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逆流挽舟法的凉温之辨

2023-01-02 03:23:09林晓鹏孙理军李翠娟胡勇
环球中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活人辛温逆流

林晓鹏 孙理军 李翠娟 胡勇

逆流挽舟法,简而言之,是以解表之法治疗痢疾的治法。其渊源于汉代张仲景,至清代喻嘉言精研治痢之法,将逆流挽舟法明确为治痢之大法之一。通常认为痢疾是感受湿热疫毒,气血壅滞于肠腑,肠腑传导失司,血络受损,腐化为脓血而成痢,多被作为里证进行治疗。喻嘉言则另辟蹊径,开创以解表剂治疗痢疾的先河。但表证亦有寒温之分,而逆流挽舟法的相关处方,例如活人败毒散、升阳除湿防风汤、葛根汤,都为辛温解表剂。既往对于逆流挽舟法的治法探讨,详于辛温而略于辛凉,现从逆流挽舟法的治法细分上,明晰其凉温之别,并从卫气营血辨证和六经辨证分析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和辛温法。

1 明晰凉温的必要性

后世医家、学者言及逆流挽舟法,必然联想到其经典的代表方活人败毒散。但凡解表治痢是否需要分清外邪寒热属性,解表剂是否都能用于逆流挽舟法的问题,都是逆流挽舟法含混不清的地方。《医门法律》[1]云:“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喻嘉言所言“外感三气”,指的是书中所说的“暑湿热”之邪,换用现代中医的表述,“暑湿热”指的是阳暑夹湿。此段引文常被学者们引用为活人败毒散治疗痢疾的病机阐述。笔者认为,此处有不妥之处,活人败毒散作为辛温解表剂,不能用于治疗暑湿热内陷入里而导致的痢疾。对于活人败毒散,历来存在一些争议,例如有医家认为其伤寒、温病皆可治疗。清代医家吴鞠通不赞同活人败毒散“统治伤寒、温疫、瘴气”的说法,《温病条辨》[2]言:“若湿不兼风而兼热者,即不合拍,奚况温热门乎。”吴鞠通批评用活人败毒散治疗外感热证,“用此方治温病,已非一日,吾只见其害,未见其利也”。故活人败毒散虽为时方,其相比经方药性平和,但解表治痢,并非外感寒邪、温邪皆可统治。外感邪气有寒温之分,邪气入里也有热化或寒化的从化之变,临证仅守一方加减,有明显的局限性。故而辨明表邪的寒温性质,根据外感邪气不同的致病特点灵活用方,从而准确地使用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或辛温法治疗痢疾,对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辛凉法治痢辨析

从对《医门法律·痢疾门》的考证上来看,喻嘉言原意并非用活人败毒散统治外感型痢疾,书中实已有关于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治法方面的相关论述。喻嘉言云:“不治少阳,但治阳明,无益也。以少阳生发之气,传入土中,因而下陷,不先以辛凉举之,径以苦寒夺之,痢无止期矣。”可见,喻嘉言阐明治疗暑湿热内陷之痢疾,应把握三大要点:其一,从寒热层面,要以辛凉法;其二,从气机升降层面,处方用药要以升提法;其三,病位上,从少阳论治。明代医家张凤逵云:“暑病首用辛凉。”暑湿热邪气的致病特点,决定了须以辛凉法透暑热之邪外出。再则,痢疾之标在大肠,本在肝胆[3],痢疾的病理特征,决定了须从少阳论治。喻嘉言阐明少阳和痢疾的病理性联系:“故胃受湿热,水谷从少阳之火化,变为恶浊,而传入于大肠。”叶天士亦云:“夏暑发自阳明,暑必兼湿。”胃所受的湿热之邪,是暑湿热之邪直中而来,并与水谷精微互结,阻滞气机。受郁遏的少阳之气,将水谷熏蒸为恶浊流入肠腑。故痢疾的病位虽在大肠,但引起大肠功能失司的原因,在于少阳。根据这一病机,治疗的重点一方面在于透暑湿热邪气外出,另一方面则在于恢复少阳的生理功能。少阳为“弱阳”“嫩阳”,喜升发,故以升提之法。

