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长期追求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加强林业建设,以修复生态环境,林业建设是决定林业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不断加强森林管理技术,确保森林种植的生存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林业建设,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森林在生态环境系统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森林面积较广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生态环境也较好。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深,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森林不仅可以供给各类资源,还可以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转化,从而产生有益物质,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并且森林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有效调节生态环境。当前,中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森林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程度[1]。
随着林业发展的加快,中国森林面积扩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森林种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种树种的栽培和沉淀都需要森林栽培技术支持,这是森林树木质量的保证。林业栽培技术主要得到种子栽培技术、苗木种植技术、森林管理和造林技术的支持,具有以下3 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宣传意义。由于森林管理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有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2)施工方式的意义。在森林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突破种植技术的瓶颈,然后为森林建设和森林管理提供电力。
(3)提高效率。森林管理技术涉及广泛的知识内容。要想有效发挥森林管理技术的作用,我们需要整合大量知识的技术人员,以提高森林管理效率,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2]。
科学发展观是森林培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虽然新时代森林培育朝着可持续的方向科学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森林培育仍存在理念不科学的问题,无法在公益林及商品林培育进程中找到平衡点。森林培育理念的优劣直接关乎森林质量是否能有效提高,这就需要在累积提高森林质量的培育经验前提下不断改进森林培育理念。
科学构建评价森林质量的标准体系是反观森林培育工作成果的基础,与可持续的森林培育指标一样,针对森林质量的评价亦需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旨在依据森林不同的功能或价值调整森林质量评价细则。然而,当前基于森林培育的森林质量评价并不到位,这与评价标准笼统及评价方法低效等因素有关,有碍森林的科学培育与质量的持续提高[3]。
先做好树苗培育工作,合理选择树苗,提升树苗培育成活率。目前我国树苗种类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若不能合理选择树苗,会严重降低树苗成活率,不利于高质量开展森林培育工作。选择树苗期间,要对树苗的粗细情况详细观察,优选相对粗壮的树苗,以提高成活率。若为自育树苗,需在起苗前向苗圃适当浇水,避免在起苗期间根部受损。若为采购树苗,需及时栽种,种植前对树根做好保湿工作,提高树苗成活率。选址也会对树苗培育质量产生影响,特别在大规模培育森林期间,要先全面调查苗木培育地点,对该区域的温度、气候环境、土壤成分等展开全面调查,明确该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病虫害隐患等。所选区域要阳光充足、地势开阔、面积较大,周边最好有充足的水源,以便于灌溉[4]。
在林业生产中,营造混交林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为了保证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杉树、松树的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树种单一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土壤地力条件难以得到改善,树木的适应性不断降低,病虫害抵御能力不强。无论是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还是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营造混交林是非常必要的,在树木种类多样化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生态结构的稳定发展。
4.3.1 完善病虫害防治预警机制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要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全面调查与科学预测,事先做好应急预案,在充分掌握林区状态前提下有效应对病虫害问题。同时,要对林区加强保护力度,定时巡查树木生长情况,为树木营造健康、生态的生长环境。工作人员在对林区巡查期间,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如无人机等,提升巡查效率,结合巡查所得信息有针对性地制订病虫害防治方案,提升管理实效性。
4.3.2 病死枝及树的处理
在森林培育期间,若因发生病虫害使树木出现死亡或枯萎情况,需及时控制,避免病虫害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若发现死亡树木和枯萎枝条,要及时处理,集中销毁,防止病害蔓延。
4.3.3 合理使用药剂
在森林培育中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药剂,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在林地出现大密度中华鼢鼠种群时,可通过磷化锌、杀鼠醚、溴敌隆、敌鼠钠盐等药物进行防治。为防治松落针病,可于春夏季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前,在林间喷洒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65%代森锌500 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 倍液等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重病成林或郁闭幼林,可施放硫磺烟剂或百菌清烟剂、621 烟剂等[5]。
为了加强森林管理技术,首先要树立正确全面的森林管理观念,摆脱自然恢复和发展的一贯消极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管理的生存率。此外,我国森林种植的稳步发展直接关系到种植技术的落后。因此,为了加强森林管理技术,有必要向拥有先进森林管理技术的国家学习,努力改善我国的森林管理技术。同时,林业工人必须发挥模范领导作用,积极宣传森林保护概念,向当地人民传授森林管理技术,使群众成为森林管理的支撑力量[6]。
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保护体系,方可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目标。例如建立专门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专项管理保护,营造良好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森林资源信息技术保护平台,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效率,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信息的传递。
为反观森林培育成效并发现培育问题需针对森林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旨在“以评促培”,以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为例,可将森林郁闭度、平均密度、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平均胸径等视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同一片森林以往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便可了解该森林质量变化情况,达到定量、定性评价森林质量的目的,为森林优质培育指明方向,还利于森林培育人员反思以往的工作成果,继而进一步改进森林培育对策。
为了保证林业的质量林业的质量。林业的第一阶段是种子的选择,这需要全面细致的研究和种子资金分析,然后选定的种子以建立种子基础。与此同时,在开始狩猎时,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以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种植后要重视幼林的养护和处理,尽量增加种植面积、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同时,要综合考虑影响林业质量的各种关键因素,制定合理、完善、可行的风险防范规划,为林木高质量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加强对种植、治疗和管理全过程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有效实施各种工作措施并提高质量[7]。
调整耕作制度是实现精准农业技术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发达国家管理人工林场主要由个人或企业负责。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领导者积极增加对林业的资金和技术投资,从而有效促进精准林业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种植园的经营由集体和国家管理。为了提高中国林业技术的准确性,必须调整现行的经营体制,平衡经营者与国家之间的利益,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鼓励经营者积极参与林业工作。
我国林业科研项目目前主要有以“863”计划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科研项目和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导的基础研究项目。目前,林业科研攻关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由于通常认为林业实际生产操作和培育技术的科研价值低,导致林业实际生产操作和培育技术方面的科研项目少之甚少,相关的科研和资金投入也很少。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需要全程参与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当中,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的发展以及精益求精离不开科研力量和资金的支持,国家林业部门应当加大对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方面的科研和资金投入支持[8]。
(1)借助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让人们了解森林火灾的成因及相应的防火举措,特别要确保野外用火的安全,避免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
(2)设置专门的警示牌提醒群众,或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
(3)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通过防火管理工作的细化处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防火应对能力。例如,针对传统的祭祀节日,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山检查火源,减少火灾发生概率。
(4)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对于不能紧急响应预案的当事人及责任人进行问责,严肃处理,对于擅自离岗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人员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出现森林火灾后,相关部门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研,探明事故成因,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与此同时,在森林火灾应对与管理中,应不断完善森林防火预案,落实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相关部门应深入调查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并出具可行性强的森林防火预案,让森林防火预案与当地森林资源保护实际相匹配。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应重视日常防火演练,在每次的防火演练中查明不足,为提高灭火能力奠定基础。此外,应根据林场、山区的实际情况,安装监控效果好的视频监控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人防”模式向“人防+技防”模式的转变。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借助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巡护工作[9]。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还需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最常见的就是退耕还林工程。通过退耕还林的方式,提高森林覆盖率,缓解各地区由于过度砍伐森林而形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补偿力度,提高人民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各地区林业部门还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对于优秀保护区,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其他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质量。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森林培育对于避免水土流失、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应采取森林培育新技术,加快森林培育步伐,强化病虫害防治手段,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