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初探

2022-12-31 06:24张文妍杨书评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言趣味文言文

张文妍,杨书评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趣味教学,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提出的教育主张。他在1922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教育家无论多大能力,总不能把某种学问教通了学生,只能令受教的学生当着某种学问的趣味,或者学生对于某种学问原有趣味,教育家把他加深加厚。所以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摧残趣味。”①这里梁启超并未正面阐发什么是趣味教育,但他结合民国时期基础教育现实指出了“摧残趣味的几条路”。他认为,头一件是注射式的教育,第二件是课目太多,第三件是拿教育的事项当手段,当敲门砖。他认为,功利性目的养不成对知识学问的真正兴趣。

以此观点衡量现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说与他提倡的趣味教学正好相反,而与他指出的“摧残兴趣的教育”正相吻合。由此造成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困境。

一、“两难”困境成因

“两难”困境形成,与文言文自身的历史性有关,与刚刚步入初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有关,更与当前课时和应试压力下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简化为疏通文字和课文背诵的机械固化教学模式有关。

(一)文言文特定的历史性特征

众所周知,“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对应,是古代人使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即书面语言,“文言”即用书面语言写作、撰写。事实上“文言”是在先秦时期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受到造纸术发明前文字书写工具的限制和知识分子行文克精克简、求工求雅的倾向,使“文言”与“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汉魏以后,由于官方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撰文刻意模仿“四书”“五经”,最终形成了书面语“文言”与口语“白话文”彻底分离的局面,并进而演化到二者有了阶级阶层之分。“文言”逐渐成为官方、统治阶级和知识阶层的正统特权语言,而“白话”则沦为被鄙薄蔑视的“引车卖浆者流”的市井语言。直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发起者掀起“白话文运动”,把言文统一当作启迪教化民众、推行民主科学的手段,白话文才重新回到正统主流地位,成为官民共用的通用语言。反观文言文,由此被摒弃退出历史舞台,于今已逾百年。

(二)初中学段学情

初中学段(7-9年级)特定的学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刚刚完成前三学段1-6年级初中生语文学科知识积累看,仅仅接受了以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感受语言、正确阅读、自我表达为课程目标的启蒙教育。即使与之相衔接的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也只是提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和辨别其感情色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且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现代白话文目标。文言文阅读教学任务与目标的正式提出,是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相比前三学段,在第四学段(7-9年级)读说写分项目标“阅读”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及相关要求。作为课标的实施,在2016—2018年审定编写的统编版教材,以及此前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均从七年级上册批量编入有一定文字难度和内容含量的古诗文,并推荐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即是说,到了第四学段受教者才与文言文大规模正式照面,由此关涉到第二方面学情:即对于承负着祖国未来和中华复兴大业的新时期少年,文言是古旧的语言形态,与他们生活在新时代、与文言文隔绝久远的初中生,已失去了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的真实语言环境,陌生、排斥、难与畏难是必然的。

(三)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的第四学段文言文阅读目标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②这已包含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标准(2022年修订版课标保持同样表述)。但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专注于以疏通文意为目的字词教学和文本背诵两端。这与机械理解课标关于“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③的考评建议有关,更与当前各门课程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有关。

较比现代文,古诗文教学费时费力。同样完成从字词到篇章、从内容到主题,从艺术方法到思想价值教学,文言文平添了文字障碍、古今文化及思想价值观差异,一一释解疏通会耗费大量精力。于是教学中就约定俗成出现了从文字释义起,通过串讲课文使学生了解大意,再以文本背诵结束的程式化教学过程。而文字之上的文化内涵、事件人物承载的人文教化功能往往简化。久而久之形成了千人一面、千课一面的机械固化教学模式,违背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④的课程基本理念,落入了梁启超所谓“嚼食”“硬背”“摧残趣味”的“注射式教学”窠臼。

