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低成本可持续治理模式研究
——以重庆城口宏扬煤矿为例

2022-12-30 07:00赵运新侯均洪杨洪海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7期
关键词:酸性水文地质矿井

赵运新,王 平,侯均洪,杨洪海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随着重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煤矿整体关闭。关闭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其中酸性矿井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主要特点为pH值较低,且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以及多种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的酸性矿井水不仅污染矿区及周边水资源,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农作物及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宏扬煤矿位于城口县城270°方位,2011年建井,2016年关闭。矿井关闭后酸性矿井水通过主平硐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地表水文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矿井水污染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建立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低成本、可持续的管控治理体系,为影响区域地下水及地表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1 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宏扬煤矿地处大巴山南麓,群山起伏连绵,山脉多为北西~南东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形坡度25°~80°。区内标高在+834.0 m~+2 019.5 m之间,相对高差1 185.5 m,属以构造剥蚀为主的高中山地貌。

矿区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S1lr)、中统纱帽组(S2s)、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嘉陵江组(T1j)及第四系(Q)零星分布。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厚约72 m,上部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岩性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炭质泥岩、铝土质泥岩及一层煤层组成,煤层编号K2,厚约0.5 m。其上覆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厚约12 m,岩性为灰黑~黑色炭质页岩夹透镜状石灰岩及硅质岩;其下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厚约136 m,岩性为浅灰~灰色块状石灰岩及硅质石灰岩。

矿区处于梆梆梁至猫儿背复向斜南翼北西段,地层倾向45°,倾角50°,走向断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矿区位于地表分水岭附近,四周沟谷深切。大气降水降落地表后,一部分经顺地层倾向发育的冲沟汇集,快速排出区外,另一部分沿含水层快速补给地下水。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茅口组及吴家坪组上部的灰岩岩溶含水层。含水层中的水通过岩溶裂隙、构造裂隙、采动裂隙等通道进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的主要来源。

宏扬煤矿采用平硐开拓,其主平硐为该矿矿井水最低排泄点,涌水量最小约50 L/s,最大约450 L/s,一般约150 L/s,其余硐口未涌水。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Ⅲ类Ⅱ型,属以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2 矿井水污染现状

宏扬煤矿主平硐排出的矿井水感官指标浑浊,悬浮物较多,具硫磺等臭味,流经区域附着大量黄褐色水锈物。采样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宏扬煤矿主平硐矿井水水质检测成果表

依据《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评价标准,宏扬煤矿主平硐矿井水pH值和总铁指标超标,其余指标不超标,属铁离子超标的酸性矿井水。目前该矿井水长期排入附近河溪,严重污染了所在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

3 酸性矿井水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酸性矿井水形成机制

宏扬煤矿的煤层及其围岩中含有硫化铁,由于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还原环境,空气进入采空区,为氧化这些还原态硫化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渗出的地下水与煤层顶、底板及残留煤柱接触,促使还原态的硫化物氧化成硫酸,进而使矿井水呈酸性[2]。

在含氧气的地下水中,硫化铁被氧化为FeSO4和H2SO4,具体过程如下:

但是在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FeSO4很不稳定,在酸性水中还要进—步氧化[3]。

相对FeSO4而言,生成的Fe2(SO4)3较为稳定,但还是会被水解,Fe2(SO4)3在水中水解产生游离酸和不溶于水的黄褐色褐铁矿沉淀。

3.2 酸性矿井水形成的因素分析

酸性矿井水形成的直接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还原态的硫化铁、氧气、水和微生物(如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具体情况见表2)。而酸性矿井水形成的间接因素很多,如矿区的地质条件(矿区构造、煤层倾角、开采深度及面积、径流条件等)及开采方法等[4]。

表2 酸性矿井水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

酸性矿井水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是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一般情况下,矿体硫含量越高,氧化条件越好,越有利于酸性矿井水形成;水交替强烈比径流停滞的地段更易形成酸性水;加上微生物细菌的作用,也更加快了硫化铁的氧化速度。

