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下,勘察设计行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与日俱增。“十三五”期间,勘察设计企业平均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年均增长25.1%,2020年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达1867.6亿元,占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的2.6%,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成绩。
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4个方面:
一是创新设计理念。勘察设计行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工程项目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例如,建筑设计企业创新设计理念,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绿色照明、雨水利用、光伏发电等新技术,开展绿色建筑设计,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二是创新设计技术。勘察设计行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在许多专业领域的设计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0年,勘察设计行业累计拥有专利30万项、专有技术6万项,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219.7%和125.4%,勘察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创新设计手段。勘察设计行业积极应用先进工具,特别是以BIM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为实现数字化交付、拓展数字化业务奠定了基础。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乌东德水电站等一批特大型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充分体现了设计手段创新成果。
四是完善创新体系。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已经建成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在政策研究、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
创新认识不足。科技创新是勘察设计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但是,一些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做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未能正确处理创新与创收的关系,只是忙于眼前的经营生产,忽视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尚未从观念上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体系不健全。一些勘察设计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有效办法,在科技创新课题选择、科技创新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设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创新体系的不健全也导致了创新效果不佳,影响了坚持科技创新的信心。
创新成果质量不高。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有的为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会做一些科技创新,存在“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科技创新和经营生产脱节,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的效果不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创新引导不足。伴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设计收费早已放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导向下,精心设计、积极创新的设计与照搬照抄的设计相比,收费水平差异无法充分体现,打击了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环境不适宜。一些业主片面追求投资和进度目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不理解、不支持,压缩工期、压低造价,导致勘察设计企业缺乏足够的投资和充分的时间投入科技创新,制约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勘察设计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缺少相应的监管手段,勘察设计成果被抄袭、复制或者盗用、盗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专有技术的认定、使用和交易缺乏规范,专有技术应用的有偿收费问题在实施中难以得到业主的认可,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价值实现。
作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之一的华为,一直是诸多企业学习的对象。华为的创新模式有哪些启示可供勘察设计企业借鉴呢?
以客户为中心。华为的创新模式经历了“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以客户为中心”是强调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华为很早就认识到企业创新必须“保证公司的商业成功”,不是为了论文而创新。任正非在总结了朗讯贝尔实验室等昔日标杆的失败教训后得出一个结论: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以客户为中心”还体现在华为让客户深入参与创新的过程,如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华为积极鼓励客户发现产品问题,提出的反馈一旦被采纳,提出者将得到丰厚奖励。在终端业务领域,华为通过花粉社区等挖掘出很多有效需求,并逐步在产品升级时实现。
聚焦主航道。聚焦主航道是指企业创新投入方向一定要和核心业务发展及企业战略相一致,不宜太分散,以此集中资源在核心业务竞争力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华为也有光伏解决方案,但这一产品线主要是为了解决非洲等地区无线基站用电的问题,是为主航道产品保驾护航的,因此并不是创新重点。
开放理念。在华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体现出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在没有成为业界领军企业之前,华为一直采用模仿式创新的做法,如运营商业务是以爱立信为标杆,终端业务是以苹果、三星甚至小米为标杆,并在学习模仿中进行差异化创新。在进入“无人区”之后,华为更是加强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全球的智力资源,和国内外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广泛合作进行创新。
倡导微创新。华为一直倡导继承式创新。任正非强调“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即研发人员研发新产品时应该尽量减少自己想象的发明创造,而应着眼于继承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开展资源合作提升创新效果。正是由于20多年不间断的、大量贴近客户的微创新,使得华为成长为全球客户信赖的领军企业。
重视体系建设。华为通过建立IPD研发体系,大幅提升了创新能力。IPD研发体系包括两个关键:一是创新要基于市场需求,明确客户需要的产品,即“做正确的事”;二是创新需要通过结构化的流程去管理,即“正确地做事”。在流程体系指导下,新手也能参与创新,以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新体系推进过程中,由于颠覆了原先的组织权责,在内部造成了较大阻力。任正非提出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改革要求,通过强力推进保证了体系建设的成功。
加强保障。创新资金方面,华为的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收入的10%左右,其中,预研费用(研究不确定性最大的产品和技术)又占研发费用的10%。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方面,除了丰厚的激励,华为对失败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任正非说“创新没有失败,知道哪条路行不通,也是成功”。
直面存在的问题,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科技创新方向,坚持不懈保障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带动业务竞争力的提升。
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方向可以围绕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竞争需要三个维度展开思考。一般而言,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方向有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如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研究等;另一类是产品创新,如建筑设计企业可以围绕高品质住宅、医疗建筑、TOD、城市更新等开展研究,在总结以往项目经验基础上结合前瞻性研究形成企业技术标准,以此打造特色化产品。
需要提醒的是,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学习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加强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例如,对于已经完成的设计项目要进行回访,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最终使用者的意见,以此不断完善产品技术标准。结合环境变化,对产品技术标准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切实满足市场需求。在理解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作出了很好的示范。Gensler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市场研究,了解最终使用者对于各类建筑的需求,其研究成果会形成名为《设计趋势展望》的报告。经过多年的积累,Gensler对各类建筑产品建立了详尽的需求分析模型,如教育参与度指数、博物馆体验指数、门诊医疗体验指数、住宅体验指数等,其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提升了建筑设计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业务的成功。
在技术发展规划指导下,勘察设计企业每年要对科技创新课题进行系统安排,构建自下而上的申报与自上而下的指引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课题立项体系,明确科技创新课题的成果、投入与实施计划。公司级创新课题应聚焦主航道,课题不宜太多,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部门级创新课题则倡导微创新,鼓励生产部门加强技术总结,在项目实践中结合创新需求开展课题研究。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具备充分的资源,应以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目标,将科技创新组织部分实体化,配置一定数量的专职科研人员,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广大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不太可能建设专职科技创新组织,则更多应该采取虚拟研究中心,发挥企业技术委员会的创新领导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创新管理作用,通过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在日常经营生产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科技创新。
除了极少数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绝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主要聚焦工程应用层面的创新,很少涉及基础技术和理论的研究。但是,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往往离不开新技术、新理论的支撑。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努力打造“开放、流动、合作”的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公司的合作,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勘察设计企业科技竞争力。
优化科技创新激励和考核机制。一方面,需要针对各生产部门的科技创新工作在绩效考核中提出要求,提升各生产部门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将科技创新工作业绩要求纳入技术人员的职业晋升标准,提升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创新项目产值、创新成果激励、创新项目评优评奖等手段,充分激励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技术人员,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吸引力。
鼓励在工程项目中推动勘察设计企业既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针对有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尝试采用如项目收益分红、产业化股权等多种中长期创新激励机制,实现从过程奖励到效益奖励的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鼓励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之间的联合创新团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勘察设计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内部轮岗参与科技创新,促进技术人员了解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的结合度,有助于常态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
发挥创新平台作用,积极举办高层次行业论坛、学术会议等。一方面,通过各类学术活动为勘察设计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营造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通过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有助于勘察设计企业行业技术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特色技术和产品品牌建设,有助于“技术大拿”的塑造,也有助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
“十四五”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回归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本质,加强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加快塑造以技术为载体的核心竞争力,方能摆脱红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