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药蒸制的研究进展

2022-12-31 03:06曾琳琳陈文文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蒽醌清蒸黄精

沈 灵,曾琳琳,刘 翠,贺 倩,陈文文,万 军*

(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 610073)

蒸制为常用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液体辅料或不加辅料置于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其中不加辅料者为清蒸,加辅料者为加辅料蒸(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又分为醋蒸、酒蒸、黑豆汁蒸等)[1]。蒸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于唐、宋朝得到发展,明、清时代达到顶峰,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对近十年中药蒸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与分析,为规范中药蒸制工艺提供参考。

1 蒸制工艺研究

1.1 清蒸工艺 清蒸是一种传统的炮制方法,至今已有2 000 多年历史。其目的是为了软化药材,便于切制,常见的清蒸中药有黄芩、人参、木瓜、天麻等。郑蕾等[2]以五味子醇甲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南五味子最佳清蒸工艺,结果为每10 g 南五味子加水1.71 mL、在pH 7.66 条件下蒸制5.37 h。张英等[3]以黄精多糖及醇、水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清蒸黄精的炮制工艺,得出最佳工艺为清蒸6 h、焖润12 h,干燥温度70 ℃。罗旭蔚等[4]以何首乌多糖、还原性糖及水溶性糖含量为指标,得出炮制品较生品含糖量升高,与制首乌补益理论吻合,且最佳工艺条件为蒸制35 h,100 ℃干燥。

目前大部分清蒸工艺中,蒸制时间、温度及加水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清蒸工艺,常采用的方法有响应曲面法、均匀设计法、正交试验法等。

1.2 加辅料蒸工艺 加辅料蒸工艺最早源于张仲景提出的加醋蒸制,至南北朝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李培培等[5]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子最佳酒蒸炮制工艺,对黄酒用量、闷润及蒸制时间三项指标进行考察,发现红景天苷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升高,与特女贞苷、女贞苷G-13 水解有关,黄酒用量15.14%,闷润、蒸制时间分别为2.95 h、9.97 h最佳。宋艺君等[6]用总评归一化法优选山茱萸酒蒸炮制工艺,筛选得到黄酒使用量25%,闷润、蒸制时间分别为2 h、4 h 最佳。李秀芹等[7]利用正交实验法筛选沙苑子酒蒸最佳炮制工艺,结果为加酒量30%,闷润1 h,蒸制3 h 最佳。王冬梅等[8]以总黄酮、皂苷、多糖、醇、水溶物等指标为考察条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玉竹酒蒸炮制工艺为酒润2 h,酒蒸温度60 ℃,酒蒸1 h,料液比黄酒:玉竹=20:100。李春等[9]发现延胡索经醋制后延胡索乙素含量提高,可能与炮制过程溶出率增加有关,且工艺为加醋量30%,闷润及蒸制各2 h 最佳。陈华师等[10]对辅料米醋影响醋香附质量进行考察,通过比较样品外观及指标成分,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药用米醋质量20%的水进行稀释搅匀,闷润70 h,蒸制压力及温度条件为0.10 MPa、110 ℃,蒸制时间大档4.5 h 或小档4 h,为提高香附质量提供了参考。

由上可见,加辅料蒸工艺相较于清蒸工艺影响因素更多,工艺较复杂。辅料种类依据药材性质而不同,以黄酒、米醋居多。

1.3 九蒸九晒工艺“九蒸九晒”又称“九蒸九曝”“九制”,首载于《本草经集注》。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自身性质而需要采取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技术,属蒸制工艺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药材经过九蒸九晒炮制后,不仅有助于药材干燥,便于储存,还可以改变药性,扩大用途,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11-12]。常见的九蒸九晒中药有地黄、何首乌、黄精、山茱萸等[13-16]。“九蒸九晒”工艺相较于前两种蒸制工艺,操作更加繁琐复杂,且耗时长,如何简化“九蒸九晒”工艺,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使其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蒸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2.1 蒽醌类 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泻下、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7-18],蒽醌类化合物常常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粉末色度值可分析含量。韩慧芬[19]对炮制前后大黄蒽醌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大黄酸外,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抑菌能力较生品无明显变化。周杨静等[20]发现九蒸九晒何首乌较生品游离蒽醌成分含量上升,结合蒽醌成分和总蒽醌含量下降,可能与生品在炮制过程中结合蒽醌水解有关。卢吉燕等[21]以二苯乙烯苷类为指标,对比黑豆汁蒸和清蒸何首乌两种炮制工艺对其含量的影响,发现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二苯乙烯苷类均呈下降趋势,以黑豆汁蒸4 h 含量最高。另外,压力的变化也可改变蒽醌类化合物变化临界点[22]。

