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2022-12-31 06:02张刘杰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

张刘杰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拥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根植于当地文化的大众平民艺术,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历史、文化、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针对当代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概况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风格特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河南省开封市的传统美术之一,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市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不同于宫廷画和文人画的浪漫工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因起源于民间,其风格较为奔放粗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可以说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中原文化,是儒家思想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呈现出来的的一种艺术形式。

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的色彩一般都很鲜明,多用青、黄、红、黑这几个颜色,画上的色彩多会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整个画作给人一种厚重且古朴的美,受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在画风上,朱仙镇木版年画注重写意,整个画面饱满、紧凑、基本不留空白。其中的人物头身比例十分夸张,感染力十足。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线条简练,表现了中原人民淳朴豪放的性格,寄托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神画和神码。门神画主要以秦琼、敬德为主,也有大毛、二毛、中台、连头,神码包括灶画、家堂画,多以天神爷、财神爷、钟馗为主。不同的年画要贴在家里的不同地方,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宋朝开始,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宋朝时,东京城开始出现木版年画,因当时雕刻技术的进步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迅速。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1]说明在北宋末年,开封的年画产业已经相当成熟,过春节时贴年画也成为一种习俗。北宋时期的街头出现了专门出售年画的画市,当时的年画被称作“画纸儿”[2]。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东京城,手工艺人被迫流落到距东京城45公里的朱仙镇。明清时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朱仙镇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商埠,这主要归功于朱仙镇的地理条件和四通八达的运河,木版年画在这个繁华的商埠迅速恢复,并急速发展,声明大振。据民国时期李廉方编写的《岳飞与朱仙镇》:“红纸、门神系旧时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之特产。往昔盛时(明末清初)业此者达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临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3]足见明清时期朱仙镇年画的盛况。

清朝末年,由于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外来产品的冲击,朱仙镇木版年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这个古老的手艺便一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后来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才开始恢复生机。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价值

1.历史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多为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从中可以窥探到这几百年来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思想教育。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题材通常为古代的神话故事和道教人物以及传说中的各路神仙,常见的造型有佛祖、门神、将军、神鸡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更在于它是活生生摆在人们眼前的文化。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已经逝去的历史文化。

2.美学价值

鲁迅先生曾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充分表现了中原人民粗犷淳朴、豪爽奔放、勤劳幽默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4]而且鲁迅本人收藏了五十多幅朱仙镇的年画作品,现在这些作品都摆放在鲁迅纪念馆内。由此可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美学价值。

木版年画的线条以及用色都很有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线条不仅饱满,而且讲究粗细的强烈对比。色彩运用上大胆亮丽,多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再加上黑色、青色等冷色,对比明显,整幅画作看起来十分古朴灵动,带有标准的东方文化的神秘且迷人的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带有淳朴的乡土气息。画师们大多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年画上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此来凸显他们高大、正义的形象。另外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整个构图饱满、对称,且在空隙处会添加喜庆的图案,装饰性非常强。

3.经济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绘画风格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和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把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适于商业运作的文化艺术产品或服务作为旅游产业经营的对象,获得商业价值,将文化内涵作为文化产业层次和境界提升的基础。”[5]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可以将其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科学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要经历二十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讲究,而且从始至终都由艺人们手工制作。首先刻板要选择耐磨且纹理清晰的梨木,然后要对木板进行阴干,再将两块板拼接,最后还要经过上油,涂抹糨糊才可以进行刻板。刻板技术也是手工艺人学习制作年画中最难的一项,手工艺人需要专业的工具来雕刻。在印画时也很有讲究。在颜料的制作上,古法需要用砂锅炮制颜料,还要严格掌握配料的比例以及炮制的火候,这样做出来的颜料才可以历经百年而不褪色。颜料制作完成后开始印画,印画时的步骤更为复杂,印画后还要晾画,装裱。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的每一步都需要经过手艺人的刻苦学习,认真实践。朱仙镇木版年画复杂讲究的步骤也成就了年画历经百年而不褪色。不管是刻板,还是颜料的制作都经过了手工艺人百年来的不断尝试,对现代雕刻、印刷技术有借鉴作用。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现状

(一)针对性法规的缺失及管理工作的不完善

我国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因此需要政府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一项文化遗产制定针对性的条例细则以提高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然而,目前还没有出台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条例来保护和传承朱仙镇木版年画。

在管理工作上也有不足。首先,是保护方面,政府每年给予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的资金支持并不多,对保护情况也不够了解。例如在朱仙镇徐寨村的天以德年画作坊,村委会会安排村里的贫困户去年画作坊里工作,但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其次,在利用方面,政府并没有充分开发当地的年画文化,没有深入挖掘其价值。“在不损及文化遗产传承的前提下,将其经济价值予以开发利用,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该鼓励。”[6]

