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平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九江 332020)
危机事件往往会危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严重者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危机事件具有爆发性、突发性以及破坏性等特点。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趋势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限制。每逢危机事件发生时,人们都希望借助各种媒介和手段来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却无法得到证实。因此,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就需要学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来主导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与危害。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导致不能预知危机事件的爆发形式和影响程度,更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一旦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就会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致使危机事件的态势不断升级,严重者还会达到不可控的地步。近些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网络媒体迅速兴起,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媒体的独特优势来主导危机事件发生时的舆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作用,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1]。新闻传播在危机事件处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传播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借助新闻媒体来主导正向的舆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对危机事件进行报道时,不能随意捏造事实,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这样才能使公众及时了解危机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具有空前的优势,与此同时,新闻传播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棘手的问题,危机事件借助新闻媒介进行传播时,也经常会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向,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错误虚假的消息,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基于此,需要借助新闻媒体本身独特的优势所在,为公众传播与报道真实准确、积极正向的信息,主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同的人对于此危机事件会有不同的思考与观点,为了预防危机事件为社会的安稳团结带来不利影响,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广泛了解公众的意见,然后再开展正向的舆论导向,防止危机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新闻媒体应该学会紧密联系公众,不能发生脱节的现象,构建稳定安全的沟通交流方式,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充当公众与有关部门的桥梁,可以将公众的意见进行合理的反映,这样一来也可以助力政府部门不断加快危机事件的处理,从而提高危机事件的处理效率与质量。
一般情况下,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后,新闻传播的相关人员须即刻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进行信息收集,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做出科学、准确、合理的判断,并在考虑公众的认知、思想、行为、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之下,根据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要求开展新闻传播工作。这无疑对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及限制,虽然部分新闻传播人员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但自身的公共危机事件意识较为薄弱,且缺乏应对该类事件的经验,难以敏锐地发现公共危机事件,从而会使新闻媒体的公共事件传播出现一定的滞后性。
近几年,各种网络直播平台与自媒体迅速崛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播,这些媒体平台也能借助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挖掘最新的新闻消息。但是部分媒体会在利益引诱下,博取人们的关注和网络流量,歪曲事件原有的事实,借助发布大量虚假消息的手段来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更为严重者,在正式的新闻媒体消息公布之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危机事件消极影响来煽动和诱骗公众的情绪,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更多的是,部分官方新闻媒体机构采用老旧的方式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没有采用全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及时地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导致传播信息的周期过长,零散信息过多,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这样也会使公众难以信服其他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从而产生官媒的信任危机。
新闻传播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这就要求相关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核心素质。首先,新闻媒体的相关部门需要全面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借助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来开展相应的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策略的培训教育,使现有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学会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其次,媒体机构也可以邀请危机事件中新闻报道经验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来开展专题讲座,促进大家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并且还可以让同事互相帮忙给自己“挑挑毛病”,从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得大家互相监督和改进。除此之外,相关媒体机构也需要革新现有的工作人员培养机制,对现在就职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适当开展危机事件新闻报道方面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媒体机构也应该严格用现有的新闻传播行业标准来要求新闻媒体工作人员。
例如,相关的媒体机构可以围绕着一些典型的危机事件来开展培训活动,这样可以使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得更快。例如,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是一起影响恶劣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来煽动公众的情绪。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舆论主导的作用来安抚公众的情绪,收集公众的意见等。
在大数据空前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方式和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新闻传播体系的作用。这样对于危机事件的及时、真实的传播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时,需要将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与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构建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系统。此外,也需要开展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信息大数据的分析,这样就可以从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评论来获取公众的意见,这对于开展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趋势下,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应该学会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处理,才能使官方新闻媒体机构在各类新媒体中占有有利地位,这样才可以及时为公众传播真实有效的危机事件信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公众对于危机事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助力相关部门控制危机事件的恶劣影响和加快处理危机事件的进程。通过对新闻传播大数据的有效研究,可以获取大众对于新闻类型相关数据的重要信息,由于新闻传播与具体的新闻内容有关,因此,及时、准确的新闻传播内容有利于使决策者落实更准确的解决策略。
例如,相关新闻媒体机构可以统筹调度适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大数据危机事件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准确度。只有采用可靠完整的危机事件新闻传播方式,才可以实现危机事件新闻传播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需要及时掌握最新动态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软件应用。诸如,人民日报开通的抖音公众号,目前就拥有着1.4亿的粉丝用户,当各类危机事件发生时,人民日报就会及时发布相关的抖音短视频,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向公众传播信息。
在某些社会事件中,警方在驳斥谣言和公开发布信息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警方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打击谣言信息或第一时间公布逮捕结果,再借助众多媒体报道,从而使得事件变得公开透明,能够有效防止局势失控。比如说,某石化公司爆炸后,政府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号召全市酒店住宿行业接收疏散人员,并在深夜及时会同石化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外界报告爆炸的初步原因。爆炸后,导致一段时间内附近河流的水污染,为解决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发布了临时供水公告,并联系各部门共同努力,确保及时供应饮用水,同时由省长亲自进行水质监测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及时发布相关情况,及时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政府坚持危机后系统运行的处理原则。在应对爆炸及随后的二次环境污染事件时,当地政府积极利用权威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发展情况,同时快速有效地进行导线爆炸后处理和水净化工作,并免除有关负责人,这体现了政府积极承担责任的原则。
虽然微博是驳斥谣言的主要阵地,但部分中老年人在微博上并不活跃,因此驳斥谣言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今后政府应加强面对这一群体的宣传和指导,从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朋友圈事件,除了媒体本身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外,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出台政策,敦促社交媒体加强自身管理和信息封锁,从源头上扼杀谣言,杜绝大众传播和扩散,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预警时期应建立内部预警机制,搭建与记者和用户的外部沟通桥梁。舆论危机的发酵和爆发并非一蹴而就,应对舆情危机事件,要求我们保持舆情洞察能力,提前梳理舆情处理流程,确保关键时刻的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快速响应。同时,我们还需要提前搭建与记者和用户的日常沟通桥梁,以避免无路可走的局面。目前市场上有媒体大数据平台,如文海全球大数据平台、百度指数、新浪天通等,可以帮助企业主动感知品牌曝光率、新闻动态、话题演变趋势、正负情绪趋势、关键组织或人员等信息。企业公关人员在收集这些“粗略”信息后,可以及时共享信息,协调上下游部门,建立处理舆情事件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并进行日常应急演练。
此外,由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相互独立、相互渗透,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已无法满足用户的互动和表达需求,保持社交媒体的存在对公关人员同样重要。许多公司只向普通用户提供公司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如果微博等媒体平台能够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对话渠道,并为公关人员分配一定的时间来回应用户的正面和负面评论,则可以更加便捷形成完整的闭环沟通,许多危机公关事件都可以在爆发前悄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