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红 马科伟 [平顶山市委党校,河南 平顶山 462513]
众所周知,孔子评价过很多人物,既有古代圣贤,有时代名人,还有自己的学生。既有褒扬,也有批评,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惜字如金。
一是评价古代的圣贤。比如评价微子、箕子、比干为殷商末年的“三仁”。泰伯可谓“至德”,因为“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二是评价时代的名人。比如评价史鱼“直”,伯玉、子产“君子”,孔文子“文”,令尹子文“忠”,陈文子“清”。但孔子没有评价他们“仁”,因为孔子对“仁”有着极高的标准和极严的要求。
三是评价自己的学生。比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颜回“贤”,宓子贱“君子”。孔子同样不评价他们“仁”,因为孔子认为“仁”有着极深的内涵和极高的境界。
孔子的这些评价,大多是一字的、单次的、简单的。然而对于齐国的国相晏子,孔子却不吝词汇,反复评、高度评、真情评,达八次之多,称赞晏子善于与人交往,“久而敬之”,尊称晏子为“夫子”,甚至要“以之为师”。不仅如此,就连墨子也曾经两次称赞晏子,极言“晏子知道”,这在历史上是殊为罕见的。以往人们更多关注晏子作为使臣灵敏机智的大脑、滔滔雄辩的口才、不卑不亢的态度。但同时晏子也是一位治国理政的贤相,他相齐三年期间,把齐国治理得“政平民悦”。体察晏子治理齐国的艰难,了解晏子为了齐国的苦心,探索晏子治理齐国的方式,对人们了解晏子高洁的内心、高远的目光,了解一代贤相高超的治理才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上齐国自桓公称霸,历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景公、悼公、简公十公。孔子出使齐国,曾经见过齐景公和晏子。至齐简公被陈成子所杀,孔子听说这一“弑君”事件后,曾经进谏鲁哀公能出兵讨伐陈成子。
晏子辅佐的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晏子春秋》记载了三位国君的言行举止,也记载了晏子辅佐三位国君的艰辛不易。
《晏子春秋》只记载了齐灵公一件事,就是《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齐灵公为人邪僻,喜欢让宫中的妇女穿男人的服装,于是都城里的妇女也都穿男子的服装。灵公派遣官吏禁止,说:“只要见到妇女穿男子服装,就撕裂她们的衣服,割断她们的衣带。”但还是不能制止这种风气。晏子进谏,说服灵公只有下令让宫内妇女不穿男装,宫外的妇女也就不敢再穿男装了。齐灵公的这个癖好和“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相似,都是上有所行,下必效之;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晏子的进谏提醒为君者一定要谨言慎行,以教化百姓,敦厚民风。
《晏子春秋》有六章涉及齐庄公。通过晏子对齐庄公的多次劝谏,可知齐庄公是一个“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崇尚“威当世而服天下”之人,在位期间,“任勇力之士,而轻臣仆之死。用兵无休,国罢民害。期年,百姓大乱,而身及崔氏祸”。齐庄公的言行举止极为轻率荒唐,比如他曾经关闭宫门,谋划攻打莒国,都城的人以为有叛乱,都挥动着兵器站在街道里巷的大门口。无奈的庄公只好向都城传布命令,说晏子在城里,都城的人才收起兵器回家了。所以启子称赞晏子“立人臣之位,而安万民之心”。
齐庄公当然不喜欢晏子,把晏子的官爵和食邑都收回了,对晏子也非常无礼,有一次饮酒,齐庄公令召晏子。晏子至,进入宫门,齐庄公命令乐人奏歌:“已哉,已哉!寡人不能悦也,尔何来为?”晏子入座,乐人又演奏了多次,然后晏子才知道齐庄公说的是自己。回家之后,就徒行而东,耕作于海滨。过了几年,果有“崔杼之难。”
历史上著名的“崔杼之难”,晏子在现场亲见。《晏子春秋》详细记载了崔杼弑杀齐庄公的全过程以及晏子的悲哀和镇静。崔杼弑杀庄公的时候,晏子就站在崔杼的门外。门打开了,晏子走了进去,崔杼说:“您为什么不殉死?您为什么不殉死?”晏子脱掉袖子露出胳膊,摘掉帽子,把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哭泣。崔杼弑杀庄公而立景公,劫持将军、大夫以及显士、庶人到太公庙旁的坑穴边盟誓。盟誓的人都要摘掉配剑才能进入,只有晏子不肯摘剑。而如有胆敢不盟誓的,就用戟扎其颈,剑刺其心,前面被杀的已经有七个人,轮到晏子盟誓的时候,他手捧着血酒的杯子,仰天长叹:啊!崔杼为无道,杀死了自己的国君,不帮助公室而帮助崔、庆两家的人,将遭受这祸殃!说完低头饮下血酒,崔杼气得要杀掉晏子,后被人劝住。