二、趣味教学的实施

以理想化的眼光看,趣味教学的路径方法很多。要把趣味教学思想熔铸在执教者意识深处,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事实上,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然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规定的课节和学时,相对固定的教室和校园,使主题活动、研学旅行、社会调查等群体参与的开放式教学难于常态进行,只能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寻找可能激智引趣的“点”,捕捉、生发、扩大,以点带面激活整个教学。而兴趣点的激发和把握,既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条件,也要考虑课标、教材指向的客体学习目标任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统筹谋划。

(一)层级化的课程目标

阅读及文言文阅读,2011年试用版义务教育课标都只设定了学段整体目标,对学段内各年级目标未做拆分。但2016至2018年逐年级审定的七至九年级统编教材中,从选文、组元到助学提示都体现了年级渐进提高特征,贯彻了“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⑤的课标基本理念。

统计来看,七至九年级各册教材编入数目大体相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但从选文、组元、助学系统提示的目标看,各年级有很大分别。七年级文言选文篇幅短、文字浅易,依据人文主题与现代文同主题混编于全部六个单元。八九年级选文篇幅明显增长难度加大,依据体裁及其表达方式文白分开集中组合在第三和第六单元。由单元提示、课前(文前)阅读提示、课后(文后)思考探究、拓展积累组成的助学系统,都鲜明体现了“主题+要素”双线结构下知识与能力目标年级渐进提高特征。七年级上册6课11篇选文,按四季美景、亲情友情、学习生活、人生价值、人与动物、遐思想象文白混编于六个单元。下册同样数量的选文,按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小人物、中华美德、哲理情思、科幻探险文白混编于六个单元。八九年级选文则按记述类、说理类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诗歌专题,把古诗词和文言文集中组合在第三和第六单元。

这一选文和组元变化,有利用于在七年级初步形成的文言语感基础上,更集中有效地进行文言阅读方法习惯的训练、阅读策略的贯彻,更集中有效地进行多样化文学经典的研习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传承,最终达成综合素养目标。

(二)梯度方法策略

教材编写贯彻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共同完成总目标理念,趣味教学也应制定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统筹、年级渐进提高的梯度方法策略。

1.七年级适宜方法例举

七年级正处于完成小学语文读说写启蒙目标,向中学素养能力、价值观综合目标发展的转折期。虽然从小学二年级起,已渐进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但对于以故事、寓言、传说等叙事性文体为主要文言素材,局限于感受体验,尚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小升初学生,面对数与量急剧增长的古诗文,必然是困难重重。因此其趣味教学,应采用与小学衔接、降解难度、适应其认知水平、促发联想想象、调动情感运动的故事导入、情境创设和激情朗读等方法。

如七年级上册中诸葛亮的《诫子书》,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要从课文的背景资料入手,通过讲述人们熟知的、学生在启蒙阅读中当有所接触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空城记”等三国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向新课“诫子”主角诸葛亮,以“看新课主角诸葛亮又表达了怎样的见解”为引子导入新课。也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课程中选择有关联的故事,如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古人“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故事,或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中朱熹提出的“读书有三到”故事,以“看《诫子书》提出了怎样新的读书要求”为引言,导入新课。所不同的是,以三国故事引入,讲述中要侧重点明主角诸葛亮辅佐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君主,表现出的殚精竭虑、竭尽心力的忠臣和谋士形象特点。以古人读书故事引入,则需侧重点明古人囊虫映雪、凿壁偷光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韧性读书的精神。

上册第五单元中《聊斋志异》选篇《狼》,适宜采用情境烘托的方法。可以截取曾取得不斐票房的电影《狼图腾》中头狼带领群狼与人斗智斗勇、几番较量的片断,在文字疏通之后的课文内容梳理环节播放,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自然万物的复杂性,人与动物及自然和谐共生的艰难性,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关联思考的习惯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屠户与狼殊死较量以智取胜的故事,与《狼图腾》故事相比,体现了古今怎样不同的自然观、生态伦理观。这一情境化主题的引入,无疑填补了通常文言文教学在字词疏通和文本背诵之间弱化的人文文化主题。

