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倩娇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一个政党始终坚持什么样的工作路线,直接关系到党内的认同感和党外的凝聚力。群众路线作为在接受实践检验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成果,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体现,也是党外的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百年来,从最初的动员人民群众到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集体通过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了不少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不少伟大的胜利,并在实践中慢慢推动群众路线向理论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党今后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四大会议上,将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一切为了群众”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和价值追求的外在体现,“一切依靠群众”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依靠的力量,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复杂问题的强大武器。“从群众中来”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而“到群众中去”则是践行群众路线最终的归宿[2]。“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必要条件,是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3]。如果这一环节不能正确地实施,就无法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终所有政策都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就无法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以实现。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注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将其发展成党必须遵循的理论成果。其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是群众路线萌芽的时期。这一时期,党通过大力发传单、游行等方式,努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探索革命的道路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与群众一起工作的方式,建立密切联系,使群众路线慢慢在中国革命中生根发芽。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他们的信仰和照搬他们的方式,“在一大的纲领中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党”[4]。“1922 年中共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政党,就要把党的一切活动都融入到广大的群众中去。”[4]1923 年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国共合作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4]
土地革命时期是群众路线渐渐形成的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现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的力量,对党和群众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不断从多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与群众的关系。1929 年9 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讲红军与群众的问题时,曾先后三次提到从“群众路线”中找出路,因而“群众路线”的内涵也慢慢明确起来。[5]
抗日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得到不断完善、理论逐渐成熟的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了当时的抗战局势,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这个大集体才能打赢这场战争。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6],为此提出了要依靠人民群众取得抗日胜利的群众路线思想。[7]1941 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强调要深入农村调查,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将自己锻炼成一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战士。1945 年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同年在中共七大上,将其写入党章”,[8]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历程上第一次正式地对其进行全面地阐述。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七大以后,全党上下对群众路线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各项工作中基本上都能自觉地对其进行应用,在这个时期,群众路线理论得到了具体实践的检验,党内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1951 年到1956 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论十大关系》等文章,提出了要相信群众和相信党两个根本原理,要求要时刻关心群众生活,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1956 年在党的八大上,群众路线作为全党必须全面贯彻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根本工作路线写入党章。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了继续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党通过各种方法贯彻群众路线。1962 年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指出:“贯彻群众路线的又一方法是采取民主集中”[8],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主张发生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一文掀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浪潮,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党的群众路线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9]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基础上,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正确的意见要做到虚心地接受并采纳,错误的意见要适当地做出解释,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1981 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并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10]1992年的十四大上在党章中又加上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句,由此完善了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表述。[11]表明了我们党自始至终都是以为最广大人民的争取利益为中心的政党,进一步推动了群众路线向前发展。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2]胡锦涛也非常重视保障人民的利益,在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制定的政策深入地执行到基层,精准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因为党只有一心为民,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带领全民全面建成和谐的社会。
十八大以来,是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创新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群众路线的发展创新了新的发展格局,由原来的动员群众到群众自觉行动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在十九大上,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进行精准的把握,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3 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人民”一词用了203 次,“群众”一词用了43 次,充分地、鲜明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并把党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实践活动中。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在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下,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实践,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许多重要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群体和力量来源,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在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同时,首先应该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会用群众观来正确看待群众问题,深刻明白群众所思所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经典著作中提到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且马克思恩格斯两人还对群众观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指导,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根据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发展。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团结一致,提高群众路线理论水平,掌握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方法,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在坚持执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保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执政优势,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党员干部也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要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注意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方法,在沟通交往中建立密切联系,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没有英雄,而人民群众就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自始至终都相信人民群众,主动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并把他们的观点统一起来考虑,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辩证法、发展观等方法正确看待其意见,吸取精华落实到政策中,践行到实际中,不断增强人民的自信心,肯定人民群众的才华,牢记人民群众立下的功绩,建立起牢固的党群关系。然而解决好党群关系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好的关系,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双方共同努力,在日常的沟通交往中共同建立,共同推进。
切实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原来的群众工作方法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发展形势的需要,这就需要共产党人在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要不断地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深入到人民群众集体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实地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地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是在全面贯彻群众路线时必须攻克的一个难关,只有稳住心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发展的思维看待人民群众问题,到人民群众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民主集中的原则,辩证地看待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知识水平,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另外,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作为共产党人,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利用新媒体搭建群众工作的平台,建立起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用接地气的语言开展群众工作,增强群众工作的感染力,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内心所想,对症下药,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拥护。
人民支持与拥护是我们党创造一切奇迹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群众路线的学习与掌握。总的来说,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构建科学化的群众工作方法,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才能使其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总结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伟大成果的经验,才能创建一个党与人民群众都满意的社会环境,从而最终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丽,推进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