位人才提供的保健服务工作,领导人才作为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继往开来的关键因素,应当站在战略高度,立足于各项事业人才需求,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政治素养、掌握科学文化管理知识,经过实践考验的领导人才队伍,关心和爱护干部的生活、思想、身体与健康。而高龄干部面临着认知功能、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语言障碍,交流困难、表达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80%老干部罹患疾病超过4 种,加上老人生理老化,多病共存,通常是一种疾病干扰或掩盖另一种疾病,治疗效果欠佳,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怀疑,出现恐惧、悲观心理[2]。因此,必须优化干部保健工作,提高保健、治疗精准性,应当将干部保健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干部保健人员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意识,以党的高质量建设,带动保健工作发展,持续提高干部保健服务能力,优化日常服务模式,建设应急救治体系,做好诊治重大疾病工作,扎实落实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安全,注重疫情防控,加强规范管理,从而提高干部保健工作质量。
干部保健对象是特殊社会群体,生活与工作中相比一般群众承受更大压力,面临更多应激情境,在群体中具有主导作用,肩负着诸多责任,享受保健服务中,对于保健工作也提出高要求。特征如下。
①年龄文化特征。保健对象老年人占比较大,尤其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医疗水平提高下,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及保健工作的变化,需要保健的干部人数也越来越多,年龄普遍较大,身体免疫能力的降低对于干部保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治老年病成为干部保健重点[3]。同时,干部文化水平较高,普遍为大专及以上,本科占比较多,大专及硕士占比较少。
②职务经济特征。保健对象职务多为厅局级以上,其他还包括院士、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正高级职称人员等,月收入普遍较高[4]。
③罹患疾病特征。干部保健对象中,由于中老年人员占比较大,患病种类和其他老年患者相似,多为慢性病,多种疾病共存,涉及糖尿病、冠心病、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肠胃疾病、脑梗塞、肠炎、心脏病、前列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支气管炎、腰颈椎疾病等[5]。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病,以高脂血症、糖尿病为主的代谢疾病患病率较高,对于干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作为医疗保健、筛查防治的重点。同时,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干部工作任务日渐繁重,工作压力大,极易造成心理异常、心理失衡,在干部保健工作中亦需加强心理健康筛查、指导和干预。
天津市对于干部保健工作十分重视,制订了《天津市干部保健证》《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津市干部保健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6],也结合地方实际,建立规章制度实现保健工作规范管理,根据保健对象门诊住院病历、体检报告、化验检查、会诊记录等资料分析评估,提出疾病预警风险,追踪检测指标,异常指标实施跟踪服务,制订疾病治疗和健康干预方案,采取定期专家巡诊、医疗巡诊、电话回访、跟踪服务等方式,了解保健对象医疗需求与健康状况,使其能够正确面对自身身体状况,提供健康指导。但是,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①干部认识不足。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领导干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因而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对“健康”有所忽视,受限于多种原因放弃体检或未完成全部体检项目,简单地将“不健康”理解为自身的事情,未能站在政治高度上,理解自身健康与保健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一经发现的健康隐患也缺乏准确认知,诊断疾病忽视医嘱,无法规范接受治疗,侧重于考虑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②保健标准需统一。干部保健是对应级别人员的待遇,也是对拥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措施,现有干部保健政策,从中央到省市均有针对性、明确的不同层次干部保健政策。天津市干部保健原则一致,政策标准却存在差异,行政级别定位不同,有的是14 级,有的是副厅级人员,业务技术人员政策也不同,有些人员仅获得荣誉称号即可提供干部保健,由于标准不同,导致保健待遇也产生差异,进而浪费医疗保健资源[7]。
③服务供需不平衡。干部保健工作中,保健对象住院率较高,多选择当地优质医疗资源,为所有干部保健服务均提供一流医疗水平、条件,保健对象同期住院费也较高,人均药品费用超出人均费用13 倍左右[8]。干部保健多数为年龄超过60 岁的老人,患有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为老年保健与医疗性质疾病,这些疾病多数需长时间住院治疗,统一安排在一流医院治疗,不可避免会浪费优质资源,可安排养老保健机构治疗相关疾病,根据医疗保健、养老康复条件配置资源,可增强保健服务人文关怀。
④服务缺乏系统性。干部保健工作逐步完善下,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内容却仍参差不齐,缺乏服务主动性和系统性,各个医院健康管理模式、体检方式不同,采集健康信息以体检数据为主,由于内容、格式不统一,加上采集保健对象信息不完全,未能对保健对象健康指标实施持续、动态的监控管理,造成健康数据缺乏连续性[9]。并且,健康档案是医生诊疗中根据个人健康完成的记录,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下,健康档案从纸质版向电子版转变,依托于广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提高了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却存在就诊记录、基本信息、体检记录处于不同信息系统,难以对保健对象健康进行整合分析,缺少数据支撑。
(1)加强组织领导。干部保健工作目的在于为保健对象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护理医疗服务,使得保健对象获得良好体验,构建“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完善群体医疗保健和个体保荐制度,将局部带动整体作用发挥出来。干部保健工作是政治工作与医疗工作的结合,政治性是指保健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的爱护,自“十四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健工作重要地位,为医疗保健提供指引,对于部分干部健康问题缺乏重要性认知情况,应当强化单位组织领导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干部保健工作会议、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的精神[10]。坚持“基层为重点,改革创新为动力”,做到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将健康融入到全部政策中,实现人民共享共建方针,以此聚焦于干部需求,统筹多方面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政策机制,调动区域内各部门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干部保健从“小保健”思想转变为“大健康”理念,使得干部能够从被动执行保健,变成主动享受保健,从医疗救治向健康综合管理转变。