2.2 多糖类 植物多糖是由单糖通过α 或β 糖苷键组成的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多糖类化合物具有降脂降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23]。郑晓倩等[2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就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动态变化分析发现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多糖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稳定,从生品到五蒸五晒品下降趋势更明显,与多糖炮制过程中水解成单糖和低聚糖有关。胡叶青等[25]对比九华黄精野生和栽培种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的总多糖含量发现,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总多糖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栽培种多糖含量在四蒸四晒达到最高,为31.51%;野生种在五蒸五晒时达到最高,为32.81%。刘明研等[26]考察蒸制时间对滇黄精多糖含量影响发现蒸制12 h 粗多糖含量达到最高,而继续蒸制至24 h 含量下降到4.26%,建议通过控制蒸制时间以获得不同黄精炮制品。吕立铭等[27]研究发现党参清蒸后多糖含量由23.1%降至14.6%,与多糖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有关。曹瑞等[28]对比女贞子隔塑料纸蒸和隔纱布蒸两种方法对多糖含量影响发现炮制品较生品多糖含量均有提高。方学敏等[29]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玄参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发现玄参蒸制品较生品多糖得率下降了19.02%,可能与炮制过程中部分多糖溶于水或结构和分布变化有关。

2.3 皂苷类 皂苷类化合物其具有降脂降糖,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以及调节免疫等功能[30]。马敏敏等[31]考察不同蒸制时间对三七总皂苷影响发现,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总皂苷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以1 h为最佳。孟祥龙等[32]比较清蒸法及绿豆蒸法在不同蒸制时间下对商陆中商陆皂苷甲含量的影响,发现清蒸、绿豆蒸1 h 后商陆皂苷甲的含量上升,之后随着炮制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下降;上升原因为加热初期商陆皂苷庚等成分17 位酯键断裂可生成商陆皂苷甲;继续加热,17 位酯键断裂的同时,还伴随着部分商陆皂苷甲20 位酯键断裂,导致含量下降。安琪等[33]通过对比蒸制前后西洋参药材的指纹图谱表明,人参皂苷Rc,Rg2,Rb2,Rb3,Rd 较生品含量上升,抗氧化和抗结肠癌细胞活性增强。

2.4 生物碱与黄酮类 蒸制工艺对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也会产生影响。胡静远[34]研究表明双酯型乌头碱占生附片总酯型乌头碱的88.12%,而炮制品占比不超过11%。炮制品总酯型乌头碱含量顺序为炒附片>蒸附片>黑顺片,这与附子需经炮制方能入药理论吻合。黎珊等[35]考察不同蒸制时间对佛手化学成分影响发现,佛手总黄酮含量在5 h 出现峰值,而蒸制2.5 h 时抗氧化能力最强,且蒸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有显著性影响。

由此可见,蒸制前后对药材化学成分影响较大,蒸制过程伴随化学成分变化。药物经蒸制后,临床疗效及适应证发生变化与其化学成分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3 蒸制对药理的影响

蒸制对中药药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制前、后药效变化和不良反应。TOH D F 等[36]通过人肝癌细胞系SNU449、HepG2 及SNU182 细胞为模型研究蒸制三七的抗肿瘤作用,发现蒸制品较生品抗肝癌细胞的活性高。钟凌云等[37]研究发现黄精炮制后小鼠免疫作用增强可能与炮制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增加相关。刘铭超[38]研究发现制何首乌含药血清增殖效应优于生何首乌,且促使TPO、Kit1g、IL-6 基因的表达优于生品,从分子水平解释了何首乌炮制前后补血功能的差异。马慕秾等[39]探究黄精不同炮制品对气阴两虚模型大鼠的药效学差异得出,不同炮制品一定程度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症状,且四制黄精>九制黄精。有研究发现,黄精生品具有“刺人咽喉”不良反应可能与黏液质有关,通过酒蒸或者九蒸九晒,可使黏液质破坏,从而达到炮制减毒的目的,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蒸制原理研究

目前,单味药侧重于炮制增效、减毒原理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40]。蒸制减毒原理主要包括加热使毒副成分分解破坏、凝固变性、挥发升华;增效原理主要包括改变有效成分结构增大溶解度、消除分解有效成分的有害物质、破坏反效成分,突出所需作用、产生新的有效成分等。其中黄精、何首乌、地黄等药材的蒸制研究报道较多。郜丹等[4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表征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品化学成分,筛选出顺式二苯乙烯苷及大黄素甲醚(两者可能是何首乌的主要毒性成分),且高压蒸至36 h后该两种物质才分解。CHEN Q L 等[42]对不同炮制方法三七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发现蒸制三七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且三七总皂苷为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张颖等[43]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地黄不同炮制品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在不同炮制品中元素K,Ca,Na,Mg 含量较高,K 含量最高,且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元素Fe,Mn,Zn,Cu 含量较低,其中Zn 的含量顺序为: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Fe,Mn,Cu 的含量顺序为:熟地黄>生地黄>鲜地黄,无机元素含量在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差异较大,可作为区别不同炮制品物质基础之一。

5 小结

中药蒸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积累了历代医家丰富的炮制经验,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蒸制工艺终点的判断多根据饮片外观性状(如颜色、气味),具有较大的主观经验,难客观化;有些复杂的炮制方法在渐渐消失;古医籍对剂量单位、蒸制时间及次数的记载是否需要重新考量与优化;各级标准收载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尚无统一标准,主观性较大,可能会带来炮制品质量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建立客观、可控的中药蒸制工艺,根据药材特性制订规范的蒸制技术,并优化设备的型号等可进一步提高其炮制品的品质,最大程度确保临床用药质量。

猜你喜欢
蒽醌清蒸黄精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Macao's star of spic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澳门香料之星
1-氨基蒽醌废渣合成高性能还原染料
食苑奇葩——清蒸加吉鱼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