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者精神为核心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12-31 06:24郑金林郑君毅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者伦理学医学生

郑金林,郑君毅

(莆田学院 基础医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概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医者精神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指出,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全国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医学伦理学课程是集学科知识、人文要素和思政元素等于一体的交叉性课程。医学伦理学是一门显学,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纽带,是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医学伦理学课程特点,以医者精神为核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成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一、新时代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务工作者发挥了极其突出作用,医者精神处处呈现。但面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世界医学发展的新变化,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1]。

二、医者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世界医学发生变革,同时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这要求加快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赋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的新内涵。

(一)敬佑生命

敬佑生命,是医者的信仰,是白衣天使的精神支柱。医者要有仁术,更贵有仁心。敬佑生命是为医者的基本底线,医者从事的是人世间最高尚的事业,肩负着救护生命、守护生命的责任。生命至上,是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敬佑生命,不仅要求医者要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利益,更是医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职业本质特征,是医学职业精神内核,是医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敬佑生命,要求医者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把病人健康利益放于首位,还要求医者勇于担当,面对疫情,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自觉深入抗疫一线,承担社会责任。

(二)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医疗健康行业的职业特征,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的特殊性赋予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当新冠疫情来袭时,医务工作者更是抢救生命的主力军,尽心竭力用精湛的医术和人文关怀护佑人民群体生命健康和安全。救死扶伤,要求医者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好救死扶伤职责,具备能为患者服务的真本领,而且必须具备医者精神,高度的职业素养,对患者、社会极端负责,对医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甘于奉献

甘于奉献是医者的大爱,是毕生追求和至爱,是对医学事业的全身心付出。甘于奉献是一种品格,是医者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升华。甘于奉献是一种觉悟和境界,是对奉献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无悔追求,是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真正体现当下广大医务人员抗疫的真实精神面貌,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坚强保证,是我国成为全球抗疫“优等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大爱无疆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大爱无疆是医疗行业中的精神力量,是医学职业中的道德信仰。医务人员能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一切从病人健康出发,一切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患者有怜悯之心和深挚情感。同时,把这种大爱与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把大爱精神嵌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之中,加强合作、守望相助,凝聚力量,大爱无疆,共同战胜人类健康的敌人。

三、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存在问题

教育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个高校积极跟进,但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与学校顶层设计、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组织保障、评价机制等有关[2]。目前,影响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有:

(一)机制缺乏系统建构

有些医学院校由于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机制构建尚不健全、组织保障制度政策不到位、统畴推进不到位、评价激励机制落后等因素影响,课程思政成效不尽理想。学校管理部门对课程思政认识有偏差,缺乏多部门协调合作,协同育人环境缺失,没有形成育人合力;学校组织保障制度政策缺位,对促进推动课程思政的组织保障缺乏足够支撑,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特别是评价激励制度不足,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素养难以保障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很好挖掘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思政内容,精妙融入课程教学中,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阻碍学生良好品格形成。在外在激励与教师课程思政内要素养都不足的情况,课程的育人功能淡化,严重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三)医学实用主义影响

医学生重临床和实用技术,轻人文和思想政治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医学伦理学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医学伦理教育面临着深度广度欠缺、体系性差、师资欠缺等挑战[3]。一切医学技术应用都应有“善”的印记,医学技术如果仅是“求真”的科学认同,只强调实用,忽略了“趋善”的价值认同,医学技术不断被异化,人只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就变成技术的奴隶,人就会被技术所奴役,医学伦理学教育会失去本真意义和价值,失去铸魂育人的功效,课程思政的成效会大大打折扣。

五、以医者精神为价值指引,探索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

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伦理学对培养医学生的医者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医学院校应围绕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医者精神为价值指引,加强顶层设计,以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保课程思政改革落到实处

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重视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医学专业教育一定有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医者仁心,医乃仁术,医者精神是医学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内涵,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制度,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一流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等指标中,与教师考核评聘等结合起来,从政策制度方面促进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提高课程思政成效。如我校结合百年医学史,从学校层面面向医学类学生开设《百年医学》课程,同时,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中让学生感受莆田医学教育史这些医者不辞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的精神。

(二)内化医者精神,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

在教学目标方面:医学院校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生,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作为目标。医者精神是医德高尚的集中体现,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内化于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中,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育医学生崇高职业理想,把这种价值导向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和教学全过程中,巧妙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评价中,既能完成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医学生医者精神。

在教学内容方面: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人文核心课程,是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纽带桥梁,挖掘医学伦理学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探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一些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专题[4]。如敬佑生命与生命论,救死扶伤与临床诊疗伦理,甘于奉献与科研伦理,大爱无疆与医务人员的伦理素质养成等。特别要用好抗击新冠疫情素材,把敬佑生命、生命论与抗击新冠疫情相结合,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教学。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广大医务人员勇于担当,以自己生命担起医者使命,坚持生命至上,无论面对耄耋之年的新冠肺炎患者,还是刚出生30小时婴儿的新冠肺炎患者,一视同仁,全力治疗,决不放弃,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应有敬佑,这也是祖国几千年文化中对生命的价值追求的传承,“人命至重,有贵于千金”。敬佑生命,是医者的信仰,是医者的精神支撑,敬佑生命不仅是写在医学伦理学教材中,更要永刻于医学生心里。

在教学模式方面: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通过示范式、案例式、体验性、探究式、互动式、讨论式和实践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仁爱之心的内生动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做到立有情之德,树有情之人,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成效[5]。以自己身边典型为示范,如我校320名医学生深入抗疫一线事例,让学生自己讲抗疫过程,谈抗疫的感受,分享抗疫的经验,写抗疫心得体会,切身体验,自觉践行《医学生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用这种案例、示范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医者精神,更容易塑造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是一个整体工程,以医者精神为价值指引,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为改革突破点,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推进的育人氛围,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未来卫生事业工作者。

猜你喜欢
医者伦理学医学生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