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改进路径

2022-12-31 15:14曹妮运城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队
品牌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行政资产事业单位

文/曹妮(运城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队)

财务内控管理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履行行政职能,做到专款专用,有效遏制腐败,对单位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价值。相对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问题,单位必须准确识别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与改善,以便于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价值作用,助推单位长久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此实现财务工作的重新构建及完善,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新的发展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数据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成为单位发展的重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对于资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在建设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和单位现有的计算机系统相结合,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作。财务部门主要根据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特点,把电脑数据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组成信息化平台,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单位内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得到高效利用。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实现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财务内控管理的贯彻落实能够有效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单位日常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助力单位更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单位提高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在单位内部构建更高效、更便捷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发展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减少违法违纪行为,降低贪污腐败、公款挪用等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1]。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单位层面

1.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多数行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仍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各个部门沟通机制不健全,单位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或者制度与现阶段的状况不相适应,各项费用支出和报销方面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缺陷,岗位设置未按照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进行,导致内控无法全面覆盖到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虽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在其内部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由于其特殊的单位属性,工作人员普遍拥有“铁饭碗”的思想,一些事业单位的员工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消极应付的心态,加上绩效考核制度未纳入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积极性难以提升。

2.审计监督方面

审计监督是内控有效执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专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关注点还是在财务报表的数据上,更重视对财务数据的审计与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单位日常工作中各环节可能存在风险的控制,没有从单位未来发展的风险因素进行考虑,审计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对单位各部门的内控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导致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与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很难得到高效解决。一些单位的组织结构科学性不强,未设计审计部门,年底开展审计工作时,由财务部门临时组建团队进行审计,或者在结构设置上将审计部门归于财务部门的下级机构。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容易受到制约,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展开,难以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容易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和人员违法风险。

3.相关人员水平方面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制度日益完善,在人员选拔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招收的财务管理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实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财务管理的各项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单位内没有竞争压力而缺少自我提升意识,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缺乏动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人员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欠缺[2]。

4.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

在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较慢,存在未设置内部信息沟通渠道或内部沟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的单位出于安全性考虑,信息权限一般以部门职能划分,各部门只能了解到自己权限内的信息,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其他需要的信息,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协作性,降低了部门间联合办事的效率。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还存在数据库信息完整性不强、不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度不够等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时,未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在信息储存和交流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单位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各功能模块,但相关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较低,既不利于单位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又阻碍着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低下,信息反馈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特点。第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单位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第三,财务内控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且覆盖范围不全面,这无疑会弱化财务内控的监督与控制作用,极易滋生公报私账等违规行为,单位整体的管理成本增多。

(二)业务层面

1.预算分析

第一,预算编制范围不完善,所选用的编制方法过于单一,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较低。第二,部分单位并未严格按照预算规划执行,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第三,预算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识别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与缺陷,动态监督流于形式。第四,部分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流程,且相关工作开展中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考评结果利用效率低下,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不利于单位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作用。

2.采购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采购活动全流程的监管,强化内部监督对采购人员的约束作用,确保采购活动的所有流程都能符合要求和规范。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少采购监管机制,导致采购方式混乱,对于采购申请的审批和采购结束的验收环节缺少严格的把控。

3.收支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中,重点是支出分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环节不够严谨,对于报销凭证没有统一管理,并且未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管机制,不能明确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导致单位人员支出较为随意,容易产生浪费,甚至发生贪污腐败的情况。

4.资产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资产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货币资产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未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岗位和人员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资金管理模式过于粗放。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资产过于随意,各部门使用资产时没有节约的意识。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改进路径

(一)单位层面

1.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前置任务是对事业单位内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预估制度是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之后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核算管理等的制度,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性,推动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展开;此外,建立责任制。明确单位全体职工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并进行考核,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最后,设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相互学习制度,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建立内外部监督协管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排除外部干扰,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设立单独的内审监督机构,专门负责资金监督工作,避免财务审核权和财务监督权集中到财务部门当中,降低财务舞弊等风险的发生。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监督审计工作时,要对资金使用环节进行全方位把控,实时监督,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最后,建立财务内部信息公示平台,公开透明地进行内部财务处理,发挥政府和群众外部监督的作用[3]。

3.优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深入推进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其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也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才,要对本单位的组织构架、管理模式、项目流程和各部门的业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能和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交流和联系。人才的获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选拔先进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才,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进行考核,还要注重管理能力和学习发展潜力,确保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财政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外部招聘一批具有信息化操作经验及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并同时展开教育培训和考核,将绩效奖金与专业能力、技能提升情况等相挂钩,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感受到竞争压力,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督促其进行自我提升。

4.建立动态共享信息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还应针对其信息化运作环节实施严格监管,并进一步规范运行过程,加强对内部财务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的投入,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动态共享信息系统,建立全面、便捷的内部控制数据管理体系,使单位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单位各项业务的财务信息,以确保单位在实施财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地管理风险,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追溯,保障资金安全。并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必须再设置一项独立于财务部门以外的管理监督机构,设置专人对财务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管审核,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建设,并定期向领导层汇报其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流程,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增加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二)业务层面

1.强化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预算编制要遵循科学、适量的原则,提高精细化预算编制水平,预算指标应设置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同时还要坚持历史信息与未来预测相结合,单位发展与实际财务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及时制止随意违反预算计划的情况,对屡教不改者做出公示,强化预算执行的规范性。若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必须做出预算调整,对调整原因、内容、金额做出书面说明,并在单位领导同意后报审,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后再进行调整。预算绩效要从财务、内部管理、公众满意度、成长与学习四个维度考核,尽量选用定量考核方式,公平有序进行。

2.优化采购环节

采购部门要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经过可行性分析后进行采购。采购部门要合理分配时间,保证采购工作与其他部门需求的衔接能顺畅进行。做好采购验收工作,根据采购要求,在入库前对采购物资进行核验,把好验收关,确保采购物资的品质和数量。

3.完善收支制度

要做好收支制度建设,对各项费用的支出严格管理,遵循预算在先、支出在后的原则。制订各项费用支出的管理细则,规范费用支出的范围和标准,严格管理差旅、接待等容易出问题的费用。强化事前审批,对审批权限、审批流程、审批标准进行内部公示,费用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4]。需要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对支出与预算的符合与否、单据的真实完整与否进行审核,签字后才能进行费用支出或者报销。

4.健全资产保护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过程中,应当强化资产管理,将信息技术与资金管理结合起来,设立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借助该平台对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管理。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对资金流实施动态监管。通过定期开展单位内部资产的清查工作,及时盘点资产情况,做到账实统一,对盘点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并上报盘点结果。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保障资产的科学有效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工作效率、社会效益的提升以及战略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改善,并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进一步稳步达到健康平稳发展的目标。

相关链接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猜你喜欢
行政资产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