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宅一生:用“一块布”征服世界

2022-12-29 00:00:00胡万程
青年文摘 2022年20期

8月5日,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因肝癌在东京去世,享年84岁。

与山本耀司的“黑色”、草间弥生的“波点”一样,三宅一生也给世人留下了他标志性的“褶皱”。基于“一块布”“一生褶”的设计理念,三宅并不刻意勾勒人体曲线,而让极具可塑性的面料去穿戴不同的身体,于无形中打造最具个性的自由态,在每条褶皱间刻下光影流变与记忆波纹……

原点

我第一次听说“三宅一生”,源于他的“baobao”菱格包。无数个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在阳光照射下,包身反射出不同强度的金属光泽,在视觉上很有辨识度。除了造型别致外,其方便折叠、形状可自由变化的特性也常被提及。这种规整的可折叠的特性,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件事——折纸。

至于为何三宅一生会对折纸如此情有独钟,很可能与他的出生地有关。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于日本广岛。美国在“二战”中投下原子弹的时候,三宅一生刚满7岁。他在离广岛原子弹落地较远的地方,目击了这场核爆。而他的母亲却因为烧伤后缺乏医疗资源,三年后离开了人世。关于母亲,三宅最深的记忆是,当时物资匮乏,母亲用渔人的旗帜为年幼的三宅做了条斑斓彩裤,她的心灵手巧和对儿子的疼爱都体现在那些别出心裁的衣服上。

今天广岛的和平公园里有一座儿童和平纪念碑,碑上那个手举和平鸽的少女雕像原型是一个叫“佐佐木祯子”的女孩。当时2岁的祯子位于距爆炸点仅1.7千米的家中,后来她患上了白血病。在佐佐木祯子病重的时候,她开始折千纸鹤为自己祈福,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折纸鹤为祯子祈福的活动。直至祯子死后,每年仍有上千万只纸鹤摆在广岛和平公园的纪念碑前。

作为广岛人的三宅一生曾坦言:“我选择将这段回忆抛在脑后,去想那些可以创造而不是毁灭的东西,那些能带来美丽和快乐的东西。”

这是三宅一生踏入设计这条道路的原点。

打入圈子

除了“baobao”菱格包,大众对三宅一生另一个熟悉的设计,应该是乔布斯的那件黑色高领衫。

20世纪80年代,在参观索尼的工厂时,乔布斯发现那里的每个员工都穿着设计水平很高的制服。后来,他找到了已在国际设计界小有名气的三宅一生,让他帮助苹果公司设计工服,两人因此成为朋友。

简单、舒适、内敛,却有品——三宅一生设计的黑色高领衫深得乔布斯喜爱,他一口气下单了100件。乔布斯后来说:“我只穿这个。”

能被乔布斯找到,除了三宅一生本身的“极简”倾向与乔布斯相似之外,还与三宅一生很早就投身西方主流设计界并取得一定名气有关系。

1964年自东京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三宅前往时尚之都巴黎深造,还曾在纪梵希门下当过学徒,每天为他画大量草图,其中有些上色后被送给了温莎公爵夫人和奥黛丽·赫本等名流。20世纪60年代中期,豪华的高级定制时装被视作时尚界翘楚,三宅欣赏和尊重纪梵希的技术,但刻板的“高定”无法吸引他。“我想做的并不是那些有钱人穿的衣服,而是像牛仔裤、T-shirt那样可以让很多人穿的、方便清洗、穿着舒适的衣服。”

1969年三宅又去了纽约,夜晚进修英语,白天去第七大道,在杰弗里·比恩手下工作,比恩朴实、简约的风格对他日后的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70年,32岁的三宅回到日本,在东京开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决定创作一种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而是回归衣料本质机能的世界服。

他的起点是“一块布”,APieceOfCloth。他还提出了“第二层皮肤”的新概念:衣服是身体的延伸,身体是衣服的轮廓。1973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巴黎时装周上,“一块布”的设计惊艳全场。

主流的西方设计,是把面料铺在人体模型上,然后通过裁剪、缝制和褶皱等方式,雕塑出理想的人体线条,是一种拼凑式的设计语言。而三宅一生则试图打破这一套路,他汲取了和服的设计原理,试图用一整块布去制衣,希望设计出“穿起来更加自由、自在、自如的衣服”。

简单来说,比起既要凸显胸,又要瘦肚子的衣服,“在身上直接裹块布”显然更加舒服。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此简单粗暴的裹布,又如何产生设计美感呢?

三宅一生想到了褶皱。

褶皱王国

褶皱,是贯穿三宅一生整个设计生涯的关键词。

在日常生活中,褶皱通常被视为瑕疵。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创造褶皱这一特点来设计服饰。但三宅一生精心设计的主动褶皱,充满了有秩序的美感,简单却经典,十分耐看。

达成这样的结果,并非简单的过程,三宅一生苦心寻找,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一种叫作聚酯丝绸的布料,轻薄且不易皱,最终生产出传奇压褶布料“一生褶”。

褶皱有了,接下来如何把布料直接变为衣服呢?

三宅一生又开发了“一块布”技术,通过电脑编程将服装版型和织造程序进行编录,然后用一条线织出一整件衣服,全程不使用裁剪、缝合等手段,使得制造出来的衣物是一个整体,就像一块布一样。

再后来,三宅一生把褶皱玩得越发炉火纯青,把柔软的布料玩出了折纸的感觉。比如,他在2010年推出的“1325.”系列,原料只是清清爽爽一块布,加工成衣后,平放是一朵黑金的折叠玫瑰,穿的时候提起来抖一抖,立马变成了一件颇具个性的立体服饰。这样精巧的设计,难度非常大,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成衣的效果,还要确保衣服在平放时刚好能折成一个规律的几何图形,这其中不乏立体几何、机构学、拓扑学等技术的融会贯通。

如今的“三宅一生”已然成为一个综合的生活方式王国,而在50余年的设计生涯中,三宅一生从未停止过创新,他说:“许多人跟随着前人旧路,但我没兴趣,我喜欢开创新路。”

早在1976年,他就与当时一众新兴设计师共同邀请了12位黑人模特登场,她们强悍狂野的风格,与当时主流审美的模特迥然不同;1995年秋冬时装展,三宅邀请了一群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登台,“我的设计面向所有女性:年轻、年长、矮小、高挑……她们是永恒的,我希望孕妇也可以在厨房里穿着我的衣服”。直至近年的几场秀,三宅仍会邀请舞者和杂技演员来展示他设计的服装,还原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我总是尝试,不怕做出改变。”

(摘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