但喻嘉言论及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只言及理法,未明言其相应方药。在《医门法律·痢疾门·痢疾门方》中,既符合辛凉、升提之特性,又符合从少阳论治之章法,唯有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有学者据此指出,逆流挽舟法除指活人败毒散外,亦指小柴胡汤[4]。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源自于《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劳疟,喻嘉言对该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痢疾。方中“柴胡增一倍二倍用之”,通过加大柴胡的用量,加强升提之性,去掉降肺胃之气而又温燥的半夏,加性味苦寒的栝蒌实,暑邪耗气伤津,人参可补气扶正。化裁后的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全方辛凉为主,苦寒为佐,药性趋上。综上所述,喻嘉言立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治痢,是基于辛凉治痢的考量,是对活人败毒散辛温解表治痢的补充。

3 从卫气营血辨证看辛凉法

痢疾多责之于阳明、少阳、厥阴[3]。《温热论·邪留三焦》[5]云:“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叶天士认为,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气分证邪留三焦对应于伤寒论六经体系中的少阳病。阳明亦对应于气分证,厥阴对应于营血分证,故痢疾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而论,多归于气分、营分和血分证阶段。临床上未见银翘散、桑菊饮用于治疗痢疾的报道。从理法上分析:其一,银翘散、桑菊饮其虽辛凉透表,但辛凉之性轻,药虽轻清走上焦,却无升提之功;其二,暑湿热内陷而形成的痢疾,病位在少阳、阳明,在气分证,银翘散、桑菊饮作为温病卫分证处方故不适宜。可见,逆流挽舟法虽然是解表治痢,但并非所有的解表剂都能逆流挽舟。

对于痢疾的治疗,在喻嘉言之前,医者们多以苦寒法,例如黄芩汤、芍药汤,以苦寒泻下,将病理产物湿热、瘀血排出。喻嘉言不赞同未明以辨证,一遇痢疾即以苦寒泻下的做法。笔者认为,若病理产物湿热、瘀血是痢疾的主要致病因素,则苦寒法标本兼治,泻下令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同时解除。但逆流挽舟法所治痢疾的致病因素是暑湿热邪气,病机关键是暑湿热内陷引起人体的气机问题,病理产物湿热、瘀血是由气机不利形成,其相对属于次要矛盾,故而治疗的关键不在于泻下病理产物,而在于祛除致病因素和恢复少阳、阳明的生理功能。暑湿热不透出,则少阳、阳明之郁热不解,病理产物会不断产生,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加重病情。通过辛凉、升提解决气机的出入、升降,恢复气机的周流,使气血恢复平和,脏腑调匀,则湿热、瘀血自化。故而把握病在气分,是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的临证要点。若病在营血分之痢疾,用以解表、升提之法,会让病理产物排出不畅,有闭门留寇之虞。临证上,可通过病程的时间、脓血便的颜色、舌脉等判断病程阶段。若病程长、脓血便颜色深、绛红舌,为热入营分,不可用逆流挽舟法;若病程短,脓血便中赤少白多,舌为黄苔不甚浓而滑,病在气分,可考虑用逆流挽舟法。应充分结合温病学派在温病、暑病、湿病的丰富经验,尤其是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大家对温病舌诊的发挥,才能辨证准确,运用好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

4 辛温法治痢辨析

历代医家对逆流挽舟法之辛温法的研究相对深入。从张仲景到李东垣,再到喻嘉言,从葛根汤、升阳除湿防风汤,再到活人败毒散,逆流挽舟法的形成和发展演变,默认的逆流挽舟法大多是辛温法。学者们多认为逆流挽舟法渊源于《伤寒论》中的葛根汤。到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痢疾,提出从气机升提把握痢疾治疗的思想。《脾胃论·肠澼下血论》[6]云:“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重勿利之,利之必致病重,反郁结而不通也。以升阳除湿防风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古之“肠澼”,即痢疾之名。李东垣的升阳除湿防风汤,方中防风有解表之功,但全方侧重于补脾胃之气和升提气机,该方已有解表治痢的雏形。到清代,喻嘉言用活人败毒散治痢,则为医者们所深知。

