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硕程 刘辛坡
(安国市融媒体中心 河北 保定 071200)
过去的县域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以市场或政府为中心进行治理工作的“单中心”治理特征。在信息化和流动性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提升治理工作的覆盖面,加强行政措施的实际执行力度,需要以县级媒体为整合和连接点,建设以县级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打造兼具网络化和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实现县域社会治理下的媒介整合。
我国的社会治理是以“民主”为核心,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政府、公众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协商、交流并推出治理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融媒体中心在此过程中承担了整合融合信息传播、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多项社会治理功能于一体的重责[1]。在信息时代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大众获取信息,同时向行政机构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它起到了凝聚传统受众和黏合新生代用户的效果。构建以媒体融合为中心的信息媒介,可以起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基层的主导地位、增强基层区域社会动员能力以及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良好作用。
县级媒体拥有县域范围内的传播资源,也承担着在县域中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治县兴县政务信息以及县域特设文化等任务。县级媒体是稳固基层发展、促进文化宣传、确保政策落实的重要渠道以及传播阵地,在网络环境更新换代、信息氛围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主体性,让基层政府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使县级政府履行自身管理职能及良好治理县域地区,这些内容成为县级媒体要重点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政府之喉舌,是地方政府发布信息公告、展示政府政策、矫正民众视听的主要渠道[2]。在建设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权威性原则,以严谨、公正的报道方式,体现作为官方媒体的权威地位,让民众对融媒体中心的信息报道有足够的信服度和信赖感,这样当公共舆论危机发生时,融媒体中心才能对民众进行及时的舆论引导,为民众呈现事件的完整面貌,展现事件真相,并让民众认同融媒体中心对事件面貌的展现和还原,从而配合政府指示,完成相关工作,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让大众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度加深,让人民和政府形成深厚的协助关系。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传播者的主观意愿添加、传播者的理解差异等多重要素影响,会导致当信息扩散时,许多人对信息产生认知偏差,这层偏差便是拟态偏差。拟态偏差的出现是因为媒体对于事物没有直接展现的能力,而是依靠图像、声音和语言描述来构成拟态环境。拟态偏差是信息传播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因为信息量的扩大以及传播渠道的增加,拟态环境偏差更容易发生,而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也因为拟态偏差的出现变得更容易被模糊、被扭曲。
融媒体中心融合了多种媒介,因此在信息呈现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故在信息传播中,融媒体中心要秉承真实性原则,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展现对事物的报道,让民众在了解事物时有可以参照和比对的对象,通过多重报道内容的校验和细节比对,明确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因为拟态环境偏差而产生的误导。以此帮助民众洞悉事件真相,了解事件来龙去脉,并提升民众的信息筛选能力,让民众可以在信息浪潮中学会甄别信息真假,破除拟态环境偏差带来的信息屏障,获取到最真实的信息内容。
新时期的政府机构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服务型政府要展现出足够的亲民性,因此在融媒体中心的构建中要赋予中心良好的互动性,民众在观看信息时要能够和媒体展开即时互动,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能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如此才能加深民众对政府的亲切感,加强民众使用融媒体中心获取信息资讯的意愿。
对于互动性的强化,不能局限在简单的文字交流中,更要充分延伸,以视频互动等形式加强民众的参与感。例如,利用网络技术,在一线直播时让民众直接参与到对直播现场的意见评论中,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强化观众的代入感。
地方政府要将融媒体中心作为搭建与民众进行交流渠道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合理利用信息媒介的特性增进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对地方政府信息服务体系加以调整,使之和地方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切合,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让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力得到充分进步[3]。地方政府要积极挖掘信息技术优势,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加强信息服务。
当事件发生时,政府可以借助融媒体中心将政府所掌握的信息向县域范围内的公众予以公示,让公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减少事件信息通过二次传播或者三次传播后发生的内容更变问题。
如安国融媒体中心在疫情期间就与安国市委网信办积极合作,由安国市委网信办负责专业资料提供,由安国市融媒体中心负责信息宣传,双方共同就网络辟谣工作进行交流学习,为网络辟谣宣传新阵地的建成以及网络辟谣工作队伍的建强交流了经验,并达成了协定,为地区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支持。
该合作在疫情时期对安国市的社会舆论控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2019年底,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大众惶恐不安,社会陷入动荡,在此背景下,安国融媒体中心借助电视台、报社、短视频、社交论坛等多个消息传播渠道对疫情期间的民众生活和出行进行卫生预防宣传和健康生活指导,同时对全国各地的疫情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时刻维持对疫情现状的追踪和报道,帮助广大民众了解如何预防疫情,如何减少疫情感染几率,提高民众的疫情防控水平。这些做法令公众在疫情期间懂得了如何正确应对疫情威胁,减少了大众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同时也帮助民众及时了解到国家的防疫现状,增强了大众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防疫的信心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
