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大促十大消费预警

2022-12-31 07:35:17刘益
湖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退换货定金下单

当前,“直播造势”“补贴升级”和“下沉决战”成为各大电商发力的“关键词”。“百亿补贴”“消费券”等俨然已成电商平台的标配,拼购、满减、秒杀、打折、红包、优惠券和预付定金直减等活动,无时无刻不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触发消费者敏感的神经。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发布“618”电商年中大促消费十大预警,提醒消费者谨防促销中的各类陷阱,避免“入坑”。

预警一:直播屡翻车,消费需理性

在当下疫情防控与线上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直播带货俨然成为电商营销促销的“新法宝”。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娱乐明星、企业家、农民涌入直播带货的队伍,掀起一股直播浪潮;另一方面却是带货主播屡次“翻车”,商品质量遭质疑、泄露消费者隐私、产品以次充好以及售后难等问题泛滥成灾。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方熠智认为,面对直播,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结合自身需要,切勿盲目跟风。在出现消费纠纷问题时,积极收集证据,保存直播视频和购买凭证,在最大程度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保持对直播营销平台、商家和主播的追责权利。

预警二:“百亿补贴”数额大平分下来也不多,不用担心感觉自己错过一个亿

后疫情消费时代,各大电商为激发更多用户的消费动力,纷纷推出优惠券、积分和现金红包等多重大礼,让消费者“剁手”更顺利、更优惠。

对此,方熠智表示,这些平台推出的系列玩法,一方面是提高消费者的活跃度,引流且激活用户,提高用户留存度;另一方面则是宣传推广,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但也因此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纵使有百亿补贴或是千亿补贴,最终到用户手里的优惠还是寥寥无几,认清楚自己的需求,在理性范围内搭配优惠购买必需品才是“薅羊毛”。

预警三:身价先涨后降?消费者需擦亮双眼

“618”期间,价格优惠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电商纷纷打出促销牌,刺激消费者下单。然而,部分商品已经偷偷提升了“身价”,商家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部分商家借促销表面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

方熠智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要多查询历史价格,切勿被几行虚假优惠红字套路,对于“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并且呼吁各大平台建立价格保护机制,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需擦亮眼睛,对比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判断其是否存在真正的优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

预警四:承诺优惠返现,最终发现并未兑现

商品页显示特价限前100名,仅剩最后10个名额,当消费者点击下单后却发现,商家以已达上限或库存不足等理由拒绝提供优惠,或并非前100名用户而无法兑现返现承诺。

对此,方熠智认为,商家以特价限购吸引下单,实际可购买数量与宣传不符的,涉嫌虚假宣传。一般而言,商家打出此类特价活动标语主要是为了吸引部分消费者下单,从而提高商品订单量。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平台方举报,电商平台也应对涉事商家做出相应的惩罚。

预警五:超前消费一时爽,还款利息不得了

“618”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

方熠智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在能力不足想超前消费时千万考虑清楚,这件商品是否真的需要,自己是否有能力偿还,千万别因眼前小利产生逾期还款等影响征信的行为。

预警六:定金和订金不一样,擦亮双眼谨慎下单预售产品

每年“618”预售,但凡涉及定金和订金,总有不少消费者搞不清楚二者的合同效力。每年都会出现大批因预售付了定金后又不想要的消费者无法退回定金的情况发生。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丁秋萍律师表示,如果商家和消费者约定的是定金,那么消费者后期取消订单时,商家对于消费者预付的定金是可以不退款的,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脚的。因此,消费者预购商品时一定要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的差别,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订金原则上可退。

预警七:避开发货高峰,做好物流滞后准备

“618”期间,一波又一波的促销活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给商家和物流带来压力,虽然电商平台投入更多的人力、网点和新技术,但物流慢以及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或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此外,商家的发货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订单压力,发货慢也将影响用户体验。

对此,方熠智提醒,若购买生鲜、冰冻等产品,应该考虑物流时效,尽量避免在物流高峰期购买保质期短和容易变质类的商品。此外,若有紧急需求和到货时间要求,请提早下单或与客服确认发货时间和到货时间,确保物流时效,以防打乱自身计划,引发消费纠纷。

预警八:提前了解退换货规则,注意售后时效

“618”期间,由于订单量大增,商家在商品检查等方面容易出现疏漏,消费者买到有问题商品的概率有所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的“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不少消费者抱着能退货的心理轻易下单。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消费者在退换货时往往会遇到这几类问题: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售后因没有证据,客服多次推诿不作为导致商品过了7天,之后告知已过退货周期不予退换货;商品本身有问题,退换货却仍需支付运费;一线客服的处理范围及赔偿权力较小,遇到消费者因售后商品造成损失需通过上级进行处理,由于对接和事件大小被推迟处理,导致过了“7天无理由退换货”期限,出现售后困难。

方熠智提醒,在促销过程中,应提前向店家了解退换货规则,许多促销或打折类商品退换货需要收取高额手续费。并且为了避免贵重物品的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当保留开箱视频,积极保存证据,一旦发生贵重物品类纠纷,应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建议保留证据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部门反映,并且保留起诉至人民法院的权利。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生鲜易腐、定制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确规定不能退换货的商品,需谨慎下单。

预警九:提高隐私保护意识,谨防信息泄露

随着移动购物的发展,多数消费者习惯通过App下单购物。对于一些从未安装的电商App,在下载安装时往往会跳出多个对话框,而消费者一般不会仔细察看条款内容,就直接点击了“同意”或“是”,这就让商家获取了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

消费者应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App,并且在使用网购类和支付类App时小心谨慎,详细阅读隐私条款,关闭除必要个人信息外其他信息的授权,如手机通讯录、手机照片和精准定位授权等。在不同的App中尽量设置不同的密码,以防密码被不法分子攻破后造成一系列应用程序账户的沦陷。如果发现App过度获取隐私信息从而对个人信息安全存在威胁时,要第一时间截图保存凭证,并立即向监管部门举证维权。

预警十:大促期间,小心诈骗信息与木马程序

电商大促期间无疑又成为各类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和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方熠智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货到付款的包裹,要先验货再付款签收;遇到商家虚假促销、 霸王条款,以及遭遇各类诈骗陷阱的,消费者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和维权平台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猜你喜欢
退换货定金下单
定金风波
人民调解(2019年2期)2019-03-15 09:30:50
欧洲最大罐车企业FFB:如果你现在下单2020年才能提车
专用汽车(2018年10期)2018-11-02 05:32:30
直销退换货的决心与尴尬
违约金与定金可以同时适用吗
妇女(2017年9期)2017-09-12 05:17:50
打车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2017)67号关于开展直销行业退换货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的通知
浅谈定金的涵义与其法律责任
浅谈定金的性质与法律责任
联发科传下单中芯不利台积
电子世界(2015年22期)2015-12-29 0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