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召怀
(定西市计量测试检定所,甘肃 定西 743000)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速,机器被大量投入市场,传统的人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产能更高、使用更便捷、安全性更具保障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模式转型。科学技术大量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机械的使用不仅提高着人们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而且缓解人力资源不足造成的社会压力。同时,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普及,也使压力计量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压强使内部元件(主要是内机芯)发生形变,将检测物体的压力值通过仪器表显示出来。但压力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误差的产生,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基于此,就应对工业生产中的压力计量的误差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究,降低误差示值,为计量检定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任何精密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产生机械稳定性下降的情况;或因仪器操作流程复杂,步骤多变,导致仪器最终呈现的检测数值与真实示值有所差异。压力计量表也是如此,其虽然属于测量型的仪器,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检定过程中出现误差,让检测结果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影响工业器械的正常运转与正常维修。基于此,通过分析影响压力力量检定的因素,对压力表的检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情况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内容出现误差。有关工作人员开展压力计量检定工作时,并未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指数的读取工作。例如,在压力指针处于显示检测结果阶段,指针并未完全平稳就进行数据内容的读取。这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误差,是一种可控但不太容易被检测出来的误差,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较大的联系。(2)基于客观因素造成压力表在计量检定中出现问题,例如,压力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主动进行压力表的维护与检修,导致压力表的零件出现老化、松动等问题,从而影响数据的精准度,降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压力表计量检定工作是半年为一个周期性的反复执行的工作,需要有专人对各周期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与看管。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压力检测数据都具备有效性,才能保证核算出正确结果,以推进生产。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给予压力表计量检测工作一定的重视与支持,配备专业的人员,通过每个周期的观察,才能强化检定数据的精准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压力表的检测工作,将压力表的计量检定工作视为一项次要的任务。在工作中,多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才对压力表进行检定的行为,其余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人全程看管和记录相关的数据内容。由于压力计量检定工作的周期较长,是一项耗费时间、人力、财力的工作,因此,许多企业基于成本考量,会考虑降低在压力表的检定与维修方面的支出,不会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主要目的定制维护标准,并对压力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致使压力表使用时间较长后,会出现性能下降,导致计量数据出现误差的问题。
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提高,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减少了专业从业人员不足的压力,但是所有器械的正常运转与维护,依然需要通过人力执行。人为操作的过程中,有许多主观因素会影响操作结果。也就是说,压力表检定工作与相关检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态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当下,很多压力表检定部门所招聘的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及人文素养偏低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玩忽职守,不能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等问题,对于压力表出现数据读取不精准、零部件出现老化、松动的问题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出来,并予以上报,而是放任问题的发展,为后续生产工作埋下了隐患。甚至许多相关单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会将压力表的计量检查工作作为一项“兼职”在社会临聘人员招聘,让其他岗位的不具有专业性或不充分具备压力表计量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代为检定,也不会定期开展检定专业的培训工作,导致许多兼职人员都无法正确使用和操作压力表,也就无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经验主义是所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群都会触碰到的一个误区,将原本具有规范性的流程以及统一性的操作方法个人主义化,找偏门、走捷径,导致检定操作的流程不够规范,致使最终的结果与客观事实不符。压力计量检测与其他工作有较大的差异,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才能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性。但许多检定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从经验主义出发,认为一些操作步骤是不必要的,会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缩减,导致检定出的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针对压力计量检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需要逐条排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提升。任何工作流程在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许多需要磨合的节点,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摆正心态,重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使磨合节点得以顺利地度过,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高速发展。下文将详细分析加强与完善压力表计量检定工作的对策。
任何检测工作都需要有具体且统一的标准,才能在同一个市场体系下,不断地流行与发展,并避免恶性竞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压力表的计量检测工作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流程,便于计量工作人员按照操作流程执行。
