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松 陈 颖
20世纪末,我国就已相对较早地成为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老龄化比例不断提高并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同时,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在人力成本不断提升和科技发展应用突飞猛进的背景趋势下,智慧养老成为解决养老困境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智慧养老的相关研究,如图所示,根据知网统计数据,以“智慧养老”为主题的期刊专业论文数量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
图 近年来“智慧养老”主题期刊论文数量
这些学术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智慧养老的典型模式、发展趋势和优化路径,有58篇期刊论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仅有少量文献从金融角度提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和建议的主题研究。这与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不能有效为老龄化社会提供金融支持的理论指导,未能体现出金融为产业服务并与产业融合的政策要求和指导原则。
本文从智慧养老产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金融赋能智慧养老产业的相关研究,力图展现以金融创新促进智慧养老产业价值链延伸,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社会背景下,智慧养老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各地纷纷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开展产业应用示范试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务院及发改委等多部门密集出台了智慧养老的相关规划和指引性文件,但各地智慧养老产业都普遍处于独立运作发展阶段,仍存在管理部门权责混杂、沟通不畅的矛盾。智慧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统一标准,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养老数据信息难以有效对接,不利于产业发展中的规模应用和示范推广。
当前各地建设的智慧养老平台没有互联互通,缺乏有效数据共享机制。智慧养老需要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在现阶段产业内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成果难以成功转化。不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开展技术应用和升级改造,必然导致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脱节错配现象。智慧养老产业用户多为老人,因身体机能退化等原因,对于智能产品不够熟悉,同时对信息技术信任度不足、接受度不高,智能化产品使用能力存在明显瓶颈,导致市场需求潜力无法得到挖掘和满足。
智慧养老投入高,回报期长,科技集成度要求高。在现阶段因产业化优势不明显,资本介入积极性不高,无法促进产业链有效整合,具体表现为产业信息渠道不畅通,价值链延伸不足,缺乏规模化企业和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等问题。一方面是区域发展协同不足,另一方面是产业协同层次不高,从而使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小规模企业低层次竞争,发展低效碎片化。
我国传统养老主要依赖居家自助养老,养老从业人员数量缺乏,专业技能不高,行业监管不健全,负面新闻屡次发生,严重影响了产业持续发展。我国2020年在教育部本科目录中增加了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作为特设专业,至今仅有20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尚没有毕业生进入行业工作,同时在专业培养核心课程中主要侧重于养老服务,缺乏智慧养老的系统内容与技术基础,与行业发展智慧趋势不相符合。
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创新匮乏等,未能将金融与产业有效融合,为此需要在智慧养老产业中从以下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作用机制,实现金融赋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金融市场主体资源配置,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和智能养老企业共同合作,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借鉴REITs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和基金委托管理机构负责基金运行和风险控制,促进智慧养老产业投资管理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实现生产要素优化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创新投融资渠道。为机构养老、社会养老的智慧化建设拓展信贷之外的融资渠道,降低产业融资成本。一是采用PPP模式实行项目投资共建、风险共担、专业管理。二是积极探索以人民币本币发行政府债券注资产业,或发行企业债券,一方面为中小微智慧养老企业摆脱融资难困境,一方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强化金融中介服务,为医养融合、旅居养老、以房养老等养老方式,提供资产评估、股份制合作。四是金融实体直接长期投资于智慧养老产业,缓解产业主体融资周期短的压力,促进企业长期规划,实现产业高效发展。
3.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健全对于智慧养老产业的风险投资体系,引入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进入初创产业,扩大风险投资规模,丰富初创企业资金选择。同时落实资本退出机制,激发风险投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风险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1.社保养老资金增值。长期以来,社保养老资金较大比例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全国和各地养老保险可持续指数近两年来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为此,应加快完善社保资金增值机制,增加投资于产业基金和证券市场的比例,在确保投资安全性的前提下适时提升中长期投资效率。
2.丰富养老理财手段。当前市场中的养老金融产品虽然品种繁多,但目标定位不明确,运营过程不透明,个性化定制不足,对于目标客户吸引力自然受限。因此应创新养老理财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机制,明确简化产品风险和收益衡量标准,适当强化风险保障机制,以增强养老理财规模和效率。
