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毅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怀道林场,山西 忻州 034000)
当前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标准,并且整体水平也比较低。现代化育林技术还没有实现全面普及和应用,植树造林依旧采用传统方式和手段,无法保证树木的存活概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根据这些内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同时做好并存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植树造林的科学性和稳定生长。
播种造林技术是植树造林工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其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选择和播种,从而到达植树造林的标准和要求。此项技术所需成本较低,同时作业时间也比较短,各项流程的复杂程度不高,在应用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便利性。在应用此项技术中,造林技术人员应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尽量挑选颗粒饱满、光泽度高、发芽率高的类型,从而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树木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是加强种子的科学播种,安排技术人员对播种区域的土壤情况展开勘查,制定完善的松土、洒水和施肥计划,为种子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物质。
植苗造林技术是将完整的苗木直接栽植在土壤中,此项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树木的存活率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应用植苗造林技术展开造林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应保证苗木培养的良好质量。在培育阶段对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其次,需要做好苗木的选择工作,在挑选苗木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考虑到适宜土壤和气候等条件因素,同时还应确保苗木具备完整的根系。最后,做好苗木栽种后的养护工作,防止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提高存活率。
分植造林是借助干、枝或者根茎等材料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其造林花费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成本也比较低,操作流程简单。此方法属于综合造林的一种方法,对其种植区域土壤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在造林之前还需要查看地理位置情况,同时栽植的范围也比较窄。造林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和要求确定相应的栽植方法,从而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利用人工手段来补充树木生长需要的营养和水分等物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从而提高树木整体的存活率。在造林过程中,因不同阶段和时期的灌溉施肥操作存在明显的差异,种植技术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土壤土质、天气环境、树木生长周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量,使树木根部能够获取的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避免过度灌溉而引起根部缺氧腐烂现象。同时还要对施肥的频率和用量进行控制,同时确定合理的肥料配比,保证各营养元素的均衡性。
苗木松土和除草是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落实的主要工作之一,其在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含水量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防止杂草分走树木生长营养。在松土除草作业中应做好苗木根部的保护,防止对其造成损伤。同时控制施肥后土壤疏松的深度,定期进行除草工作,从而保证苗木能够获取的足够的营养物质。
苗木生长阶段需要对树干进行适当修剪,从而使营养物质能够持续向上输送,剪掉多余枝干可缩短生长周期。间苗操作中应结合苗木品种确定其种植位置,确保苗木营养和阳光,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密集程度过高而出现营养吸收不足的问题。在枝干彻底形成之前应直接剪掉幼苗树干上的嫩芽,使养分传输具有一致性。
造林地是苗木生长的主要区域,通常情况下其生长范围内会存在杂草和腐烂枝干等,在栽植苗木之前应对其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洁。保证造林地干净无杂物,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在实际清理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借助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项措施,通过分析具体的造林要求和种植苗木种类进行合理选择。
整地作为造林工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苗木健康生长的有效手段。首先,造林技术人员要确定合适的整地方法。现阶段,人们常使用的方法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在使用全面整地法的时候,造林人员需要借助专门的机械设备实施翻垦作业,从根本上提高土壤的柔软性,在面积较大的造林工程中能够体现其应用优势。局部整地适用于小面积的造林工程,也发挥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从而导致其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困扰,林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林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层面上没有正确地了解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任由林木按照既有的规律生长,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行为,在面对病虫害问题的时候不能做到及时快速的处理和解决,从而造成林木大面积受损的情况。
林业病虫害的类型较为复杂,林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时期都可能会出现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本身需要对其有详细全面的了解,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也需要达到相应要求。然而结合当前实际防治情况来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治理经验不足,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扎实,在实际操作和应用过程中无法保证防治的效果。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林业工程也引入了许多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上也进行深入探索和应用。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依旧存在防治技术落后的问题,无法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针对这一项内容,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依照林业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积极引入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
病虫害防治是造林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苗木遭受病虫害侵袭会对其自身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从而无法达到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林业技术人员可在农业防治方面进行合理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苗木类型,尽量考虑抗灾病能力较强的苗木进行栽植,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成活率。在苗木种植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腐烂根部和枯叶进行及时切割也处理,防止对苗木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安排专门人员对苗木进行修剪,保证疏密程度符合基本生长要求,创造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及时清理苗木附近的杂物和杂草等物质,进而促进苗木植物的健康生长。
在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经常要面对复杂病虫害问题的侵扰和危害,对苗木的生长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苗木的死亡现象,针对这一点内容可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相应控制和处理。森林本身具备一定的病害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可一次为切入点使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对病虫害展开科学预防和治理,将影响苗木生长的各项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例如可通过分析病虫害种类引入相应天敌,进而达到治理的效果。其次,是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时候应对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进行合理改进和优化,防止起到负面效果。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控制生物药剂的用量。病虫害防治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工作人员应做好长期作业准备,积极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林业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和计划,做好相应规划工作,大力发展并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在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效果。工作人员可通过在苗木上涂抹适量农药或喷洒农药的措施来起到病虫害防治作业,结合苗木类型和生长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以此来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对苗木自身产生不良应影响。工作人员应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用量超标可能会引发苗木中毒现象,用量不足可能无法起到有效防治效果。控制药物用量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有关部门要选择专业技术人员来负责进行相应工作,保证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位。
物理防治技术是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物理防治是借助不同工具和器械对害虫采取步骤处理,例如可使用相关光学设备来减缓害虫的害虫的运动速度,提高步骤的成功概率和效率。物理防治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所获得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在对大面积林区进行物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其效果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只能在小型种植区进行使用和操作。与此同时,在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展开相关作业的时候,工作人员还需要重点加强管理工作,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林业部门就必须加大力度应用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和效率,不断积累植树造林经验,解决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避免对植树造林技术的深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针对病虫害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理计划,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一系列防治技术来避免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创造安全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生长,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