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业园区本质安全水平的 现状及提升思路研究

2023-01-03 04:37:08陈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化工管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园区生产

陈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1 全国安全生产现状及分析

1.1 安全生产背景

本质安全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事关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更是体现了党和国家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要求[1]。

目前,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安全产业规模稳步上升,安全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安全产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地区辐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工业安全生产工作将进一步好转。

(1)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2020 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5%和8.3%,大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20 年全国首次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首次化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低。

(2) 安全生产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正式纳入我国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3)安全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利好。安全产业发展规模以园区为主要对象进一步扩大。营口、济宁、徐州、合肥、南海、西安、肇庆、长春、如东、乌鲁木齐、株洲、温州等地区,已依靠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梳理地区安全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并制定了推进安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财力、物力、人力资源也进行了调配。

1.2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原因分析

(1) 政府监管及企业投入措施有效。从2001—2020 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尤其是事故死亡人数,2002 年死亡人数最多达到13.9 万名,死亡人数缓慢下降,到2020 年事故死亡人数降至2.7 万名,降低了80.33%。

(2)《安全生产法》实施效果显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1 年正式组建,2018 年撤销并入应急管理部;在十八年的履职期限内,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起到关键作用。同时2002 年以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现双下降趋势,这与2002 年《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时间一致,《安全生产法》的正式实施后,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在其压力下,逐渐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人财物的投入,后续事故得以持续稳步下降。

2 新疆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2.1 园区发展现状

1992 年,新疆园区起步建设以来,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我区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截至2019 年底,全区各类园区累计开发面积达到1 644.1 平方千米,经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园区共91 家,其中国家级23 家,自治区级68 家。已形成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累计入驻企业约4.2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 496 家,从业人数 83.8 万人。全区纳入统计口径的87 家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 429.9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 845.9 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7.8%。我区拥有能够承载石油化工产业的园区23 个,已建成世界级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氯碱化工基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区各级各类园区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疆软件园云计算产业基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轮台县工业园区和沙湾县工业园区获自治区第一批“5G+ 智慧园区”。2019 年全区入住园区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 2 850 亿元。

2.2 园区本质安全现状

(1)低碳循环化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全区积极推动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纺织等领域循环化改造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0 年,累计创建绿色园区8 家(6 个国家级绿色园区、2 个自治区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120 家(57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3 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7 个,绿色产品29 个。

(2)园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持续推进。截至2020 年,各园区共排查安全生产隐患20 744 项,其中一般隐患26 262 项,已治理24 879 项,整改率94.7%;排查重大隐患26 项,已治理26 项,整改率100%。全区85 个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 设立工作。各园区从制度、组织架构、隐患排查机制、宣传培训等方面查漏补缺,进一步规范了园区安全生产,夯实了园区安全发展基础。

(3)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初具成效。各园区积极建立工业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委托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按照流程进行评审备案。目前,全区68 个自治区级以上园区有19 家完成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部分园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聘请安全生产、消防方面的专家对园区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培训等方面进行排查和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问题隐患的整改。

(4)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结合园区产业特点,采用“互联网+产业”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创建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对安全风险定期分析,对园区内企业、关键场所、重点危险源、基础设施进行安全风险监控预警。目前已有7 家园区建成可视化安全监管平台,剩余园区正在持续推进[1]。

2.3 园区本质安全存在的问题

(1)入园标准有待提高。因园区筹建时间短、配套建设不完善、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导致入园标准较低,使得园区内呈现规划不合理、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品结构雷同、科技水平较低,未严格落实安全主体第一责任,园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2]。

(2)园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近年来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部分园区与城区的安全距离进一步缩小,安全环保隐患增大;另外,某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依然固守老旧生产设备,导致安全风险加大。

(3)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因新疆工业园区大多坐落在偏远位置,交通较为不便,另外还存在供水不足、排污不畅、物流缓慢、电暖网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为园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

(4)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新疆工业园区在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5G 基站数量较少,实现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整体封闭化管理进程较慢。

(5)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不强。部分园区存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生产方面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任务需求等问题。