由此可见,流畅的信息交流以及充分的信任感建立会使民众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更加配合,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展开政策落实和行政调度工作,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能更得心应手。
所以政府在与民众开展社交行为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流通性和及时性,在当前大力强调政务公开的大背景下,公众要能够通过媒体及时掌握到政府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地方政策和个人的相关性,才会产生主动参与地方治理和配合政府行政的积极性。所以在政策信息上,政府要保持公开透明,以融媒体中心为渠道,建立方便民众了解政务和政策的通道口,让民众借助融媒体中心来了解当前的政务情况和政策内容,明白政务政策和自己的相关性。只有通过融媒体中心让公众获得配合政府、监督政府的渠道,才能为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树立起政府理念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让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在社会中被有效落实。
县级行政机构需重视和有效利用融媒体中心引导社会舆论的先锋作用,合理运用融媒体机构对社会舆论加以监督和引导,是实现对社会舆论良好管控的有效方法。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主要端口,也是影响民众对社会事件、政府政务看法的关键因素,政府需大力推动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才能发挥媒体机构矫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伦理的作用。在信息时代中,政府需应用政策和资金投入对重点新闻媒体网站给予大力扶持,建立一支政府管得住、公众信得过的融媒体中心正规军。融媒体中心要打造令人深刻的媒体品牌,扩大媒体在民众中的影响力,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巩固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增强地方民众对媒体以及地方政府的信赖感与认同感[4]。
如安国融媒体中心为彰显自身特色,提升品牌形象和传播力,故向社会开展“安国融媒体中心形象标识”有偿征集活动,将媒体品牌的创造权交由社会大众,此外安国融媒体中心通过推出宣传片《飞阅安国》,向地区民众展示安国地区的风貌、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有力加强和巩固了民众对居住地的形象认知,提高了大众对地区的认同度和自豪感。
又如为了弘扬地方文化,宣扬安国当地特色,安国市融媒体中心以该地区比较出名的中药文化为创作素材,开发了药膳系列和药王庙系列等科普类新闻节目,这些节目展现和弘扬了安国地区特色乡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宣扬中药文化,加深安国民众对中药材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安国民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健康水平,起到一举多得之效果。
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域行政机构的喉舌,不仅仅是县域机构的发声筒,还是县域机构掌控舆论、引导舆论的主要工具和端口,如果县域机构要发展地方经济,壮大地方实力,对融媒体中心的开发和利用就必不可少。民众只有对本土文化、产业形态有足够的了解,才会产生参与产业建设和文化开发的想法,也只有民众愿意参与地方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地方的经济实力才能得到壮大。
要达成这个目标,县域机构需要积极借助融媒体中心的构建和开放让媒体发挥出至少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让公众广泛参与公共事件,从而完善行政机构在民众中的形象,提升行政机构在地区内的公信力,使得行政机构在执行政务工作时能得到地方民众的支持与配合,第二个方面是让融媒体在民众中发挥服务作用,用权威性的新闻报道和科普宣传提升地方民众的文化修养及知识水平,令地区民众素养得到良好提升,从而取得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成绩。
融媒体中心是政府有效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破圈跨界,深融致远,融媒体背景下,县域地区可以通过融媒体的信息传播及共享功能获得巨大的发展,并凭借在媒体融合转型上的积极尝试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实践,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做好媒介融合工作,积极构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和多元传播的工作格局,尽力打造集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以及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主流阵地,进而起到传播县域行政方针,展示县域形象的作用[5]。
县域形象不仅影响到政府形象,也影响到地方建设的发展潜力,所以一定要重视县域形象的塑造。县域机构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融媒体中心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实现融媒体中心民意的监督、导向、信息传递的正面功能,如安国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将政务审批服务、社区治理服务等融合到一起,为地区民众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地区的信息枢纽建设,在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安国融媒体中心可以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舆论管控要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坚持积极化、正面性的社会风气引导。对于民众的困惑,要及时进行讲解,对于民众的不解,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度高,政府的形象越良好;政府的形象越良好,越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
当政府面对有重大影响的舆情时,要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知会等新闻宣传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针对事件经过、处理结果推出系列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政府公信力,避免事件发酵引发公共危机问题。面对民众的询问、质疑和诉求,县域媒体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让县域内公众动态了解事件进展,了解县域政府的施政情况,加深县域内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深度[6]。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让民众配合政府,才能让政府对舆情拥有良好的掌控力,才能为县域地区的发展实现良好支持,最终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媒体是政府之喉舌,亦是民众的发声渠道,其承担了实现政府机关和基层民众友好协商、良好互动的重责,是体现我国基层行政机构在治理社会过程中坚持民主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媒体的社会功能,应当结合县级融媒体的特点和特征,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宣传阵地,构建完善稳定的政府、公众、社会组织交流沟通平台,这样才能促进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中的扎实落实,为县域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