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信息技术发展,我国铁路客运无轨车站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我国客运无轨车站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客运无轨车站发展不足、联程运输保障性较差、科技化程度不高、老龄化社会应对措施滞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建立通达的联程运输保障体系、完备的客票验证及安检功能、完善的管理人员互认体系、健全的旅客联程管理标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建立行李物品的智能联运、提升人性化服务理念、拓展无轨车站的运输模式、灵活处理建设方式等发展对策,旨在实现更为便捷的公铁联运客运体系,提升客运无轨车站运输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满足人们出门安心、时间可控、程序便捷、解放双手、从容上车的出行需求。
1.铁路客运无轨车站的运营发展现状
2008年,无轨车站售票点的概念首次运用到铁路客票服务中,武汉铁路局在三峡库区9个县区设立了12个“无轨火车站”售票点,方便库区旅客春运期间出行。这个时候的乘客出行,还是传统运输模式为:乘客出发地→中短途交通工具→出发地长途汽车站→购票排队等待,乘大巴→火车站所在地(长途汽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或步行→出发地火车站→购票排队,安检等待,验票乘车→目的地火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或步行→火车站所在地(长途汽车站)→购票排队等待,乘大巴→目的地长途汽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乘客目的地。
目前,客运无轨车站主要由铁路客运部门在没有铁路经过的地区设置人工售票窗口或自助售票机,乘客通过各类App网络程序购买电子客票,也可以到离自己最近的无轨车站人工售票窗口购票。现状无轨车站客运运输模式为:乘客出发地→中短途交通工具或步行→出发地无轨火车站→购票排队等待,乘大巴→出发地火车站→购票排队,安检等待,验票乘车→目的地火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或步行→火车站所在地(长途汽车站)→购票排队等待,乘大巴→目的地长途汽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乘客目的地。
2.铁路客运无轨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铁路客运无轨车站尚需进一步发展。我国铁路交通网的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中东部路网较密,基本达到了每个县市通火车的目标;而对于广阔的西南、西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人口密度低,基于建设成本和运营收益方面的考虑,其铁路路网的密度尚达不到覆盖每个县市的需求。因此,客运无轨车站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解决目前西部无铁路地区客运交通的快捷途径。(2)目前联程运输保障性不够。铁路客运无轨站通过专线大巴,将未设置有轨火车站地区的旅客,输送到有轨火车站,相比传统的无组织到站,在铁路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如果无轨车站距离有轨车站较远,旅客还是会给自己预留富余的出行时间,以应对转乘交通工具可能发生的堵车、公交晚点、临时封闭、绕行道路等情况。另外,旅客出行携带的行李、证件等物品,每换乘一次,均需要查验。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建设现代化无轨车站,以实现减少换乘、保障时间、减少随身物品转运次数、避免过早到站等候的需求。
进一步发展建设现代化无轨车站,可以在吸引更多旅客选择经济高效交通工具的基础上,对到站交通工具选择上进行有效的引导。未来的客运无轨车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客聚集点,而是需要通过以下对策,实现车站功能的全覆盖,为旅客带来旅行的全新体验。
1.建立通达的联程运输保障体系
《关于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旅客联程运输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企业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无轨车站作为公铁客运联运的一种方式,想做到有时间保障的一次安检到达,就要做好通达的中间路程保障体系。这个环节的顺利完成,是无轨车站实现全功能的关键。可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1)针对车次时间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所在地区,通过联运交通平台的设立,有组织地按时间段进行一些分流或通道保障措施,使无轨车站到火车站的交通顺畅,从而保证该段通路所用时间方便旅客做好把控,同时也方便本段路程所用交通工具的派车数量、派车时间的统筹安排。比如春运期间,可开辟由无轨车站通往火车站的春运专用大巴车道,进行路面标示并提前做好宣传,直达大巴全程只在无轨车站和火车站指定地点上下乘客,与未安检旅客物理进行分隔。(2)针对全天时间均有车次分布、旅客较多的火车站所在地区,可在数个无轨车站站点与火车站之间设置专用交通,结合地方公共交通建设,为出行旅客提供方便。比如利用既有轻轨、有轨电车、云轨和一些新型交通方式,设置若干直达车次,在无轨车站安检完通过封闭通道上车,实现一次安检的无缝联程,到达火车站后直接进站。