晏子要劝谏的是齐庄公这样的无道国君,要面对的是崔杼这样的残暴大臣,可想而知其处境之艰难。晏子相齐期间,被国君羞辱的难堪、被同僚诬陷的委屈、被强臣杀掉的危险,他都能平静面对,妥当应对。其智其勇,其德其贤,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令人肃然起敬!孔子和晏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灭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的春秋乱世。晏子一生忠心事君,所以孔子对晏子“一心事三君”的评价是非常真诚的,也是非常中肯的。
《晏子春秋》里有大量篇幅记载的是晏子对齐景公的劝谏。殷殷期盼,谆谆告诫,良苦用心,令人动容。
景公的生活常态是饮酒作乐,《晏子春秋》记载了很多景公饮酒的情景,比如“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不仅如此,他喝酒不尽兴的时候,还会到大臣家里饮酒,比如“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之家”,被晏子拒绝,“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被司马穰苴拒绝。晏子多次就饮酒劝谏景公,景公最终得以醒悟。
作为一国之君,齐景公有一系列令人称奇的爱好:游玩、打猎、筑台、华服、美食、宠狗、爱马、喜树、乐竹、宠妾。劳民劳力、伤财伤身也在所不惜。晏子多次苦心劝谏,正谏、反谏、歌谏、哭谏、舞谏,虽然声泪交加,动心动容,但还是多次被齐景公冷脸、疏远、罢官、夺食邑,甚至驱逐。
比如《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里,晏子以古之周文王不敢享受游玩打猎的乐趣,所以国家昌盛,百姓安定,以此劝谏齐景公。《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里,晏子说楚灵王修建顷宫,三年没有停止;又修建章华台,五年没有停止;乾溪战役打了八年,老百姓力不胜任,自己停止了。后来灵王死在乾溪,人们不允许把他的尸体运回去。这里晏子采取了正反对比的劝谏方式,促使齐景公下令不再征用土地,剩下的赋税不再收缴,砍断捆扎筑路夹板的绳子,让服役的人都回家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晴。景公披着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齐景公奇怪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趁机进谏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景公很认可晏子的话。孔子听到这事以后,称赞晏子能够表明自己所希望的事情,景公能够去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
有一次,晏子出使鲁国回到齐国,汇报完事情以后,景公请晏子入座,开始饮酒,饮至高兴时,晏子说国君如果恩赐我,请允许我为您唱一首歌。于是他唱道:“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唱完之后,喟然长叹,眼泪长流。景公于是说将会很快停止修建大台。晏子拜了两拜,一句话也不说就走出朝廷,到了大台,拿着棍棒殴打那些不努力工作的人,说:“我是小民,都有房屋来躲避炎热潮湿,国君要建一个大台却不能很快建成,是为什么呢?”国人于是都说是晏子在帮助国君做坏事。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喟然长叹,认为古代善于当臣子的人,把好名声都让给君主,灾祸都留给自己。入朝就研讨君主的缺点,出朝就高度赞美君主的德义。因此即使是侍奉怠惰的君主,也能让君主垂拱而治,诸侯朝拜,自己却不敢夸耀功劳。现在能够符合这个原则的,大概只有晏子吧!
齐景公有许多令人称奇的荒唐行为。比如猎狗死了,命令宫外供给猎狗棺材,宫内供给猎狗祭品;爱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操刀肢解养马者;种的竹子被人不小心斩伐了,就把伐竹者拘押起来治罪;喜爱的槐树被喝醉之人碰了一下,也被拘押起来治罪。齐人动辄得罪,造成了“踊贵屦贱”的悲惨景象。意思是因罪而被砍掉脚和腿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市场出现了鞋子价格下降,假腿、假脚的价格上涨的情况。当晏子把齐国的这种悲惨景象说给景公时,景公愀然动容,于是减省了刑罚。
景公的宠妾死后,景公守着她的尸体三天不吃饭,坐在席子上不离开,也不让入殓。身边的人反复劝说,景公都不听。晏子假称有术士可以起死复生,骗景公离开后便命人把尸体入殓了,景公气得脸都变了。面对景公的诘责,晏子说:“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说得景公心服口服,坦言自己并不知道这些道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意思是星星的光明,不如月亮的隐晦。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这些说的大概就是晏子吧!
