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能源管控系统的建设

2022-12-30 04:45:48吴早亮程鸿萱孙彦峰贺三李帅帅周军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12期
关键词:锅炉油田计量

吴早亮 程鸿萱 孙彦峰 贺三 李帅帅 周军

(1.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西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新疆油田自1981—2008年实现原油产量连续27 a稳定增长,于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21年累计生产原油1 370×104t、生产天然气34.8×108m3,分别超计划12×104t、5.8×108m3,油气当量达到1 647×104t,均创历史之最。新疆油田公司稠油产量比重大,由于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压力低,原油黏度高,开采难度大,导致了超稠油和特稠油单位产品能耗长期居高不下[1],为了进一步响应集团公司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号召,推进能耗精细化管理,公司按照“先试验,后推广”的模式,充分结合数字化油田建设、节能专项投资项目等相关工作,综合考虑能源管理体系、现行的标准、政策和法规,结合新疆油田能源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从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支撑平台、应用功能和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能源管控系统的建设工作。

1 框架设计

能源管控是能源统计信息计算和监测的基础,是能源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新疆油田致力于推进能源统计科学管理,将分级管理理念植入能源统计。

1.1 能源管控分级

依托《新疆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政策法规,按照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开展能源管控,将能源管控分为计量级、监测级、分析级、优化级4个等级[2]。

1)计量级。按照标准要求,计量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GB/T 20901—201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和Q/SY 1212—2009《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范》的相关规定。能源管控单元的主要能源实物消耗应分主要生产系统计量,重点耗能设备宜实现单独计量。

2)监测级。监测级在计量级能源管控系统基础上建设监测级能源管控系统,主要开展以下工作:选择能源绩效参数、基础数据处理和远传、能源绩效参数在线计算、设定能源绩效参数基准值、能源绩效参数在线监测和报警以及监测级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开发。

3)分析级。分析级主要功能是在监测级能源管控系统基础上,主要开展能源绩效参数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标,提出节能增效建议[3]。

4)优化级。优化级在分析级能源管控系统基础上,主要开展利用油田地面工程能量系统优化软件及优化运行管理平台,建立主要生产系统如机采、集输、处理及注水等系统的模拟优化模型,在线优化以及优化级能源管控信息平台。

1.2 实施路线

能源管控建设的总体思路为自上而下的管控,通过总体定额管控,通过各系统单耗指标的对比,监测效率的预警,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现场对管控单元进行工况的及时调整,从而实现管控能源绩效指标达标[4]。

能源管控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数据库、支持平台、应用系统和信息发布6个部分,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路线Fig.1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oute of energy control platform

2 现场应用

以K联合站为例,位于克拉玛依附近,管辖5个供热站和20个简配站以及3套软化水处理系统,K联合站锅炉产汽系统及水处理系统见图2。根据Q/SY 09004.3《能源管控第3部分油气田技术规范》,锅炉的能源绩效指标包括产汽单耗、软化水处理单耗、吨蒸汽耗气、吨蒸汽耗电和泵效率,为了便于现场参数调控,依据GB/T 31453—2017《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增加过程管控指标,根据现场实际运行经验,确定锅炉的能源绩效指标有锅炉炉体外表面温度、热效率、排烟温度和过剩空气系数[5]。

图2 K联合站锅炉产汽系统及水处理系统Fig.2 Boiler steam production system and water treatment system of K combined station

目前K联合站主要是人工根据运行经验,观察火焰颜色进行燃料量、进风量等工况调节,依照手工报表,定期开展烟气含氧分析、锅炉除灰、定期水质监测等优化工作,处于不完全的计量级水平。补充部分能耗数据采集设施,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SCADA系统,开发监测级、分析级和优化级能源管控功能,可实现分析级,部分实现优化级。

在生产集中监控处的机房内,建设一套可以管控46台注汽锅炉的能效管理集控装置模型见图3,该装置可实现监测柱塞泵效、锅炉运行炉效、烟气散热损失占比等功能,结合能效指标、设备老旧等情况,通过相应的模型分析数据,系统判断异常并发送报警提示,装置建设后可实现注气锅炉系统各类能效管控与优化分析功能。

图3 锅炉能效管理集控装置模型Fig.3 Model of boiler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central control device