3.3 酸性矿井水的危害

酸性矿井水会对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危害如下:

(1)酸性矿井水未被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中,会使地表水体酸化,水质不断恶化,大量的鱼类、藻类及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死亡,数量会急剧减少,限制了生物的多样性。

(2)酸性矿井水渗入到土壤中,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板结严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3)人类长期接触酸性矿井水,会造成手脚皮肤破裂,眼睛酸痒,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4)酸性矿井水的渗透,会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建(构)筑物结构疏松,强度降低而受到破坏,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5)酸性矿井水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排放过程中,会腐蚀排水管道及设备,造成工程投资成本加大。

(6)酸性矿井水在排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沉淀物附着在水体底部及两岸,导致水体底部及两岸变成红褐色,破坏自然景观,给当地的旅游观光产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 酸性矿井水治理模式研究

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多学科交叉、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矿井水具有流动性强、隐蔽性高、污染范围广的特点,导致治理难度极大,尚未形成有效、统一、可复制的治理体系。目前,我国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大多是以“污水处理厂”的模式进行治理,通过人工投放化学剂的方法处理酸性矿井水,导致治理投资费用大,特别是后期运营成本非常高。

为了建立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低成本、可持续的管控体系,根据宏扬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矿井水污染物性质、来源与途径以及以往矿井水治理经验,提出矿坑封堵法和风险管控法两种治理模式。

4.1 矿坑封堵法治理模式

矿坑封堵法主要是将原硐内的氧化环境(见图1),通过建筑封闭墙对各井口、各通道进行全面封堵,阻止空气进入,防止硫化物与空气接触,使硐内环境趋近于还原状态(见图2),避免硫化铁的氧化反应的形成,抑制酸性水的生成。同时通过抬升水位,切断酸性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充分利用地层自净能力,达到污染源减量控酸的效果。

图1 封堵前氧化状态模型

图2 封堵后还原状态模型

该治理模式可实现如下目的:

(1)阻止硫化物与空气接触氧化,减少采空区产酸量;(2)阻断采空区酸性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3)充分利用地层岩性自净能力;(4)降低经济成本[5]。

该治理模式优点为治理效果良好,属一次性投入,几乎无后期维护成本。缺点为硐内存在瓦斯气体,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发生绕渗可能性较大,处理难度大,对水文地质调查程度要求高。

4.2 风险管控法治理模式

风险管控法主要在主平硐外进行治理(治理模型见图3),其原理是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将主平硐流出的酸性矿井水流经多级跌坎+曝气池,经过多次曝气充氧以后,将Fe2+氧化为Fe3+,并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再通过沉淀、过滤以后,能够有效去除铁离子,改善酸性水质。除铁氧化反应式如下:

图3 风险管控法治理模型

4Fe2++O2+2H2O=4Fe3++4OH-

该治理模式实现目的:

(1)将酸性矿井水与空气充分曝气接触氧化;(2)将Fe2+氧化为Fe3+通过沉淀析出;(3)合理利用矿区土地;(4)降低经济成本。

该治理模式优点为施工难度小,安全风险小。缺点为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管控区域仍存在水污染问题,影响自然景观,虽后期维护成本较低,但存在永久性后期维护。

5 结语

酸性矿井水的直接排放严重破坏了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酸性矿井水治理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通过对宏扬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及采样检测,分析研究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确定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低成本、可持续的治理模式。结论如下:

(1)宏扬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还原环境,地下水的渗出与还原态的硫化物氧化后形成硫酸,进而形成酸性矿井水。

(2)酸性矿井水的形成过程复杂,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其直接影响因素有还原态的硫化铁、氧气、水及微生物。

(3)根据宏扬煤矿特定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两种低成本、可持续的治理模式,即矿坑封堵法治理模式和风险管控法治理模式,为关闭煤矿酸性矿井水治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酸性水文地质矿井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刍议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作用
水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