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钱敏艳
作文源于生活且反映生活,很多打动人心的文章并非运用了多么华丽的辞藻和巧妙的写作手法,而是利用恰当的语言叙述了生活中的真实瞬间,以生活细节打动读者。因此,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把作文“写好”“写活”。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给定的作文题目写作,所以教师设置的写作主题非常重要。写作主题是学生写作的方向,也是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校园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因此校园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因此,教师在设置写作主题时,可以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设置写作主题。例如,让学生以“××老师,我想对你说”“我最好的朋友”等为题写作,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仔细观察写作对象,并且围绕写作对象与主题写作。这种写作主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最简单的,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让学生更顺利地进行写作练习。
虽然校园生活是学生最常接触的生活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写作主题只能局限在校园中。学生在校园之外也会有很多经历,而这些经历带来的感受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良好素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家庭生活写作,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父母在家庭中的劳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等细节,并且利用文字把这些动人的细节描写出来,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作,把旅游时的愉悦心情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并且在细致观察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感受与情绪变化,并以其为写作素材写作,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生活中助人为乐等,都可写到作文中。
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写作素材以及真实的心得体会,还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氛围烘托。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学生可以融入其中,从而流畅地把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用创设情境法营造写作的浓厚气氛,让学生在情境中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如播放一些生活纪录片,或者是一些源自生活的电影,让学生观看之后,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作。这时学生正沉浸于视频营造的气氛中,可以更好地通过写作抒发感情,完成高质量作文。
这种方式虽然没有多媒体展示得那样生动形象,但是对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能让学生把自己逐渐代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例如,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如果你是主人公,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过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发言。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刚刚讲述的事件写作,把自己的情感或思想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代入性思考并产生感悟。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业往往被学生和教师认为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作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作业结合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阅读与写作是“不分家”的,学生的一部分写作素材就是来源于日常的阅读。因此,教师可以作业为纽带实现“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可以快速通过阅读训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教师可以从教材或课外读物中选取合适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之后完成“读写结合式”作业,即让学生仿写文中的部分段落。学生在完成仿写作业时,就会有意识地对原文中的写作亮点进行二次思考与揣摩,在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文后进行仿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已经接触了结构完整的课文,但是对于作文结构与写作技巧还不甚了解,因此系统的写作练习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硬性要求的比例,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写日记或周记。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便会认真、耐心地完成日记写作。日记的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有效方式。在写日记之初,学生可以把自己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在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后,再尝试按照一定的架构描写一两件事,不再写流水账。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逐渐理解写作的含义,并且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也要注意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收获写作的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
在很多教师的印象中,写作练习的形式是固定的,学生只需要围绕特定的题目写作即可。这种写作练习方式虽然是最常见的,但也是最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因此,教师要跳出写作教学的思维定式,以多种形式开展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写作的乐趣,同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写作长处,实现“取长补短”。例如,教师可以事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写作主题。比如A组围绕“家庭生活”,B组围绕“校园趣事”,同一小组的学生围绕相同的主题写作。写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学生在交流中会学到不同的观察角度与写作方法,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除了课堂实践活动之外,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相较于课堂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观察提供素材。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不仅可以为写作练习积累多种类型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社会实践,并且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作。学生可以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爱心;也可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经历许多暖心的瞬间,而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悟和情绪。在结束社会实践之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通过文字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真正实现“写作来源于生活”。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为后续的写作学习打下基础。
观察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要融入生活中,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例如,以“生活中的一件事”为主题写作。有些学生的作文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简单来说就是对主题表达不明确,也缺乏来自生活的感受、感悟和思考,不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比如,学生要把生活当中帮助流浪小动物的事写到作文中。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就应该围绕帮助流浪动物的过程以及对流浪动物的观察进行写作。但有的学生只简单描述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与同伴帮助动物的心情。这样的内容过于空洞,既没有表现出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没有融入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确定写作内容,表达真情实感。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看到流浪动物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可以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看到流浪动物时,它们瑟瑟发抖又有些畏惧的眼神,内心就十分同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日常生活中观察它们的情节。这些流浪动物瘦弱的身躯常常蜷缩在墙角里,很让人心疼。这样的引导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作文质感。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作文中,能提升作文的真实性。
例如,以“母亲”为主题写作,在写作时联系日常生活中母亲的点点滴滴,作文内容、情感会更加真实,让读者产生共鸣。教师要做的也是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而不能过于注重文字的修辞,而忽略了文章的真实性。比如,学生以“母亲”为主题,做了如下描述:“母亲是一个喜欢唠叨的人,就像小喇叭一样,在生活中总能听到母亲唠叨的声音。但母亲也是最爱我的,每次我生病,母亲总是没日没夜地照顾我。”生活中母亲大多是爱唠叨的,这是大部分家庭的真实写照。学生在联系真实生活的基础上用“小喇叭”比喻,合情合理。这段描述,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给人真实感,在此基础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准确贴切。
有真实的观察,才能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因此,观察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在所给的图文中给予文字提示,避免学生的思路偏离,影响观察效果。例如,以下两组图文。第一幅图画中,一名学生戴着红领巾,正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旁边配有“星期一升国旗”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星期一升国旗的场景。第二幅图画中,整齐划一的学生列队站好,学生旁边有几个音符,并配有“唱国歌”的文字。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说出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根据图画内容简单描绘了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并且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了其中。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升。
提高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
例如,在以下图文中,两名学生一前一后地做放风筝的动作,在他们身后还有几名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学生,旁边配有“春游”两个字。很显然这是一幅春游图。所以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也要围绕“春游”展开。比如,结合图片可以这样描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我和同学之间进行了“放风筝”的比赛,非常有趣。这样的描述既结合了图文,也点明了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