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廖龙飞,王合良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运营分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地铁因其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特性,逐渐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地铁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大乘客,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运营服务质量。因此,在提高地铁机电设备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其运营维护成本,成为行业内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委外维保已成为该领域广泛使用的维保模式,通过详细分析委外维保的风险,并借鉴同行业以及南宁地铁线网运营风险防控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对提高南宁地铁运营管理水平以及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1]。同时对其他城市地铁委外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在国内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机电设备的维保模式[2]主要包含自主维保、委外维保和联合维保
自主维保是指由地铁运营单位内部员工独立完成相应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故障排查等内容的业务行为。委外维保是指将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故障排查等内容委托外单位负责实施的业务行为。联合维保是运营单位与委外单位以联合体或专业分工形式,共同完成维保工作的业务行为[3]。
经过充分调研,各地铁公司综合考虑机电设备状态、运营成本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选择了不同的维保模式[4]。青岛地铁、贵阳地铁除综合监控设备采用自主维保外,其他机电设备均采用委外维保模式。合肥地铁电扶梯、低压配电、给排水、通风空调以及消防设备采用委外维保模式,站台门、综合监控与BAS 系统采用自主维保模式。昆明地铁电扶梯、消防设备采用委外维保模式,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配电、站台门以及综合监控设备均采用自主维保模式。上海地铁1号线站台门曾尝试选用联合维保模式,运营单位负责站台门的周期性维护保养,委外单位负责设备故障应急维修,但合同执行完毕后,再次采用委外维保模式。
自主维保可充分调动运营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由于员工对于地铁运营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较为熟悉,作业过程中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充分把控,提高作业安全性。但采用自主维保模式,运营单位人员培训、薪酬福利等人力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设备厂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导致运营单位无法真正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维保模式,运营单位通常仅能进行子系统的维保,但核心系统无法独立完成维保,并且在发生疑难故障时,仍需依赖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5]。另外,在该模式下,由于运营单位备品备件储备不足且采购周期较长,在发生故障后无法确保快速更换,从而降低了设备修复的效率,极易引发因缺少备件导致设备停用问题。
委外维保模式下,因委外单位具备充足的设备维保经验,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营。另外,可以大幅降低运营单位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但委外模式下,对于委外人员的作业监管难度较大,并且由于薪酬待遇和作业强度问题,委外人员的流失时有发生,无法确保其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乙方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履约风险。
联合维保可以较为合理地利用甲乙双方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人员优势,但是由于双方权责不明确[5],导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合同执行难度较大,并且地铁行业机电设备采用联合维保模式的较为少见。
随着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扩大,维修工作量成倍增加,为集中企业资源保障运营服务,将部分设备委外维保,有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南宁地铁3 号线充分吸取了国内其他城市地铁机电设备的先进维保经验,并借鉴本公司既有线路的成熟案例,充分考虑行业法规政策、从业资质以及技术要求等因素,对不同设备采取了不同的维保模式。
因国家质检总局明文规定公共交通领域电梯由制造单位或其委托、授权的单位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保养,因此电扶梯采用直接委托原厂维保的模式。
消防设备维保与检测、污水处理、空调水处理以及风管清洗,因有相关法律法规或从业条件要求,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检测或维护。由于地铁公司无相关从业资质,故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委外维保或检测。
综合监控中央服务器、综合监控系统及BAS 系统UPS 电源设备、站台门设备因现场维保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人培养周期长、人力投入大,采用委外维保模式有利于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投入使用。
除上述机电设备外,对于低压配电以及其他综合监控与BAS 系统设备、给排水、通风空调设备,因地铁公司员工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从业经验,并且均持有相应的操作证,故而采用自主维保模式。