(2)规范保健管理。干部保健对象作为特殊群体,新形势下利用保健方式能够保证重要岗位领导拥有健康身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及民众作出更多贡献,还能以此激励各领域人才积极工作。因此,干部保健工作不仅需确定干部岗位享受标准条件,还要明确导向、绩效贡献,完善一系列规范确保政策落实,形成互相约束机制,实现规范化保健管理。具体如下。
①推进体系能力建设。推进预防保健能力建设,加强和完善预防保健服务,坚持保健部门主导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有机结合,重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完善身心健康体检服务,实施集身体和心理健康筛查、诊疗、康复、宣教为一体的全周期综合服务模式;推进干部保健信息化建设,搭建干部保健信息管理专项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医疗信息共享[11]。推进医疗救治体系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服务质量,加强保健基地医院建设,优化医疗保健服务流程,健全多方位、全过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治未病”的能力和水平。
②增强保健经费管理。干部保健经费需采取规范化体系的方式进行管理,可通过规范投入数量,建设干部保健投入制度,或是规范投入目标的方式,保证干部保健经费能够用于保健对象上,可利用第三方付费机制加以控制。并且,提高医疗费用透明性,以免出现分配医疗资源不公情况,严格制订药物、检查报销范围与规定,避免用药、检查随意性,导致医疗浪费。
③加强保健队伍建设。在保健系统全面推进政治忠诚教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建设一支忠诚可靠、能力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12]。建立责任医生临床一线轮转和在职学习培训制度,形成侧重专科、通懂全科、专注保健的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健康管理、老年医学、全科医学、护理等专业,不断提高专职保健队伍临床专业能力。建立科学的专家梯队,实现老中青优势互补,加强专家团队管理,严格专家团队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保健专家队伍的质量、规模、结构和学科建设。搭建保健基地医院管理人员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能力。
(3)实施家庭保健。干部保健对象以老年人为主,所患疾病多为心血管、代谢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疗养,住进一流医院不可避免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应当构建新的管理体系与模式,树立完善医疗观念,遵循医疗原则开展家庭保健员、家庭病房等服务,围绕干部身体、心理健康倡导人性化保健服务[13]。干部诊疗判断后,适合实行家中医疗的患者即可设置家庭病房,家中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治疗等保健工作,普遍用于心理疾病、慢性病及特殊疾病康复治疗,特别是老年干部迈入“三高期”,更需要开展家庭病房模式。可从以下方面出发。
①建设家庭环境。开展“好家庭”“和谐家庭”“好邻居”等活动,保证家庭、邻里和谐,充满正能量,积极宣传高龄干部英雄事迹,营造爱老敬老风尚,提高干部荣誉感,使得每位干部均能感受被爱护、被尊重[14]。特别是家庭治疗较为繁重,人员需精诚团结,积极向上,减少冲突,积极沟通,鼓励子女加强和父母的沟通联系,常常回家陪伴老人,熟悉干部喜怒哀乐,提高人员照顾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②强化心理功能。子女与配偶应摆脱不良情绪,维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加强原有家庭力量,能够及时应对疾病与衰老,予以老干部乐观积极信息,摆脱痛苦情绪。可通过面谈、电话方式,保健人员定期和干部沟通,了解情况,予以帮助支持,让家庭、社会、单位共同参与保健服务中,做好老干部心理保健服务[15]。面对照料者,也要予以心理干预和健康辅导,改善其抑郁、焦虑心态,减缓心理负担,可通过规范、专业的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减轻照料者工作量,予以娱乐、放假时间,照顾照料者情绪,适当予以感谢及赞扬,使其始终能够维持健康心态护理老干部生活起居,做好房屋清洁、购物、做饭等工作。
③完善家庭治疗。老干部慢性病产生和加剧诱因包含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性等,具有病期长、可控性高、发展平稳的特点,可在家中进行护理医疗与康复,需针对性培养家庭保健员,教导其学习《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包括慢性病医疗保健、防治、急救及医疗技术等内容,鼓励家庭保健员积极参与治疗慢性病中,为老干部提供生活、保健指导,提高干部慢性病防治效果[16]。
④实现智慧服务。干部保健对象是特殊群体,开展工作不仅需在地方统一编制健康档案,还要建立独特信息网络,保证干部健康保密性,需增加必要设备,实现部门和机构的网络联系、医疗机构及管理机构的联系,构建保健管理工作网。通过系统交换数据平台及导入格式平台,能够形成统一采集电子病历数,采集内容包括保健对象病程记录、个人信息、手术记录、病案首页、检查检验结果、医嘱等数据,具备即时传输功能,即对保健对象住院、门诊、体检结果及时传输汇总,建立标准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动态监测保健对象健康体检结果与心理情况,借助系统设置,人员可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预防保健,慢性病患者也能进行信息干预与追踪[17]。人员还可挖掘、统计共享健康指标,如多发疾病年龄、多发疾病排名、疾病趋势等,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自动生成报表,将其上报后,针对常见疾病加强健康教育[8]。例如,远程心电图服务,远程心电诊疗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实现患者心电图远程传输,保证医师能够及时观察心电图波形,完成远程诊断,将网络化诊断技术发挥出来,利用网络通信,能够实时监控老干部病情发展,开展信息交流工作,保障干部生命健康;还能根据老年干部档案,制订人性化保健服务,根据老干部病情详细资料,规范人员病例,实时全面性、持续性保健服务,每位老干部均要实时测量体征,记入人员病历,判断老干部身体状况,制订锻炼与饮食方案。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保健对象特点也产生变化,年龄的增长与服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医疗服务需求,对干部保健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天津市干部保健工作中,应当结合个体健康需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保健管理、实施家庭保健、实现智慧服务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测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健康危险因素管理和干预工作,从而保证干部身体、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