孔子一生饱受谗言之害,被迫出走,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十分认可晏子的善恶之论。晏子自己也被谗言所害,被景公怀疑疏远而到东海之滨耕作长达七年之久。在《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里,晏子认为治理国家政务最担心的是善恶不分,进而提出考察善恶的办法,审慎地选择身边的侍从:“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非常认可晏子的观点。
孔子的“仁政”思想体系里,忠君爱民的思想和晏子基本上是一致的。晏子曾经说:“婴闻之,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记着,晏子是一心事百君者!
值得一提的是,墨子对晏子的治国之道也大加赞赏。当景公问晏子:“古之圣王,其形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兵甲,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诲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墨子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晏子“知道”。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打算,失策在于为自己打算。为别人打算的人地位就尊贵,为自己打算的人地位就轻微。景公为自己打算时,小国都不为其所用;为别人打算时,诸侯都甘心被他役使。因此,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打算,君主的行为在于反躬自求。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并为“显学”,但孔子和墨子的治国之策和处世之道并不相同,可他们却对既不属于儒家也不属于墨家的晏子一致称赞。晏子对外辞令得当、举止得体、不辱使命,对内忠言谏君、体恤民情、治国有道,对己严格要求、勤俭朴实、治家有方,对人嘘寒问暖、真心诚意、善良厚道。晏子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治国理政才能得到了晋、鲁等国有识之士的赞誉,也得到了齐国普通民众的拥戴。
晏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使齐景公认可并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和忠心,齐景公知道晏子“贤”,委国政于晏子,三年而齐国大兴。
当齐景公把平阴与棠邑赐给晏子做食邑,另赏做买卖的人家二百余户。晏子谢绝了,说如果您让打鱼的晒盐的可以到处去贩卖,边境和市场只检查,但不征税;对种地的只征收十分之一的税;减轻刑罚——如果是该处死的,就改判有期徒刑,如果是该判有期徒刑的,就改判罚款,如果是该判罚款的,就免除了。上面这三句话,就算是我的俸禄吧,也是您的利益啊。
当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时,景公割地将封晏子,晏子推辞不受,说“贫而不恨者,婴是也”。
当景公想赠送给晏子千金与市租,晏子多次推辞,说自己十捆布、一碗饭就感到满足了。
当晏子相齐之时,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个鸡蛋、苔菜而已。景公派田无宇致台邑与无盐邑,晏子坚决推辞。
当景公认为晏子的住宅靠近市场,低湿狭窄,人声嘈杂,尘土飞扬,不可以居住,想让晏子换到高处敞亮干燥的地方去住时,便趁晏子出使晋国时为他扩建住宅。晏子回国后拆毁新居,照原样重建了邻居的住房,让邻居回来住。
当景公见到晏子的妻子又老又丑,想把爱女嫁给他时,晏子说妻子现在确实又老又丑,但她从年轻漂亮托身于自己一直到老年丑陋,怎么可以辜负了妻子的以身相托呢。晏子拜了两拜,谢绝了。
当晏子上朝,乘弊车,驾驽马时,景公派梁丘据送给晏子大车和四匹马,送去多次晏子都不接受,景公很不高兴。即便是这样,晏子还是拒绝不受。
当晏子年老之时,归还食邑,景公不许。过了几天,晏子趁朝见的机会,还是交出了食邑,又交出了一辆车子。
孔子曾经怀疑过晏子的为人,晏子也曾经毫不客气地批评孔子,怀疑儒家,但这并不妨碍这两位历史伟人的惺惺相惜。一番交往之后,孔子更加衷心地“敬佩”晏子!晏子虽然身高不满六尺,但身相齐国,贤声远播,名显诸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孔子身高九尺六寸,高大魁梧,但在晏子面前,尊称其为“夫子”,恨不得“以之为师”!墨子更是盛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里称赞晏子“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妻不衣帛”。
晏子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令人惊叹的事迹,他以一颗忠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处于何种境地,面临何种危险,都默默辅佐齐国的三位国君。他热爱齐国,忠君爱民,公正无私,朴实无华,惠泽百姓。晏子的人生,一字以蔽之,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