首先,我国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压力表使用与计量检定的相关管理条例,制定出严格统一的计量检定规程,当有据可循,有规可依时,检定单位在进行压力表检定工作时才能更加标准与科学。管理条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会更加重视压力检测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并依据管理条例中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中的需求,完善企业内部的操作规章,引导工作人员在以后使用压力表的检定过程中,可以以规范化的方式进行操作,督促检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重视压力表在计量过程中数据的精准度。通过当前检定工作的规划管理,结合对压力表计量过程中各阶段数据的重视,及时发现在计量过程中出现的粗大误差,并能够做到问题一旦出现,立即排查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准确度产生影响主要有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存在,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受检测设备的影响,只有定期维护并在使用过程中就具备养护意识,才能提高检测设备的精确性并预防设备老化。当检测设备的精准度达到较高标准时,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由操作人员引起的问题,需要通过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具体失职,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鼓励操作人员向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计量数据工作方面的请教,积极展开员工计量培训以此提升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端正个人的工作态度,从而提升压力表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要重视有关计量数据的正确估读。压力表中每个数据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设定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压力计量时,需要对其分度值、量程、示值进行注意,了解并学习不同压力表在读取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防止因读取方式出现问题而造成计量数据出现估读误差。同时,有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压力表的计量数值,对有关数据内容的最小分度值进行估读。
压力表检定装置本身的老化与设备功能的落后,会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对压力表的检定设备进行更新与升级改造。相关检定单位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对压力表的工作性能予以一定重视,通过学习与考察,引进更多先进的检定设备与辅助工具,对单位内一些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更新换代,或引进先进的维修方案。这对许多检定单位来说,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的财力成本较大。除此之外,若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技术的学习与设备的筛选,很容易造成采购的设备无法满足需求或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因此,检定单位不仅需要对经济支出进行调整规划,也要打开眼界,鼓励压力表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走出舒适圈,在单位的扶持下,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对检定设备有更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引进一批真正符合计量检定单位发展需求的设备,从根源上强化压力表的检定能力,提升计量数据的精准度。
要全面优化压力表计量检定工作,不仅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人员培训与管理工作。在进行人员培训管理工作时,可以从源头与过程两个方面着手。管理源头是指在进行压力表计量检定工作的相关员工的招聘工作时,将关注重点放在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及工作经验方面,只有满足上述两点要求的人才,才予以应聘考虑。提高招聘要求的标准,以专业知识储备了及技能掌握程度和工作经验为首要要求,从源头上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更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其次,招聘工作结束后,加强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培训。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机械的性能也在不断地革新,任何新事物产生后,只有我们做到积极主动的了解与学习,才可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中。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素质及岗位职责方面的培训工作,聘请相关领域专业专业带头人为员工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加强考核管理,检验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的同时,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避免其因个人原因在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失误。制定健全的考核机制,对于操控技能较高的工作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操控不规范的工作者应给予一定的批评与惩处,才能促使其他工作者用更积极的心态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工作要求,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压力表检定工作。
每次压力计量工作都需要制定完整的方案,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制定测量方案之前,需要通过各部门各环节的充分沟通,了解测量的主要目的与测量中的需求,分析工作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检测设备的影响。从技术方面了解设备元件在测量运行中需要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完成具体的测量方案后,在按照方案实施测量。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若出现了元件或参数变化的情况,需要尽快释放元件在运行中承担的压力,然后根据详细的情况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调整最初制定的检测方案,并进行新一轮的检测工作。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压力检测结束后,结合计算机中的软件模拟技术,创设模拟出与测量方案中相同的环境,检验测量结果,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测量方案不仅可以让实施过程更加可视化可控化,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检验测量结果,让整个测量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提高测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压力表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在运用过程中,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读数不准确,对最终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操作不当;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这一工作对生产而言的重要性,从而怠慢压力计量工作的展开或忽视压力表的维护与检修,致使压力表本身的老化造成结果的误差。只要对该问题产生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就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案杜绝问题的发生,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健全计量检定工作的规范性,为工业生产的高效、高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