3.金融助力养老需求。智慧养老产业的需求客户群体因年龄原因更容易与社会脱节,对于智慧产品不了解、不信任,因此有效需求难以准确收集整理和归纳挖掘。一方面,应强化创新智慧养老金融应用场景,简洁化用户界面,有针对性地改善应用功能,提升智慧养老相关的金融应用适老性。另一方面,金融助力科技应用于智慧养老产业,以金融区块链技术支持智慧养老消费大数据、云平台的信息安全,以保险等金融工具强化金融风险保障风险补偿,以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老年团体自筹养老方案设计。
1.金融助力科技延伸智慧养老价值链。智慧产业需要高科技研发投入,往往在初创期不足以获取利润回报,导致财务杠杆高,融资难度大。在政策引导下,可采取引入风险投资、降低融资利率等方式协助核心科技企业以技术入股方式介入智慧养老产业,帮助优势企业横向并购确立企业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同时提供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协助产业龙头企业纵向延伸智慧养老产业链,强化企业合作,打通产业一体化平台,延伸价值链,以创新优势促进科技融入产业。如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搭建养老消费平台,提供安全便利的就医、旅游、康养、休闲运动等网络消费快捷通道。各类金融企业与房地产公司、建设公司、科技公司强化合作,提供现有建筑的适老化智慧改造,建设智慧康养中心、智慧医养之家等,通过网络平台以VR方式获取虚拟体验,强化宣传和营销效果。
2.科技助力金融服务智慧养老产业链。在金融通道和工具中应用科技成果,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耦合发展,促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降低金融APP认证和使用门槛;借助vr、AR等虚拟技术和辅助技术实现老年人的生理赋能、心理赋能和社会赋能;利用云平台交互养老群体的收入、消费、投资等金融信息,促进交易便捷、高效达成;以智能设备组建物联网辅助收集整理养老群体的生活和金融需求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归纳金融需求特征描绘,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创造需求细分市场和潜在趋势。利用科技推动金融产品组合创新,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打造动态更新的智能养老金融生态,提升精准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对接默契度。
1.助学培训金融业务。为解决智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强的困境,应鼓励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发放智慧养老专项学习贷款,提供优惠金融措施,在教育培训后从事行业工作可给予优惠利率或延期偿还,根据具体条件适当提供免息待遇。同时加入失业保险机制,打造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和监督机制,培育产业服务细分市场。
2.金融助力智能学习。在劳动力价格不断高企的趋势下,金融企业应积极与科技公司合作,为其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高科技公司为智能养老产业研发应用科技成果。优化适老化操作流程、操作界面和操作接口,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养老服务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人工服务,形成行为记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并通过智能学习,挖掘用户需求特征,不断创新功能,满足深层潜在需要。
3.金融授信志愿服务。在提升专业化服务和智能服务的同时,应提倡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加入智慧养老服务中。虽然志愿者不一定擅长养老专业服务,但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开展科技产品服务、心理诊疗服务等。建议将社会志愿者服务与金融授信尝试结合,为志愿者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创新试点志愿储蓄银行,将养老服务时长记账用于自身养老,从而多措并举,激发更多社会公众加入智慧养老志愿服务,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1.智慧养老投融资政策。政府部门应统筹协调,打破行业分割束缚,制定鼓励金融与科技耦合协同、金融融入智慧养老的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强操作性的智慧养老行业标准,搭建多部门具备接口的统一化智慧养老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社保养老资金跨区域异地便捷使用。制定和细化智慧养老产业相关的投融资法律法规,为规范化发展确定法律指引和制度保障。
2.智慧养老风险担保体系。不论是产业投资资本还是老年自身都需要确保人身、资产和信息安全,因此,在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中,需要拓展各类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和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养老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监管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试点和培育再担保机构,细化风险担保形式、范围和责任。
3.企业透明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不仅包含政府投融资制度、风险担保控制制度,还应建设企业金融管理相关制度,将有助于企业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降低融资难度。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监管制度,健全财务信息合理披露机制,并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
4.资产证券化管理制度。智慧养老的具体实施方式大多需要与现有资源整合,如优质医疗资源、环境资源、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大多没有进行资产化转化,但具有稀缺价值属性,产业化后将形成固定资产,具有良好现金流前景。而且智慧养老产业化形成规模后,需要形成资产细化配置,便于资本退出变现和进一步融资,因此需要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智慧养老产业资本的持续、规范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在今后较长期间内处于常态,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智慧养老产业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金融行业应不断创新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融合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提质、高效、绿色、持续、和谐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