喻嘉言作为伤寒大家,选用活人败毒散治疗痢疾,而不使用同为辛温解表剂的葛根汤、升阳除湿防风汤,一方面在于喻嘉言曾有以活人败毒散治疗瘟疫的成功经验,临证上有对于该方的理解、把握和信心。另一方面在于不囿于门户之见,临证上之于对病邪性质特点、节气乃至于地理位置的考量而灵活用方。《伤寒论》中的“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7]。葛根汤能治下利,从古籍医案和临床报道来看,多指治疗泄泻。痢疾多发于暑月季节。暑有阳暑、阴暑之分,阴暑又名暑月伤寒,暑月感受外寒,因腠理易于开启,阳气易于外达,不可用过于峻猛的发汗药[8]。葛根汤中麻黄、桂枝发汗之力强,故不适宜。喻嘉言批评了万全护命汤治疗痢疾,“增麻黄、官桂、蒿本、白芷、细辛,一派辛温辛热之药”[1]。时方活人败毒散中羌活、独活解表之力温和,《温病条辨》言:“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可见,若为阴暑内陷入里而成痢疾者,可予以活人败毒散。活人败毒散中亦有人参,可补因暑邪所耗散之正气。

5 从六经辨证看辛温法

寒邪和温邪有着不同的感传入里途径。足太阳为寒水之经,故寒邪首犯太阳。太阳主一身之表,而痢疾病位在大肠,太阳本经与痢疾之间的病理性联系是间接的形式,太阳通过内迫阳明大肠,形成和痢疾发生演变的关联。外感寒邪导致的痢疾,其标在阳明,本在太阳。故治疗的重点在开太阳。开太阳可以细分为外开和上开。外开是指药物使气机向外来开太阳,上开是指药物使气机向上以开太阳[9]。外开是从表里的病位变化,以及由浅及深的病程来处理邪正关系,上开是从气机升降的层面把握痢疾的治疗。葛根汤、活人败毒散,都是外开和上开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还是辛温法,都可见解表、升提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寒邪和温邪除感传途径不同之外,邪气的致病特点亦不相同。逆流挽舟法之辛温法的运用,应兼顾到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与否的问题。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道:“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寒邪居于表会有恶寒发热、畏风的临床表现,但寒邪由表入里,则有热化的可能性。太阳病不愈,邪气可传于他经,因人体体质强弱、经气之虚实、邪正斗争程度的不同,入里的寒热变化亦不同。太阳寒邪传变到阳明,会有化热的病理变化,例如由葛根汤证转变为葛根芩连汤证,其初起恶寒发热伴随下利,但进入到阳明阶段,则为热证。若太阳病不愈,传变少阳,可为黄芩汤证。黄芩汤作为治疗痢疾的祖方,虽名为治太阳少阳合病,但后世医家多认为,其无散太阳、少阳表邪之意,方实以苦寒清少阳郁热。故若为初起太阳少阳合病,应考虑活人败毒散,活人败毒散中羌活、独活解太阳表寒,柴胡和解少阳。若少阳病邪已偏于入里,则可予黄芩汤。由表陷里的传变,亦可以是表里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传变到少阴,可有往少阴虚寒痢的发展趋势,故病在太阳又兼有少阴阳虚的患者,可予活人败毒散加附子,防其传变。综上,临证上应根据寒邪陷里程度的不同,传经寒化、热化的不同而辨证施治。

6 小结

逆流挽舟法在其治法的具体化上,实有辛凉法和辛温法的细分。痢疾多发于暑月,感受阳暑而发为痢疾,用以辛凉法,予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喻嘉言立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治痢,是基于辛凉治痢的考量,是对活人败毒散辛温解表治痢的补充。暑月感寒而致痢疾,用以辛温法,予活人败毒散。喻嘉言在众多辛温解表剂中选用活人败毒散治痢,有对阴暑邪气性质的思量。

从卫气营血辨证看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阳暑邪气的致病特点和痢疾的疾病特征,决定了温病派卫分证的处方不适用于解表治痢,解表剂并非都能作为逆流挽舟法处方。临证上,应从气分证把握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的使用时机。从六经辨证看逆流挽舟法之辛温法,寒邪由表陷里,传经不同,化热化寒亦不同,应根据寒邪陷里的程度,传经寒化、热化的不同而灵活用方。

猜你喜欢
活人辛温逆流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倔强夫妇”35年种树80万棵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38
逆流游泳比赛
浅述“从寒论治”白癜风
村庄逆流成诗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49
减轻雀斑姜洗脸
场活人安生态美——记溆浦县国有林场改革
林业与生态(2016年3期)2016-02-27 14:24:15
"解肌"治法探析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灯心草的四个菲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