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涂 臖 吴子君
(1.深圳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1;2.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1;3.深圳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球教育界被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方式[1],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则可相互协作完成课堂任务。翻转课堂实施的核心是数字化教育资源,以相关知识点讲解的视频为最主要的资源之一。而微课这一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的兴起则为开展翻转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完美的结合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提供了可能。纵观现有的国内外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普通高校高等教育,虽有个别特殊教育全日制高校开展了针对听障生的翻转课堂[2,3],但面向听障远程学习者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有必要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研究和采取适合的对策,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获得感。本文在分析听障远程学习者在软件操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听障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听障生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觉器官受损使得他们在认知、获取信息方面比较薄弱,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利用视觉去感知世界,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学习方法多采用直观模仿。但他们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知识迁移能力普遍差,缺乏独立的创造性思维。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面向听障成人学生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专业,该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软件操作类课程居多,如动画制作软件、图形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听障生因听力程度损伤差异及学习基础差异所体现个体差距明显,听力损失不大的学生其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优于完全听不到的学生。传统面授课堂上为了兼顾各类听障生,教师需要将口语、手语或手语翻译、同步电脑操作相配合,课堂时间和授课知识容量均受到限制,因材施教难以开展,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2)面授课堂以教师演示操作,听障生观看、模仿练习的方式开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容易受到打击,知识迁移得不到锻炼。(3)听障生对有固定步骤的软件操作在经过训练后可以熟练使用,但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阶段,对于需要综合应用创作时则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和艺术创意意识的不足。部分教师为了迁就听障生的实际要求而出现主动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水平的现象,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也因此被忽视。(4)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是非特教专业毕业,他们对特殊教育理论和专业手语认知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听障生存在敏感、急躁、自卑等心理特点,遇到问题时更依赖于获得老师的帮助,但受限于语言表达,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或意愿,教师难以获得听障生真实的反馈信息。鉴于以上存在问题,远程听障生亟须一种符合他们生理、心理及认知特点的新型、无障碍教学模式以期解决软件操作类课程的教学瓶颈。
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是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展开的教学过程。与短视频相比,微课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单向传递,其核心是教师通过设计,为学习者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4]。微课可以用于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等不同教育类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和深度,实现个别化教育,符合布卢姆提出的“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掌握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顺序的颠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将课堂中教师的知识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学生的知识内化则由原来的课后完成作业、实践操作移至课堂中的各类学习活动。翻转课堂同时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提供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成为主动内化知识的学习者。
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源有利于吸引调动听障生的积极性,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对其认知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可反复观看、随时暂停等特点,既符合听障生信息接收方式局限、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认知特点,又可以满足学习基础不同的听障生自定步调进行学习,还可以弥补因为手语语言沟通问题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微课无疑是听障生进行远距离学习的绝佳工具。
听障生在软件操作类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包括面授课时有限、自主学习效率低、缺少个性化指导、实践能力不足及师生交流止于表层。而翻转课堂与微课相结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微课资源,也为听障生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听障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取而代之的是随时随地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利用微课自主掌控学习,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听障生内在认知负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当听障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课程论坛、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前便能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一个详细的评估,让原本主要用于知识传授的课堂可以留出充裕的时间基于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对不同程度的听障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答疑。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听障生切实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获得感。
适切、可选择的微课资源是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基本前提。听障生的微课除了要满足一般微课的设计原则外,还应该充分依据听障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遵循特殊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操作类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的录制。
(1)依据缺陷补偿原则设计微课。听障生主要依赖视觉通道进行学习,其信息加工方式与健听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对听障生存在的生理及认知缺陷采取补偿性措施。在视频资源中,不仅要确保画面清晰,教学语言简洁,字幕分句合理,还应对操作关键点、注意点及快捷键组合等重要信息以突出方式来展现。在视频布局中,将理论讲解内容和软件实操内容分别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前者主要采用教师正面讲授+手语+字幕的方式,教师形象的适时出现可通过口语、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传递情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后者仅录制同步操作的画面+字幕以减少过多的视觉刺激,最大限度地保证听障生的注意力集中。
(2)微课应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微课设计中加入适量的练习题、思考题、动手操作实验等互动元素可以让听障生在远距离学习中增加教学临场感。比如,在“动画原理”微课设计中,让学生同步制作留影盘,通过快速翻转便留影盘可以看到正反两面的画合成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视觉暂留”的原理。在“遮罩动画”微课设计中,教师先通过提问学生:你认为的遮罩效果是怎样的?然后要求学生取一张白纸挖洞并将它放在某本书上,透过白纸上的洞能看到下面的内容,这个洞所在的图层就是遮罩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不仅能加深对原理性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增加教学的真实感。
(3)微课应降低听障生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材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难度和学习者的先验知识都是影响认知负荷的因素[5]。这就要求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尽量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给学生有限的学习记忆空间带来压力。首先,知识点的选取要具体明确,软件操作案例的选择要由易到难,便于听障生理解和掌握;其次,听障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适当引入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视频的整体长度控制在5~15 min 以内以避免长时间眼睛聚焦可能会导致学生焦虑或紧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充分考虑听障生认知特点及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操作类课程需求,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该教学模式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组成,环环相扣。该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面授教学引导网上学习、以网上学习提升面授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图1 面向听障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知识(技能)传递。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将微课内容设计为三类,分别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类、典型案例类及进阶案例类,数量比例为1∶1∶2。教师将网上学习的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要求及完成时间)及微课资源发布在基于Moodle 的网络教学平台,其中基本概念及技能类、典型案例类的微课要求听障生在下一次面授课前必须看完并完成相应的针对性练习。学生只有在提交针对性练习后才能开启进阶案例类微课,这类微课不做强制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听障生结合学习任务单,根据自己接受能力和进度快慢自定步调进行微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的困难主要利用课程讨论区、微信、QQ 等网络通信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教师通过Moodle 平台提供的学习数据记录及时掌握、监控学生课前学习活动状况,定位疑难知识点、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教师进行课中面授教学提供了学前评价和参考依据。
(2)课中知识(技能)内化。针对课前收集听障生的学习困惑和疑难点,先引导学生在课上互相讨论,有过学习和思考的讨论更利于真正内化知识,而听障生之间的沟通有时比教师的讲授更易被接受。教师再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或现场示范演示,对个别学生提供必要的个性化辅导。通过引入综合案例的设计制作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吸收内化和创意能力的提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创作要点及制作步骤,协作完成综合案例并在课堂现场展示,所有小组参与评分,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和听障生的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不可取代,有利于人际交流、情感补偿,同时对于听障生而言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是最有效的外部动机[6]。面授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秀”,而是师生、生生集体智慧碰撞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听障生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促进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被激发。
(3)课后知识(技能)升华。听障生通过课前和课中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来强化学习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上传到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的反馈评价对于听障生尤为重要,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性格、知识基础、进步幅度,积极发现每个作业的闪光点,最终作品在课程讨论区进行展示,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观摩学习他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自信心。
本文设计了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面向听障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率先在《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及《桌面出版与印刷》两门软件操作类课程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通过回收的31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3%学生认可该教学模式,其中很满意为51.6%,满意为38.7%,一般为9.7%,没有不满意或很不满意;81%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软件实践操作技能有提高;74%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提升了学习自主性。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结合听障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主体的有效互换,较好地解决了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听障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好的安排学习,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师生之间构建了新型和谐平等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下一步,笔者将该教学模式在听障生其他同类课程进行更广泛的实践探索以期获得更多实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