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的语言艺术与美学价值

2022-12-30 00:37童奕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潜台词茶馆老舍

◎童奕鹏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文学作品,涉及到小说、话剧、杂文等各种类型,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老舍乐于品尝生命的律动和滋味,并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动力,在话剧《茶馆》中却让众多读者体会到生命之苦和生活之殇,感受时代和历史变迁下,普通个人无法掌控个人命运之痛。《茶馆》以“裕泰”茶馆为叙事空间,通过三幕剧,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全局以茶馆老板王利发为线索,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刻画出一幅众人百态群像图。剧作完整,人物形象众多,语言雅俗共赏,成为我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开创了现代话剧的新典范。该作品一经发表引发热烈的反响,并不断被改编上演,剧中台词充满了“老北京味儿”和生活气息,台词是话剧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应全面挖掘该作品中的“潜台词”艺术,去感受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幽默多讽的“潜台词”语言艺术

老舍既是文学大师也是语言巨匠,他的作品具有突出的个人语言风格,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文学语言具有浓郁的京味和生活气息,雅俗共赏,深受读者的喜爱。另外,老舍的作品还具有很强的批判性,语言也有犀利和讽刺的艺术效果,在他的三幕剧《茶馆》中,就有幽默多讽的艺术特点。学者樊骏评价老舍说:“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学者对他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幽默与讽刺是老舍话剧艺术独特的内在品格之一。

在话剧《茶馆》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老舍的幽默与讽刺,并以“潜台词”的形式出现,深化作品的内在品质。比如在话剧的第一幕中庞太监说道:“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1]而旁边的两个人正在下棋,伴随着“将,你完啦”的台词,整个一幕结束。在那个畸形的年代,太监娶妻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讽刺的事情,并且还是通过买卖人口这种违法的勾当进行,他要求“活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回应,取而代之的是旁边人的棋语,具有一种“潜台词”的艺术效果,暗示他即将“完蛋”的命运。这里老舍先生进行了“潜台词”设置,除了讽刺太监以外,还有更深的用意,在那种时代和文化语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任由统治者摆弄的棋子罢了,生死不由自己,当然在“潜台词”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时代终究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第二幕的时候同样能展现出老舍语言的幽默与讽刺。唐铁嘴说大英帝国的烟和日本的“白面”伺候着自己,话语间充满了得意与满足,其实这也是老舍先生的讽刺应用,结合真实历史资料可知,不论是英国的烟还是日本的“白面”,都是腐蚀人们思想和肉体的“毒品”,是剥削和奴役人民的罪证和工具,这里用“伺候”来形容,具有一定的“反讽”效果,突出了人物滑稽、荒诞的思想,批判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戕害人民的现实。除了讽刺,幽默在作品中也随处可见。第二幕中李三爷说道:“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历史前进的无奈与辛酸。我国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民国建立到军阀混战,人民民不聊生,各种改良涌现,但都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也没有改善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对改良早就失去了兴趣,“改良”仅仅成了一句口号和形式,人民苦不堪言,所以才有了剧中这样的言语。这里展现出老舍先生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将“想的深”的思想用“说的俏”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提升了作品的文学品格。

二、以声传神的人物表达艺术

我国古典文学当中讲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人物塑造艺术,比如《红楼梦》中,对于王熙凤的刻画,曹雪芹先生就运用了这样的艺术技巧,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真实的展现出来,突出人物的形象与气质。那么,作为我国现代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秀的人物塑造传统,在《茶馆》中,利用各种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气质,并进一步挖掘人物背后的“潜台词”艺术,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活灵活现。[2]

在《茶馆》中利用独特的语言塑造,使之呈现出一种“闻其声,知其人”的艺术效果。剧中的人物通过三言两语或几句简单的“潜台词”就能体现出人物形象和性格,可谓是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及性格,通过只言片语就能展现,增加了人物的辨识度。