3 近年新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较大事故分析

案例一:2019 年9 月28 日,徐矿集团新疆赛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三矿发生一起由瓦斯爆炸引起的较大安全事故,造成4 人死亡、1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00 万元。企业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违章组织人员构筑永久密闭;封闭时A4 东翼回风下山积聚的瓦斯沿密闭墙裂隙进入A4011 火区,导致瓦斯燃烧并将火源引至A4 东翼回风下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是灾害治理不到位,二是蓄意违法违规生产,三是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投入不足[2]。

案例二:2017 年11 月,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 人死亡、2 人重伤、14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近650 万元。炼油厂二车间设备安装公司施工人员带压拆卸油浆蒸汽发生器壳体与管箱的连接螺栓,螺栓断裂失效,管箱与管束突出。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是炼油厂和设备安装公司监督检查不力,未督促员工严格落实作业许可等管理标准和工作制度,未及时纠正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操作。二是监督检查不到位。三是对检维修承包商监督管理不到位,未对检维修作业过程实施有效监督。

案例三:2017 年7 月,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12 号煤气气化炉发生燃爆事故,造成5 人死亡、15 人重伤、12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近3 800 万元,一是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作业,二是公司安全检查不仔细,存在漏洞,三是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对现场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督促检查[2]。

案例四:2016 年4 月,喀什地区莎车县天利煤业有限公司新疆莎车天利煤矿,5 人死亡、15 人重伤、12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 783.7 万元。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较差,违法违规组织生产,二是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三是安全投入不足。未投入资金改造采煤工艺[3]。

综上,通过对近十年新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较大及特大事故分析可以看出,我区煤矿生产和化工领域为较重大事故的集中行业,煤矿行业发生事故多为爆破作业、采煤工艺环节。化工行业发生事故环节多为生产操作部分,化工行业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污染、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如平时不严格防范,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加上新疆很多园区规划不合理、入园标准低、基础设施差、信息化水平低、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园区存在较大的隐患和风险。

同时企业本质安全也反应映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一是部分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升级换代步伐较慢,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二是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不扎实;三是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监管专业人员不足,监管能力欠缺。

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和本质安全型园区建设需要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才能最终形成本质安全型工业园区体系。

4 提升工业园区本质安全水平的基本思路

4.1 依靠科技创新搭建智慧监管平台

借鉴泰兴经济开发区和钱塘新区的管理经验,将高新技术应用在危险源的安全监管中。要提升新疆园区安全生产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安全预警、智慧环保管控、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共服务、应急联动为一体的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同时要具备政府政策导向、人才培养与智库支撑等重要因素。

4.2 集聚高层次专业人才助力先进安全产品研发

学习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理念,设立安全生产领域的研究机构,加强与新疆高等院校的沟通合作,吸纳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安全领域高素质复合人才,以智慧园区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数字化、信息化水平,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本质安全工艺和装备、安全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4]。

4.3 培育安全协会与企业协作的互动模式

构建安全协会与企业协作模式,是提升高科技园区本质安全水平的战略选择,浙江省钱塘新区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通过与相关安全协会合作,引进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发挥协会专家、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指导,从而提高园区安全监管水平,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4.4 借鉴工伤保险同业公会监察制度

在德国,国家安全监察和工伤保险同业公会监察的双轨制模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工伤保险杠杆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两条腿”走路的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还没有完全从一般的被动检查到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转变过来。因此,以工伤保险杠杆可调动各方面安全生产积极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尚有很大发挥余地。

4.5 建立志愿者为主的应急救援能力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救援力量已经成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社会救援组织和机构蓬勃发展,种类多样、规模各异,也参差不齐。可建立以青年志愿者参与为主的大型救援联动机制,有效整合社会救援力量,完善物资储备机制和应急培训保障制度,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同时要与附近综合医院合作,建立救援联合机制,设立急救医疗点,打通绿色救援通道。

猜你喜欢
园区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2
这个九月,园区有点忙!
现代苏州(2019年18期)2019-10-15 08:49:28
园区的开放样本
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 03:30:36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2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