下册第四单元中结组出现的文言短文《陋室铭》《爱莲说》,以文字精要、句式简短、韵律和谐、文意隽永见长。虽为文言散文,但几乎通篇整句,排比、对仗,适于以富有情感的朗读营造气氛,使学生在盎然兴味中感受文美意真。而篇幅较长的民歌《木兰诗》,风格刚健,韵律铿锵,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刻画人物,更适于以激情朗读带动气氛,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感受代父从军事件,体会木兰的男儿气概和女儿情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课前课中有计划地齐读、朗读,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受到艺术美精神美的熏陶。

2.八年级适宜方法例举

如前所说,八年级统编教材文言选文及编排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选文以铭传、语录、策论、表书、诗经、曲词等古代文体为主,依据体裁及其表达方式文白分开独立组元,以贯彻古代文体及更为细化的文学、文化专题目标。因此本年级趣味教学,也应立足文体教学及文本情怀、思想等阅读理解目标,采用同样有迹可循、具象可感的联系导入、设疑导学及合作探究的方法。

如八年级上册中郦道元的《三峡》,可以选取民间广为传颂、常被用作少儿启蒙素材的《朝发白帝城》诗为引导。课上先行播放配以名家朗读的图文并茂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体会,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诗中写了三峡哪些景物?二是文中表现了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下学生答出,写了云、水流、猿鸣、行船和山五种景物,表现了三峡彩云绚烂、水流湍急、猿鸣哀怨、行船速度快、山层峦叠嶂特点后,迅速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新课,看郦道元这篇散文描绘了三峡哪些景色?与《朝发白帝城》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以这样类比迁移的方式进入新课,能够起到引导学生以“老知识”类比破解“新知识”,降解新课难度,消除学习障碍的作用。还可以结合使用设疑导学的方法,即以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层层设疑和解疑串连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说,设疑可以从上文“联系导入”中导入新课的问题开始:即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思考“这篇散文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以此牵引完成本课写山写水写怪柏悬泉涧肃猿嘨等表层内容的梳理。进而提出“本文表现了三峡怎样的景物特点?”以此引导进入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验情感等重点突破环节。其三提出“本文以什么顺序描绘三峡景色?”以此引导完成写景记游文体最常见的空间转换和时间推移结构顺序教学。事实以三个问题,牵引完成从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到精要句段重点突破,再到情感价值观和技巧能力培养的综合教学任务。

合作探究,则是在联系导入、设疑导学诸问题提出后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一对一或小组研讨交流,相互印证补充,共同寻找答案的自主互动学习方法。如八年级下册中韩愈的《马说》,在充分读文理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实说明其深刻哲理。

3.九年级适宜方法例举

九年级统编教材,继续贯彻七年级就已开启的文体教学目标,是在七年级完成写人记事和八年级完成写景、记游、说明等客观性文体目标基础上,进而完成书情言志、议事论理、科学幻想、文学创作等提升自我情感表达、抽象逻辑思维、艺术想象与创造等高阶素养能力目标。因此其趣味教学,适宜采用具有学生主体性、知识能力整合性和真实言语实践性的课外主题活动、兴趣写作、读书会、报告会、辩论会等方法。

如九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岳阳楼记》,可以结合班级主题文化周开展综合性主题活动。第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古今文人揽胜岳阳楼留下的名篇佳句,体会其语言和情怀。第二步,引导学生就自己体会最深的名篇或句段构思发言提纲,在读书报告会上口头发言,条理清晰一分为二地加以推介。第三步,把报告会上推介的口头语言提炼整理成文,写成约300字的小报,呈现于班级学习园地。第四步,品味古今文人岳阳楼书怀的不同,结合本文,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有关理想情怀的议论文。通过以上主题活动,完成全面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搜集整理资料、理清思路即席讲话、文白语言转换,以及独立感受自然美、语言美、高尚品格,并有理有据表情达意论理的综合素养能力目标。

趣味教学的功效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对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枯燥泛味。在文言文教学中则在于拉近学生与古文古人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和畏惧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而梯度教学方案及方法,仅是一种观念和自觉,无定势无定规。实践中会因人而异、因课而变,千人千课、千课千面才是其本真。

注 释:

①梁启超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963,3964.

②③④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30.02.05.

猜你喜欢
文言趣味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午睡的趣味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