中标的委外单位维保资质虽然经过严格审核,但也可能因业绩不佳而降级,导致合同期的后期维保工作开展困难,甚至因经营不善导致公司破产,而使得委外合同无法正常履约。
委外人员资历及技能水平无法胜任委外工作,致使维护保养质量较差,对于设备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影响地铁的运营服务[6]。另外因委外单位薪酬待遇或工作强度问题,导致人员流失,从而使人员配置无法满足维保工作要求。
部分专业设备周期性维护保养存在漏修漏检、作业时间不足、作业质量不佳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频发,重复故障和超时故障的发生率随之升高[7]。
委外单位为使利润最大化,在备件未损坏的情况下,违规更换新备件;或者更换的备件、耗材等未按照合同指定品牌和型号,甚至使用返修件或有缺陷的备件;其次委外单位配置的工器具、备品备件及材料数量无法满足合同要求,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营服务。
因委外人员对施工管理规定或作业规范认知不足,在未申请相关手续的前提下,违规开展动火作业及有限空间作业;或者因操作不当影响列车运行,甚至发生工器具及材料未出清轨行区的事件。
委外单位为节约开支,未按合同配备足够的具有资质的特种作业人员或不按合同要求配备劳保用品,给现场作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过度依赖委外单位,导致一线工人无法具备独立维护设备的能力[9],同时导致一线工人工作量不饱满,形成“重台账轻生产”的现象,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外因部分核心系统设备,供应商通常会设置的一定的技术壁垒,运营单位无法完全掌握。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潜在委外单位的资质与业绩,并在招标文件中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与业绩做出严格要求,优先选择具备足够行业竞争力的公司。合同执行过程当中,务必在每个支付周期乙方的维保服务工作满足本合同要求后,才可向乙方支付当期进度款,并且每个项目的末期进度款应待结算审定后支付,避免提前预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项目进场前,严格核实委外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工作经验等信息,开展实操与理论考试,对委外人员技能水平进行摸底调查;项目执行过程中,若需更换部分委外人员,必须优于既定的资质要求,并且经过运营单位考核后方可上岗,对不满足要求的人员通过再培训、调换等方式进行处理。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要求委外单位应为委外人员提供基本福利(如社保),以降低人员流失率。对人员流失率设置一定的考核比例,人员流失高于设定比例后,进行相应的违约处理。同时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委外单位激励制度,通过年度评优等嘉奖措施,充分调动委外单位的积极性,在保障员工待遇的同时,加大培训投入,以保证人员稳定性与技术水平。
做好现场作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作业指规程的要求开展作业,保证作业时间与质量[10]。对于无法到场监督的作业,通过随机调取视频监控、定期查看检修记录、抽查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等方式进行监督。
对于需要更换的备件及材料,需经运营单位按照合同清单核实备件品牌与型号无误,并确认备件为全新无缺陷的备件后方可进行更换。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委外单位需配置的工器具、材料清单,并明确各类备件的安全库存等,要求备件应合理存放在沿线维保驻点或项目部材料室,以提高备件更换效率。若上述物料配置不足,则进行相应的考核罚款。
委外上岗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持证上岗[8]。委外人员应熟悉各类风险源,严格听从调度或车站指令,在未请点或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开始作业,并严格明确作业范围,不得超范围作业,涉及轨行区的作业,运营单位应进行重点盯控。
加强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流程的培训,务必在动火令或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通过后,并且在作业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如有)的前提下才可开展作业,并对违规作业进行相应的考核罚款。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要求委外单位需配置的特种作业人员数量,若达不到要求则进行相应的考核罚款。委外单位进场前,严格核实劳保用品的配置情况,若不满足合同要求,则禁止其进场作业。在日常工作中,应不定期核实其劳保用品配置情况,对于损坏或丢失的劳保用品,要求委外单位及时补充,若发现委外人员未穿戴安全帽或荧光衣等劳保用品的,应立即制止其作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对该委外单位进行考核罚款。
要求一线人员积极参与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与应急维修,不能仅限于对委外单位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理论培训、实操培训以及技术比武等,并加强与设备厂家的沟通交流,定期组织一线人员前往设备厂家进行实地培训,或者邀请外部专业工程师为一线人员开展理论讲座与实操培训,切实提高一线人员的理论与技能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对委外单位的依赖程度。
南宁地铁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11],为了落实公司的“十四五”发展战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综合考虑运营成本、人力政策等因素,针对地铁机电设备采用委外维保是一种经济可行、风险可控的最佳模式,并且其优势日渐凸显,正逐步被大多数地铁公司采纳。同时,作为机电设备的运营单位,在委外维保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安全管理、风险把控与合同履约考核,并切实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以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委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