1)炉效实时监测分析功能。装置内设置的算法与模型可分析出影响炉效不达标的各项因素,针对各项因素指标要求,对于不达标的通过数据分析引发原因,发送报警信息,提示现场用户处理;通过反平衡热效率计算原理,展示分析出影响炉效的因素有排烟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4]。

2)各设备定水配比燃气优化设置功能。现场调整工况的情况很多,归根结底要做到干度达标前提下,保证炉效使单耗达到最优值;基于定水调火的原则,系统需针对每台锅炉设备的实际情况,配置一定量水对应在运行炉效优良状态的燃气消耗量,即定水燃气配比曲线的生成,装置可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内容控制燃气量,给出工况调整建议,从而在保障干度、稳定炉效在良好状态,使单耗降下来[6]。

3)燃烧曲线优化设置功能。燃烧器在出厂时有设置一条风气配比曲线,初始风气配比值可能在投产运行中不能适应一些工况的变化,往往都是由厂家对燃烧曲线持续维护,通过现场调整各负荷下的风气配比保证运行良好,这种方式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时效性慢,不能满足现场工况实时变化的调整需求,而且随着投产时间的长久运行,厂家维护频率也会降低;因此,可通过装置植入运行曲线数据,并对各变化条件下的良好运行工况数据存储,根据厂家燃烧曲线调节数据及结合现场烟气排放数据给出微调建议,针对不同锅炉燃烧器,做出充分的分析计算后,给与配置相应的燃烧曲线及微调范围,以保证给出的优化配置安全合理[7-8]。

4)调火控制流程优化建议功能。现场锅炉运行中,在启动炉子稳定后,可能会是水量波动、天然气量波动、空气温度变化导致干度不合格、燃烧工况变差,装置可根据内部建立的模型提示调火控制流程如何最优操作,同时可结合锅炉燃烧器设备情况,给出燃烧负荷调整操作建议。

5)风门开度调整建议功能。装置可根据锅炉运行状态、燃烧状况以及负荷变化等情况,通过内部模型或算法进行分析后建议现场用户调整风门开度,装置内也设置相应计算原理,充分利用影响空燃比的各类因素的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出结果,给出用户风门开度调整建议[9-10]。

3 节能效益计算

按照K联合站2018年产汽357×104t,耗电2 478×104kWh,耗气26 890×104Nm3为基准,吨蒸汽耗气为66.45 Nm3,根据能效监测结果,锅炉热效率达标率仅为64%;吨蒸汽耗电为6.1 kWh。2019年计划产汽量404.66×104t,效益预测曲线见图4。天然气单价1.15元/Nm3,电单价0.679元/kWh。

图4 效益预测曲线Fig.4 Benefit forecast curve

2019年能源管控后,可将该站注汽锅炉热效率达标率由现阶段的64%提高至75%,吨蒸汽耗气下降至66.1 Nm3,则产汽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天然气量为141.97×104Nm3;吨蒸汽耗电降到6.05 kWh,则产汽相同情况下可节约电量为29.81×104kWh;节能效益183.51万元。

2020年达到优化级后,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前提下,可将该站注汽锅炉热效率达标率提高至80%,吨蒸汽耗气下降至65.7 Nm3,则产汽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天然气量为161.86×104Nm3;吨蒸汽耗电降到6.0 kWh,则产汽相同情况下可节约电量为20.24×104kWh;节能效益199.882万元。

4 总结

能源管控是针对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等过程,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能源计量和在线监测,运用对标分析和系统优化的方法,对能源利用实施动态监控和有效管理,以促进能源利用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文中分析了能源管控建设的目标,建立了能源管控系统的基本实施路线。以K联合站为例,分析模型数据,可实现注气锅炉系统各类能效管控与优化分析功能。计算了能源管控方案的经济效益,2020年达到优化级后,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前提下,可将该站注汽锅炉热效率达标率提高至80%,节能效益199.882万元,为企业进行能源管控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锅炉油田计量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32
对干熄焦余热锅炉运行爆管的几点探讨
昆钢科技(2020年6期)2020-03-29 06:39:50
12CrlMoV锅炉吊杆用钢的开发生产实践
山东冶金(2018年5期)2018-11-22 05:12:06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3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掘金油田环保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6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