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海虹(叶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
现阶段,财政部正大力开展管理会计转型工作,相关企业界也在围绕业财融合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分析。相关部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也预示着未来管理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会计转型工作过程中,利用业财融合可以带来全面的发展思路,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的解释可以总结出,业财融合实际上指的是,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时,要注意融合性原则,在单位各个层级、环节中融入管理会计内容,同时将业务流程作为前提,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实现财务、业务的有机融合。我国传统财务会计更多将工作重点放置在事后核算方面,其更加重视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但业财融合则更加强调传统财务工作的延伸,其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应将业务工作作为出发点,了解业务活动的相关工作内容,通过利用财务管理相关方法、思维,来为后续业务活动的开展作出指导。
在业财融合当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从原有的事后核算转为全过程监督评价,同时在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带来可靠的指导服务、信息支持,这同样会为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资金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1]。业财融合的核心作用在于,以单位基本战略发展目标为前提,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汇总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信息,以此来为后续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提供建议。在实现单位财务管理升级转型的基础上,推动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规范性,其主要利用事后管理的方式进行,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在于会计核算[2]。但业财融合后,应立足于业务发展、发生的角度看待财务工作,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展开业务分析,并围绕相关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以多个视角参与到业务管理工作中。
业财融合的核心内容在于财务、业务等内容的一体化,想要真正达成业财融合的目标,则要优化传统的财务数据失真问题,信息数据才是决策人员所真正需求的。这也意味着,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要精于计算,将原本的数字转变为数据,深度挖掘出隐藏在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中的核心价值,以此来强化信息的实践应用价值[3]。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事业单位的业务形式、规模等都在持续发展和延伸。与之相对应的,事业单位变化发展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展开设置了更高的标准。立足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会计核算的作用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在财务工作进行过程中,应首先创设服务行业系统,以此来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意识,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财务发展需求,通过这一举措体验隐藏在会计数据背后的业务工作,同时为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4]。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肩负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其发展运营的核心目标依然在于最大化自身管理经营价值,以此来发挥出经济社会效益。该发展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强化资金使用、安全效率。②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减少采购成本。③促进业务活动的贯彻落实。
坚持价值管理最大化的原则,可以保障事业单位始终立足于民众立场,以此来有序发挥社会稳定等相关职能任务[5]。从传统的财务信息共享逐步进阶到业财融合的深度变革,以此来推动事业单位全面掌控财务业务,从根本上强化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有关经济业务活动有序开展。
由于民众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许多事业单位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经营模式、发展规模持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优化财务风险管控,也逐渐变成了财务工作的关键职责[6]。因此相关财务部门,应注意围绕业务在核心环节落实积极的闭环控制,及时改进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管理的薄弱节点。特别是要强化资金往来、采购等相关业务环节的重视,在推动业务、财务融合协作的同时,实现业财融合,以此来保障风险管控科学进行。
从现状来看,因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具备天然的无偿性,并且其职员岗位也相对平稳,这也导致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缺少企业危机感。事业单位方面也在资金利用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表现出缺失问题,其中工作人员往往重采购、轻控制。甚至有一些管理人员简单认为财务工作指的是“记账报账”,与业务活动不相关。会计人员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模式、思维理念、发展目光大多聚焦于事后监督、会计核算等工作环节,很难真正了解业务、财务工作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导致财务工作无法发挥出指导业务工作的作用。而事业单位业务人员为了迫切完成业务指标,在日常工作中频繁出现轻视成本、效率的问题。业务、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不够紧密,导致业财融合转型工作受到局限和影响。
有许多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财务机构,在发挥财务职能的过程中完全依靠管理科室进行,同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内部体系不够规范,这将导致业财融合转型工作推进受到影响,致使相关会计人员出现“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由于财务部门的独立职能地位缺失,导致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缺乏独立发言权,无法真正参与到重要事项、业务活动决策管理工作过程中。