2.建立互认体系
(1)建立客票、安检互认体系。在无轨车站内设置封闭、连续的联运旅客换乘通道,并通过跨方式安检标准互认,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旅客换乘过程中的重复安检。这样,可以为通达的中间路程保障体系节约时间、管理成本,减少旅客遗失物品的风险。(2)完善管理人员的互认体系。无轨车站在运营方面,现状是由当地进行管理,一些规模较大服务较全的无轨站,还需要配备专(兼)职服务人员。如果将一部分的运维交给地方,将会给商业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服务的升级、商业的灵活多变、商品时代感均会带来客运人流量和商业运维的双赢。这样既能带动地方经济与就业,也能减轻铁路客运部门的管理及人力成本压力。(3)健全旅客联程管理标准。铁路安检管理和地方安检管理的制度和标准是不统一的,设备使用、维修、养护的特殊性也使得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实现无轨车站的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一定是需要合规合法的旅客联程管理标准及制度做保障。因而,法律的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无轨车站的智能高效联运顺利发展的基础。
3.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1)无轨车站建设运营,应摈弃传统车站机场的高租金高成本的方式,打造亲民的人性化服务的特点,为普通旅客树立沟通无障碍、服务可信任的印象。商品品质要发展连锁品牌效应,商品价格和地方品质商店的价格体系保持一致。(2)无轨车站的服务,可利用5G无线网络进行功能房间使用参数的采集、温湿度与人员、室内环境关联的预启动系统、灾害预警;机器人开展智慧消毒、卫生服务、室内消费送到服务、老人行李关怀服务、信息机器人对话查询出行路线服务等,提高为旅客服务的质量。(3)未来的无轨车站还将成为方便旅客乘车准备的一种行李寄存点,为商务、旅游人士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通过建立行李物品的智能联运,使乘坐列车的旅客行李在上车前,就可以通过无轨车站的站点,安检后到达旅客的场所。实现列车乘客无论是旅游、出差、探亲都可以全程无负担,彻底解放双手,为自由消费提供最根本的保障。(4)无轨车站的运输模式可进行有益的拓展。通过大数据可实现出站客流的预测,针对无轨站发出的车辆可以综合利用,合理安排返回客流的运输,使旅客能去能回,节约车辆资源,减少返回空车率,提高地方对到站客流的服务水平。未来无轨车站客运运输模式为:乘客出发地→中短途交通工具或步行→出发地无轨火车站→购票排队安检(配套车次时间专用车辆)→出发地火车站→验票乘车→目的地火车站→利用返回专用车辆→目的地无轨火车站→中短途交通工具→乘客目的地。
4.铁路客运无轨车站的几种建设形式
根据不同站点所在地的客流需求、建设资金,急需性等情况,客运无轨车站可以分为不同种类,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建设。
(1)覆盖型无轨车站。针对铁路建线困难而产生的无轨车站,可考虑有规模的无轨车站建设,充分考虑客流、服务、商业的集成,为旅客提供类似火车站一样的服务。(2)季节性无轨车站。针对因季节性或节日等客流不均衡,需要在原有沿线设站之间,加密车站服务而临时增设的无轨车站,可考虑永临结合的建造方式,设计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车站服务建筑。(3)无轨应急车站。无轨站点布局按照客流分布,灵活调整,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建造方法管理模式可复制,易实现,不仅为铁路联程提供网点布局,也成为交通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这种分散式候车的模式,为传染性疾病的及时发现隔离、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轨车站在铁路客运中展示出的节约投资、便捷出行的特点,为我国铁路交通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条快捷途径,不仅能给旅客出行带来舒适度、安全度的增加,也实现了惠民与环保双赢、经济与智慧并存的交通联运系统的生成,为《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铁路的客货运输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增加了一种解决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铁路客运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