(二)现代市场和新技术的冲击

现代机器生产的胶印年画制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传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制复杂、生产效率低、价格更高。因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市场竞争力低,无法应对新型年画的冲击。20世纪30年代,朱仙镇年画的市场还很大,产品会销往十几个省市地区,仅在开封市的主要街道上就有10多家年画作坊。现在购买和张贴年画的人越来越少,即便购买也多用于研究和收藏,相应地制作年画的商户数量也不多,整个朱仙镇仅有10多家年画商家。

(三)经营散乱、机制僵化、传承无力

如今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生产和经营的商家仅有10多家,人数不到100人,而且大部分是分布在农村的家庭式作坊。这种家庭式作坊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无法与成本低廉、制作精美的胶印年画竞争。朱仙镇木版年画商家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收藏家购买,因此年画商家的收入并不多,自然也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此外,这些商家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宣传,没有规模化的生产和专业的营销模式使商家无法占有市场。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式传承、师徒式传承。其中家族式传承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例如朱仙镇万同老店和天成老店都是典型的家族式传承。这些商家会选择自己的儿子、孙子作为传承人,也有传承人收徒弟,但有一些绝密的技术是不会外传的。传承人尹国法先生就说,他会将包括刻板、印刷等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徒弟,但是像颜料配制这样的绝密手艺只会传给自己的儿子,甚至不会传给自己的女儿。这样的家族式传承会有诸如接班人能力不足或无接班意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发展,使得产品难以创新。“由于传承方式的局限,使得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只在少数人之间流通。”[7]僵化的传承机制也是造成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在朱仙镇从事年画制作经营的手艺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无法继续承担年画的改革和创新工作。而受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既枯燥,收入又少的工作,即使是家中长辈从事年画制作的年轻人也不愿继续从事年画的制作。当地人才流失,加上无新鲜血液的输入,导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

(四)宣传教育活动缺乏,公众保护意识薄弱

相关部门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一是,宣传的广度不够,宣传活动仅局限于朱仙镇,在开封市的其他地区很少见到相关的宣传。二是,宣传深度不够,每年仅在固定的节日,如文化遗产日才会有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公众的保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过年贴年画的习俗发生变化,有关年画的记忆逐渐被人们遗忘。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是政府和专家们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薄弱制约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此提高民众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意识应是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及管理工作

2019年6月28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项条例的出台使鼓浪屿的保护更加严格,更加具有操作性。“科学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可以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能够在监督下进行。”[8]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类似的条例,加大对当地年画产业的管理力度。另外,相关条例应该包括财政拨款的使用和当地商家的产品销路等内容,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在管理方面,政府要积极与传承人联系,组织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政府也要根据商户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他们解决收入少、客户少、技术不够精进、创新力不足、经营场地偏僻等问题。

在宣传方面,一是与博物馆合作,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创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展示方式;二是与中小学合作,在学校开设年画兴趣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三是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激活朱仙镇木版年画活力,创新与受众的交流方式。

(二)建立现代化的年画市场,开发优秀文创产品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朱仙镇的年画产业带来了压力,只有改变传统的年画营销方式,将传统的年画与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结合才能使朱仙镇木版年画重焕生机。政府可以以当地朱仙镇木版年画资源为依托,以传承人为核心,整合企业、媒体、学校等力量共同推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年画经营者可以与企业合作,一个负责文创产品的研发和制作,一个负责市场营销,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销售产业链,使传统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市场。

2006年朱仙镇入选十大 “中国最美古镇”,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朱仙镇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依靠当地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游’与‘开封古城游’‘菊花节’等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开发旅游项目。”[9]朱仙镇可以将年画商家及周边环境变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让旅游者参与到年画制作中,感受原汁原味的年画文化氛围,更好地“感受朱仙镇这种原创性,传承性,近乎天然的‘生态美’。 ”[10]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

人才是支撑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关键,培养人才是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当务之急。当前,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和产业化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机制有很大的区域局限性,因此在传承人的选拔上要更加灵活。可以将传承人的选拔范围扩大到高校。可以组成传承人教学团队,与学校建立合作,在高校开设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的课程,建立朱仙镇木版年画活动中心,让学生即学即练。这样既可以弥补传承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缺陷,也可以将年画知识系统化,方便对外宣传,还可以降低传承成本,从而培养一批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传承人,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良性发展。

同时,针对家族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的不同特点,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机制以及被培养人的选拔标准,明确培养人和被培养人的责任和义务。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政策遴选出四级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每一级传承人的认定条件不同,传承人的选拔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有解决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机制僵化和传承无力的问题,才能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有序发展。

(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缺乏,公众保护意识单薄,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培养更多的潜在受众。目前,开封博物馆内有专门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成立的工作室,以保障木版年画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入合作,开设专题展厅,设计文创产品。另外,还可以与当地的中小学合作,在学校开设兴趣班,给学生教授年画知识,让学生参与制作。在校内张贴宣传海报、条幅、标语等,给学生营造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结语

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宋朝,曾经历高峰发展时期,但随着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外来产品的进入,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朱仙镇木版年画才迎来了新的生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保护力度不够,后继乏人等。因此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也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朱仙镇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牛年画牛
在朱仙镇,与诸仙相遇(组章选二)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