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分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2)
针对当前国内石油企业在设备维修和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油田企业需要进行管理的设备在种类和数量方面不断的增多,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需要面对的生产企业不断增加,设备维修所需要的配件也越来越多,这就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由于许多设备出现老化,企业设备缺乏及时的更新,维修的频率和次数不断增多,使得维修所需费用逐步提高。最后,油田企业需要不断的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油田企业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油田企业主要的生产任务是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安全有序的进行石油的开采、收集、运输和处理。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企业的设备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假如设备无法安全的运行,就会影响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油田企业的设备对于油田开采的胜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有油泵、油机以及地面处理系统等,在进行开采过程中,只有保证这些设备安全稳定的工作,才能保证采油过程的有序开展,保证油田企业开采的效率,为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油田企业通常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拥有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对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尽管许多企业进行了设备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范化流程的制定,根据不同的层级落实给管理责任,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全员设备管理理念,造成企业管理者只负责对有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进行监督,操作人员仅负责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只负责设备维护,缺乏大设备管理理念的建立。随着设备不断的更新和引入,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企业员工不断减少,使得管理人员缺乏,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油田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职责界面得到了梳理,许多油田企业也建立了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其他部门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比如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软件和办公设备的管理,工程工艺部门负责额油气处理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防静电防雷以及设备的检测。设备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设计、型号选择、采购、生产、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修理和报废等过程,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就会容易出现责任推诿问题,具体的责任落实效果无法保证,而且不同部门存在观点分歧,影响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当前多数油田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但是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奖惩模式通常采用奖金或者罚款,缺乏创新性。同时,许多企业管理层缺乏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工作人员依据管理层的指示进行工作的落实,管理层缺乏重视会极大地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
设备维修是使损坏的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恢复到完好状态而开展的作业,是使设备恢复完整性能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假如设备维修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有序开展,所以可以看出设备维修对于生产的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近些年来,油田企业在设备维修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企业没有处理好生产经营和设备维修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设备维修的重要性,使得许多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特别是当前油价不够理想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冲击的时期,假如设备到达了既定的大修周期,许多企业为了油田开采量,选择放弃进行大的维修,仅仅通过简单的维护保障设备的运行,尽管可以节约维修费用,但是会造成设备长期处于超磨损期,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石油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人工、折旧、能耗等,部分企业将设备的维修费用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因子,在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选择进行维修,在成本紧张时会放弃定期检查和维修。最后,当前许多企业设备淘汰更新的速度较慢,许多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维修频率较高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为了保证生产的进行,企业只能通过维修保证其性能,但是这些设备新度系数较低,已经不具备维修价值,在使用中也无法满足企业对设备运行提出的规范化要求。
在进行石油开采时,各种技术工艺是灵魂,不同类型的设备是作业的基础,设备的安全性是保证作业有序进行的前提,一个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对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监督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但是如果各个部门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无法有效的落实,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容易引发安全风险事故。风险问题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人或者物处于不安全状态,所以,要想保证设备性能处于安全范围,就要树立以风险意识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理念。首先要定期对企业所拥有的设备进行风险的识别,由于设备在工艺、使用阶段以及存储运输介质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会不同,所以,要定期的进行设备风险评估工作,并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控应急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且各类风险问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风险可控。其次,要针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检测,特别是特种设备,作为油气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核心装备,特种设备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常规的监管措施无法保证特种设备运行的安全,假如监督管理措施不到位就会引发严重程度较大的生产事故,尽管政府部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但是过度依赖会增加使用风险,所以企业要制定更多的有效措施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通过定期检测等手段,对设备出现的腐蚀、老化、缺损等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最后,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油田企业所使用的设备都是为油气生产服务的,所以具有很高的风险性,针对重要性较高的设备,要定时进行状态检测,将设备运行中的温度、油压、水压、振动等参数进行记录,并及时上传到中控室,根据警示参数进行报警功能的设置或者进行联锁保护的写入,实现设备的自动停止和驱动,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首先,油田企业要保证维修模式的合理性,比如采用动态维修模式。油田企业设备采用的维修方式是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的,要结合设备故障的具体问题、工作状态以及安全风险选择相对应的维修方法。针对较为先进的油田企业设备来说,维修所需的费用较高,设备的零部件价格较高,进行更换程序复杂,所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从可靠性和经济层面考量,可以选择将设备直接更换。针对换件较为简单维修费用较低的设备,可以依据设备容易出现磨损元件的周期和出现故障的频率,选择采用定期维修模式,不但可以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其次,油田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技能的培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油田企业所使用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仪表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设备从以前单一的运转模式向着系统化发展,这些都对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设备升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最后,企业在加强设备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检修维修工作的重视,坚持检查维修跟维护结合、修理改造跟更新换代结合的路线,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建立以风险管控为基础的检测技术跟可靠性为核心的维修策略,不但要避免设备处于失修状态,还要避免过度进行维修,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ABC管理法也被叫做主次因分析法,指的是在开展有关的管理工作该过程中,依据管理工作的主次关系开展相应的管理。首先,针对C类设备,也就是价值较低的简单设备,采用事后维修的策略,价值较低设备在出现故障以后再进行维修,这一类的设备通常都配备备用机,停机不会造成较大损失,利用事后维修策略能够有效的降低维修时间,以免出现维修的过剩,从而有效的节省维修费用。其次,针对B类设备,也就是价值中等的设备采用点检维修策略,也就是利用诊断仪器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确定,对设备运行的应力、温度、电流、振动等情况进行记录,对磨损、损伤、断裂、超载等状况进行检查,重点针对容易出现劣化的部件,包括传动轴、摩擦副、回转轴承、易腐蚀部位、电气装置等,依据点检结果开展针对性的修理。最后,针对A类设备,也就是价值较高或者在生产关键流程中使用的设备采用状态维修策略,通过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的配备,实现对设备技术状态以及损坏倾向进行动态检测,在早期就发现潜在的故障并进行修复,避免出现突发性的风险问题引起不必要的停机,依据故障检测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维修,不可进行盲目的拆卸,润滑油以及源部件等只在特别必要时才能进行更换,如果不能开展有效的检测或者所需费用过高,可以以时间为基准开展定期维修,并进行规范化检修日志的记录。
首先,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故障和损伤,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管理过程中,要依据油田既定的工作计划合理的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安排,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保证设备都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比如有关资料显示,油田设备由于油水润滑、清洁、加固灯光问题造成的故障比例超过了53%,因此在进行设备维护过程中,要将维护工作加入到精细化管理当汇总,促进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提高。其次,要转变维修和管理理念,将单一的计划预修向着状态维修转变,避免单一预修模式引起的修理不足或者过剩,保证设备维修的针对性,从而在维修过程中不断的对维修技术进行完善,促进设备工作性能的提高,为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保障。在维修过程中,要全面考量维修的成本,保证维修的质量,保证设备维修过程中不可影响既定的生产计划。
一方面,油田企业在进行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对于油田生产和加工的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油田企业需要在设备引入当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新设备的研发和更新。在进行设备购买和配置时,要依据油田产量规模和当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与油田长期规划相匹配设备的引入,不但要保证设备性能的充裕,还要避免出现过剩的情况。同时,采购人员要对设备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保证产品的性价比最高。针对能耗较高且效率较低的设备,油田企业要及时与生产企业进行交流,及时找到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油田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油田企业要建立设备故障诊断专家库,并通过各种交流圈的构建,针对现场故障进行排除,从而针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管理,为设备维修的技术培训提供有效的资料。
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对于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加工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视,通过对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的完善与更新,促进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加强对技术的创新,为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