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许会调整军事产业链?

2022-12-29 00:00:00朱江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14期

2022年4月18日,乌克兰哈尔科夫,乌克兰士兵乘坐装甲输送车前往前线。图/人民视觉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将国会通过的《2022年乌克兰国防租借法案》(UkraineDemocracyDefenseLend-LeaseActof2022)签署成为正式法律。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大幅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并允许联邦政府没收俄罗斯在美资产后变现,将所得资金直接用于援助乌克兰。与此同时,众议院将投票加码拜登政府所提的扩大援乌议案,将原本的330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这当然是一笔巨大的援助,战前乌克兰每年的军费开支也不过118亿美元左右,其中用于采购新武器装备的预算不超过10亿美元。美国等于一次性给乌克兰提供了超过40年的新武器采购费用,把乌军现有武器装备全部更换一遍还有富余。

然而,军事援助费用并不是简单的拨款,其调拨使用是个非常复杂的财务过程。比如美国打算提供更多的标枪导弹给乌克兰,这笔钱就会直接从专用的军援账户转给导弹的制造厂商下单生产并且根据进度抵扣财务、物流、管理费用等等。如果是采购第三国制造的武器,那么这些钱将会是美国直接向第三国发起采购,然后约定由第三国或者美国交付乌克兰使用。总之,这笔钱尽管金额巨大,但实质上是一笔专款专用的提取额度。这种军事援助模式是国际通行的标准,无论军援款项是否需要战后归还,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军援发起国也会尽量采购本国武器装备提供给被援助方使用,这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从美国此前对乌克兰的军援装备来看,尽管提供的标枪和毒刺导弹表现出色,却仍可看出美国的军工体系实际上无法满足所有盟友在战争中的武器装备需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小型战术攻击无人机的研发,无论是在纳卡战争还是这次俄乌冲突中,土耳其TB-2无人攻击机的表现都非常惊艳,然而美国却没有这种低价且活动半径在300公里内的中长航时无人机。美国不生产TB-2这样的中低端无人机用于出口是技术问题吗?实际上跟技术并没有任何关系,关键是美国的军工体系在冷战结束之后对于美国军队之外的定制生产兴趣并不大,如果美国国防部没有需求,那么他们不会研发任何专门用于出口的武器装备,即便这些装备并不受美国法律或者国际军控条约的约束。所以中低端无人机的国际出口市场几乎被中国、土耳其和以色列所垄断。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常规动力潜艇采购问题上,美国在冷战中已经不再生产任何常规动力潜艇,如果盟友需要,美国军工体系也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具体到这次的俄乌冲突中,除了“弹簧刀”巡飞弹和“海马斯”火箭弹发射车之外,美国无法提供乌克兰最需要的新型的中低档攻击无人机、中远程机动防空导弹等可以改变战场态势的武器。

这实际上跟美军冷战后全面投入反恐战争相关,在冷战中美军一直为二等盟友生产各种专门的低档武器,比如著名的F-5系列战机源自于国际战斗机计划,也就是美军自己不装备专门用于军事援助的低端轻型战斗机,该计划遵循着够用且廉价的原则,菲律宾、越南都曾经免费获得过F-5A轻型战机作为空军主力战机使用。但冷战后由于大量裁军,美国已经不再研发专门的军援战机,毕竟代理人战争模式几乎不复存在,而且美国的库存中有大量的F-16系列退役战机可以翻新后出售给盟友。但对于花钱购买武器的盟友而言,美军现役装备显然比平价替代品更有诱惑力,这导致F-5系列战机的后任者F-20虎鲨战机项目彻底搁浅,尽管F-20这个编号听起来比16更为现代,盟友却并不买账。

冷战结束后美军在常规武器上一骑绝尘,根本不需要考虑和对手的战斗,因为根本不存在像样的对手。反恐战争爆发后,对付只有轻武器的民间武装显然并不需要太先进的武器,反倒是需要更好的情报、侦察监视能力。当然,攻击无人机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在美国看来这是斩首恐怖分子的理想武器,可以长时间盘旋等待目标出现,并且发现跟踪目标到可以安全开火的位置下手。所以美国需要超长航时的杀手无人机,比如著名的捕食者系列的航程超过1000公里,对于美国而言这刚刚好,而对于乌克兰这样的国家而言未免太大太贵。显然,如果美国持续要进行代理人战争,那么研发新的专用出口武器恐怕是下一步必须做的事情,尤其在无人机这个已经被证明十分有效的装备上,美国恐怕会释放一些低价的高技术产能出来,作为军援专用品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