在大市场环境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了财务BP岗位的重要性,其甚至成为一种企业发展趋势。但在事业单位中,大部分管理人员依然未能充分了解业财融合的意义及其价值。依据实践经验来看,依然有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选择将会计核算作为工作重心,或是单纯重视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应用效率,并不了解单位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或是更多地忙碌于审核办理各类凭证、票据,难以真正明确与业财融合有关的方法、理念。在实践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无法亲身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同时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缺少沟通协调、专业判断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并无参与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积极性。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外界财务管理软件的,其前期发展阶段的统一规划较为缺失,并且后期的单位信息系统也相对散乱,例如资产、财务、预算等系统很难实现真正的统一整合,这也导致不论是其业务、财务系统,还是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都相对缺失。特别是针对财务、业务两个部门来说,由于这两个部门之间数据侧重点相对不同,在数据口径方面也不统一,导致许多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流通。这也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间的数据呈现出互相独立的情况,不同数据间的互相转化也十分低效。由于资金流、业务流难以充分融合,最终导致财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针对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转型工作来说,其并非单纯的会计人员、财务部门的任务,而是事业单位内部全体职工所坚守的思维理论。想要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势必离不开事业单位管理层给予的支持和重视,只有使管理人员发自内心地重视业财融合的进行,才能在各项决策中真正推动业财一体化融合,大幅度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但针对会计人员来说,想要主动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思维理念,则会计人员应坚持“思维意识在哪里,价值就在哪里”的原则,如果不跟随大经济形势的指引,仅是单纯将视线聚焦在收入核算方面,则会导致会计人员的基本价值、工作存在感逐渐下降。因此,会计人员应立足于行业发展形势,结合业务发展需求,推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站在业务的角度来分析、评估财务问题,同时运用财务方式实现业务工作的指导服务。即便身处于岗位之中,同样可以完成非岗位性的工作,许多价值增值的创造点都来源于事物的延伸部分。
想要使事业单位真正达成业财融合转型升级,单纯凭借会计人员自身进行学习提高是不行的,其需要的是财务职能在单位内部主动转变定位。国家财政部门在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需立足于源头的角度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职能展现出独立化特征,通过这一举措来为后续业财融合的协同发展提供帮助。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主动寻求突破,立足于新时期“放管服”政策的背景下,通过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做出的共同配合,以此来深入探索业财融合的发展契机,并将传统的财务职能逐渐转变为战略型、合作型。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团队建设、高素质人才、构建合作机制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内容,这也是实现业财融合目标不可缺少的发展基础。现阶段,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数据具备十分广泛的获取途径,其在效率方面同样有着很大提升。传统财务会计的算账、记账等一系列核算性工作,很可能会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软件所取代。这也意味着未来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将转向分析型、管理型人才,因此事业单位方面也应致力于培养管理会计相关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创设财务、业务部门互相轮岗机制,这不仅帮助会计人员熟练有关业务工作,同时也帮助业务人员明确财务相关基础知识。其次,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核心重点,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沟通能力,积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会计工作的开展不应单纯局限在核算工作、会计制度,在优化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也要聚焦于国家有关经济形势、业务流程等方面,积极发挥主观服务意识、学习意识,由此创设出业务、财务等多方交流、沟通的总体局面,确保其成为出色的业务合作伙伴。
第一,构建事件驱动型业务处理流程。首先,事业单位应注意梳理决策层面的流程,积极划分权责,确认各项分管范围。其次,梳理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配合流程。再次,要梳理事业单位业务实施相关部门的流程。在完成流程梳理工作以后,要首先交由具体负责人进行流程发起,要保障会签信息互相联通,同时设置对应的系统反馈信息作为辅助。通过这一举措构建起事件驱动型业务处理流程,再辅助针对性管理制度,完成业财融合核心步骤。第二,构建财务内部工作流程。首先由业务部门发起相关流程,由财务部门负责审批工作。在该环节中,财务部门需首先进行事前审批工作,等到完成原始单据、待核销单据的上传工作以后,相关的单据审核小组在完成审核、复核工作以后,再展开对应结算工作。可以将完成审核后生成的凭证,传递到对应的资金结算组,并有序开展资金收付工作,完成后打印原始单据以及有关凭证,并将其装订成册同时进行存档。将对应凭证当中存在的有关数据,有序传递到相关报表组中,有关报表组则按照基本需求,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提取,随后进行实时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因为税务组、薪酬组在核算程序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工作过程依然以原有流程为基础开展。
针对业财融合而言,信息共享、融合是其最为核心化的表现,因此相关事业单位应通过运用当前的信息技术,以此来推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展开,在打破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间信息屏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RPA等技术迅猛发展,因此经济条件允许的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以信息、业务、资金为主体的共享化信息平台,利用该平台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业务活动决策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对于一些缺乏经济条件、难以支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事业单位而言,相关会计人员同样可以结合单位发展情况,立足于子系统的前提下,运用财务分析、搭建项目台账等形式,补充原有数据资源的空白性,确保其符合管理、业务的基础信息需要。
通过预估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由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也需向管理会计领域转型。在新时期市场发展背景下,财务工作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筹划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传统财务管理中价值较低、可取代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可能会逐渐被智能化软件所取代。这也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应立足于业财融合发展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发展和优化。
相关链接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