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
(辽海出版社 辽宁 沈阳 110000)
儿童是少儿类图书的主要受众,少儿类图书肩负着向少儿传授基础实用知识、建立正确三观的责任。常见的少儿类图书大多为智力开发、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人类历史知识、传授生活技能之类的书籍,文字口语化,表达方式贴近少儿的实际和需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1]。传统少儿图书出版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管控,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纸质类图书销量大幅度降低,电子类图书成为图书市场销售的主力军,这类图书制作速度快、成本低、更新频率高,给图书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方面的问题。
在少儿类图书市场上,不同图书选题的出版难度不同,导致了少儿图书选题结构出现失衡现象。文艺类少儿图书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入门门槛较低,不少出版社都选择出版这方面的少儿图书,导致市场上的文艺类少儿图书铺天盖地。科普类少儿图书制作过程相对困难,入门门槛较高,只有少数的出版社选择做这方面的少儿图书出版项目,导致市场上的科普类少儿图书数量较少。但对于少儿来讲,科普科学知识、人类历史知识的图书是必要刚需,这类图书的数量缺少对少儿的成长不利。再加上我国暂时还没有分级阅读的制度,少儿图书主要针对哪一个年龄段的少儿进行选题和编写都还比较混乱,毕竟3~6岁和6~10岁少儿的需求不同,导致启蒙类少儿图书存在选题失衡的问题。
少儿图书市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现象,不少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严重缺乏原创方面的开发和策划,市场上出现了什么热点内容就跟风出什么,导致少儿图书的书名、内容、题材都大同小异。这就导致少儿和家长在选购图书时面对海量的少儿图书,却只有少数的可选空间。除此外,不少热门的少儿图书都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其中以《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经典图书版本数量最多,足有数百个。这种图书同质化现象揭示了我国少儿图书出版领域的优质内容稀缺问题,少有原创优秀作品能够进入出版社的视野,大家都顾着争夺当红少儿作家和作品,却忘记了培养和挖掘少儿创作的新生力量。
少儿图书市场上存在低俗化的读物,内容上以暴力、血腥、情色为主的读物不在少数。有的打着“科幻”名号的少儿图书中描绘着“怪兽”之类的打斗情节,画面混乱、伪科学且血腥;有的则将画面中的女性角色刻画得个个丰满成熟,又袒胸露乳;还有的用成年人的语言去描绘童谣、古诗中的故事,将有内涵韵味的诗歌描述得索然无味,干瘪且苍白。这样的低俗读物既没能贴近少儿的阅读需求,不符合孩子讲话、思考的规律,也不能培养少儿对文学、科学、人文历史的兴趣或思考,对少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少儿不比成年人,成年人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看到低俗的讲解、故事情节顶多一笑而过,因为成年人知道真正的内涵是什么。但少儿和年纪更小的幼儿严重缺乏分辨能力,反而会将书中的东西当真,容易受到图书内容的负面影响。
出版社在占有和扩大文艺类少儿图书市场的同时,应当重视对科普类少儿图书项目的开发和策划,平衡少儿类图书的选题。目前,我国的少儿类图书市场中,科普类少儿图书虽然开发难度大,入门门槛高,但相较于文艺类各方争抢有限市场份额的情况更好,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压力比较小,盈利空间也比较大。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科普科学知识、人文历史的图书,只要能够将图书的内涵抓稳,用孩子能够读得来、看得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科普类少儿图书也能够成为图书市场上的热点。
少儿图书出版企业应在图书市场中找准定位,结合自身现有的资源和长期合作的少儿图书作者优势项目,打造自己的少儿图书品牌。少儿图书出版企业在开发图书项目前需要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调研的主要对象不是市场上什么图书大热,而是少儿缺少怎样的图书,为后续向相关领域的少儿读物作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约稿做铺垫。因此,少儿图书出版企业应有自己的出版计划和销售计划,探索系列图书的出版方向,打造出企业自己的图书品牌。除此外,少儿图书出版企业还应当建立自己的内部质量审查机制,加强管控图书的内容和出版质量,看是否存在内容上低俗的问题、排版上错漏的问题等,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渠道搜集读者的意见反馈,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改[2]。质量审查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少儿图书的低俗化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消除,保证少儿的身心健康。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少儿图书不仅存在内容重复、创新性差,还存在不符合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问题,这些都体现出少儿图书编辑的基本素养不足现象。优秀的少儿图书编辑是在众多知识、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优质内容、有销售前景内容的重要角色,少儿图书出版社应加强对图书编辑队伍的基本素养提升,对少儿图书编辑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少儿图书编辑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选择适合图书目标受众阅读的图书内容,提高图书的选题质量、内容水平,创造出更优质的少儿图书。少儿图书编辑的基本素养提升还有助于出版社从大量的国外优秀少儿读物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并对国外优秀少儿读物取精华、去糟粕,用国外优秀少儿读物来填充国内的少儿图书市场,为我国少儿提供更优质的读物。同时,少儿图书编辑应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技术,重视版权意识,合理合规进行少儿图书出版工作,夯实少儿图书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也营造更加良好的少儿图书出版环境。
新兴媒体和电子书籍的出现对纸质书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纸质书销量一路下跌。很多少儿图书出版社也面临着纸质书、线下店销售萎缩的困境,通过线上网点进行销售似乎成为传统出版社转型的重要方式。其实少儿图书与成人读物不同,很多家长考虑到孩子多接触电子设备容易近视的问题,会更倾向于选择纸质书籍,而且希望能够在真正付钱购买之前大致浏览到书籍中的内容,确定内容健康且符合孩子需求。因此,少儿图书出版所面临的问题程度比其他出版方向较轻,需要考虑的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直播间、读书博主的内容介绍和推荐来吸引少儿和家长。比如《这就是物理》一书,出版社选择与粉丝规模庞大的网络主播薇娅合作,仅一次直播就使得书籍的销售量达到10万册[4]。这种营销模式值得出版社学习和尝试,但最终能够让少儿图书得到认可、获得稳定销量的根本还是图书的内容和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图书成为未来少儿图书的一种表现趋势,能够更好地为少儿营造叙事场景,吸引少儿的书籍阅读兴趣,帮助少儿消化书籍中的知识。少儿图书出版企业应跟上这种趋势的发展,积极主动开发短视频、HTML视频链接、AI技术、伴读功能插件的研发和应用,为少儿打造移动式、体验式的阅读平台,填补纸质阅读的不足和弱势[5]。
书籍是少儿成长的阶梯,是培养少儿身心健康的养料,少儿图书出版的盲目跟风、内容重复、低俗化问题不容小觑。少儿图书出版社作为把控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单位,应在追求市场份额、经济利益的同时肩负起辅助少儿健康成长的责任,优质的图书不仅有助于少儿成长,还能够帮助出版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目前,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正在经受着新的挑战,少儿图书出版市场也在进行着优胜劣汰,能够质量均优的图书才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