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助力学生有效品读课文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2022-12-31 09:18林金铁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词句文本课文

林金铁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其指向文本的构思和表达,品读课文则是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品读课文的目的之一是品构思和品语言,其中语言是构思的载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要以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透过语言感受构思,增强文本认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本细读是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要方法,是指以文本为基础,以语言为重点,紧扣切入点,品读字词句,思考问题,由此深入品味语气、意义、感情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1]有效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实施阅读教学,可使学生有效品语言、品构思,增强品读课文效果。

一、巧抓切入点,细读文本

切入点是学生细读文本的入手点,也是学生有效品语言和构思的立足点。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要研读文本内容,以语言、构思为出发点,探寻关键内容,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文本构思,感受文本意图,增强阅读效果。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下称“教材”)《穷人》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围绕“要不要收养邻居家的小孩”的问题,详细描述了桑娜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其美好品质。同时文章以桑娜的家庭环境、丈夫的反应为辅助,侧面烘托了桑娜的美好品质。作者用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组建篇章,凸显了“穷人不穷”这一主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到底穷不穷值得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以“桑娜夫妇穷不穷”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探寻文本侧面和正面描写的内容和方法,感受文本内涵,深刻理解文章。

二、品读字词句,细读文本

字词句是作者运用语言的具体体现,也是作者巧妙构思的载体。[2]在品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感受作者的巧妙构思。此外,通过品字词句,学生还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朗读是学生品读文本的方式之一,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应以关键字词句为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中心。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桥》一文为例,文中老汉组织群众过“窄桥”这一内容凸显了老汉的美好品质,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笔者以“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这一句话为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主人公品质。在引导学生朗读前,笔者适时提出问题:“当大家乱哄哄地想要过桥时,谁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走进文本,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语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笔者接着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汉用有气无力的声音提出建议,其他村民会听吗?如果你是老汉,你会如何说呢?”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用坚定的语气进行朗读,笔者把握时机继续引导:“坚定的语气显得老汉有威严。大家想一想,从洪水爆发到现在,老汉一直都忙于疏散村民。他不停地说话,此时,嗓子都……”学生很快给出回答:“沙哑”,并模仿“沙哑”且坚定的语气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后,笔者会再追问:“从这一句话中,大家可以看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提到“辛苦”“负责”等词汇。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指导,使他们透过字词句进一步感受老汉的美好品质。此外学生通过一遍遍朗读,积累了语言经验,有利于文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巧设问题,细读文本

已有实践证明,通过深入思考,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品析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感受文本构思,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锻炼语文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水平。基于此,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把握关键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细细品读。

首先是把握标题,设计问题。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品读文本和构思的起点。[3]教师根据标题设计问题,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文本的主线,便于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文本内容,实现细读文本,增强对文本语言和构思的认知。因此,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标题设计问题。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为例,在课堂的起始环节,笔者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都知道,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那么,透过标题,你们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十六年前的这一部分回忆呢?作者写这一部分回忆是为了什么呢?”这些问题探究了作者的构思。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构思,品味文本语言,了解故事内容,能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构思和情感,实现品语言、品构思的目的,提高细读效果。

其次是把握重点,设计问题。文章重点是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如对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文章重点既反映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又是作者巧妙运用语言的结果。教师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深入理解文字语言内容,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增强阅读效果。因此,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应准确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其三《十五夜望月》教学为例,诗人以“月”为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月夜场景,寄托了思乡之情,其中,“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情感的高度凝结,尤其一个“落”字,将思乡之情写得浸入“骨血”,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将“落”字作为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诵读诗句、细细品析后,大多都能提到“落”字。笔者因而顺势提出问题:“大家能用‘落’组词吗?”学生会调动已有语言储备,说出很多词汇,如“飘落”“洒落”等。基于此,笔者再提问:“通过品读前几句诗句,我们知道,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思念之情。洒落这种情绪,像什么一样?说明了什么?”很多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大胆想象,自由描述,如“洒落的思念之情就像是月光一样,无处不在,让人难以逃避,凸显了诗人此时的孤寂。”笔者在肯定学生描述后再进入深入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深入地品味了重点内容,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有效增强学生品读课文的效果。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巧抓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字词句,思考问题,使学生积极发挥自主性,进而更加有效深入地细读文本,品语言、品构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锻炼相关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词句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