《茶馆》中虽然人物众多(五十多位人物),但每个人都有性格有特点,展现出老舍强大的塑造人物技术,比如在第一幕中,刘麻子购买康六的女儿,两人的对话就具有鲜明的“潜台词”艺术。康六问刘麻子到底卖给何人,刘麻子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绕了个弯,告诉他是“一位在宫里当差的”,展现出他的老奸巨猾和利欲熏心。因为将人卖给老太监本身就是一件缺德和丧尽天良的事儿,如果告诉康六把女儿卖给了一位老太监,康六肯定不同意,于是就采用了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词的“潜台词”回答,那个年代“宫里当差”的一般非富即贵,这样的表述方式,降低了康六的戒备心理,打消了他的顾虑,暗示他女儿被卖到了一个“好人家”里。这里体现出他的利欲熏心,庞太监给了他二百两,而他只给了康六十两,只言片语将他的这种勾当展现出来,地痞无赖的形象一览无余,遭受读者的唾弃。

这种艺术特点在第二幕唐铁嘴租王利发房子的情节中同样展现的活灵活现。唐铁嘴是剧中的无赖形象之一,抽大烟,耍花嘴,因此掌柜王利发不想租借房子给他,于是一上来就说:“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王掌柜想要以住满人为由拒绝唐铁嘴,但是唐铁嘴不愧为“铁嘴”直接挑明了,指出王掌柜不想租房给他,王利发紧接着说“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这里就展现出“潜台词”艺术,表面上看,是通情达理的一番道理,其本质是点名唐铁嘴,你抽大烟,我开茶馆,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这里,既含蓄的拒绝了唐铁嘴又不使他难堪,展现出王掌柜作为老板的圆滑、机灵与世故。

三、小中见大映射历史的艺术手法

《茶馆》是三幕剧,三幕内容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裕泰茶馆”这个小地方为核心,分别讲述了清朝末期、军阀混战和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故事,展现人物的命运和茶馆的兴衰,具有史诗般的气魄与恢弘。话剧中精妙的语言设计,巧妙的“潜台词”应用,深刻的揭示出不同时期社会的矛盾与人民生活的艰辛,并将社会矛盾的根源进行挖掘与展示,指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话剧中很多“语言”设计具有映射历史,反应现实的特点。比如剧目中指出的“莫谈国事”这个贴条,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这句话的内容没变,但是纸条越来越大,字越来越明显,这既是话剧中的内容元素,也是一条重要的“潜台词”,展现出对人民言论和思想的控制,这里面用细节的形式告诉大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人们连谈国事都是犯法,甚至会被抓起来丢进“局子里”,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字不断的变大,说明了社会越来越黑暗,专制越来越严格,“民主”和“自由”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借口和幌子。

当然,这种“潜台词”艺术在整个剧目中随处可见,在第二幕中吴祥子打快板说唱:“为打仗,要枪炮,一堆一堆给洋人老爷送钞票”,看似是街头快板的内容,却揭示了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社会的本质,民国的各路军阀成为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贩卖武器,挑动战争成为他们继续剥削和掠夺中国的重要手段,这里,这些言语的背后都是更加深刻的潜台词。到了最后,一心实业救国的秦仲义也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干好事”,要及时行乐,秦仲义一生都想着实业救国,到头来却弄得两手空空,失去了信心与希望,当然,这里老舍先生并没有明说,而是借秦仲义的失败留下潜台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下“实业救国只是一种虚妄”。

作为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之作,老舍的《茶馆》将恢弘的社会,庞大的历史政治变动以一方小天地进行展现,通过几个小人物的对话和“潜台词”,向读者传递出真实的历史面貌,营造出幽默、多讽的语言氛围,展现出多样的人物性格和真实的底层生活,将传统“潜台词”艺术发挥到极致,树立了我国话剧艺术的典范。

猜你喜欢
潜台词茶馆老舍
《茶馆》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的求婚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老公的潜台词你懂不懂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