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2022-12-29 00:00:00王光辉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期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数学科目需要通过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兴趣作为引导。

口算也称之为心算,具体是指计算过程中不使用笔和纸或者其他计算设备,通过大脑的计算迅速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作为一种仅仅凭借思维和心算的计算方法,口算是简算和估算的基础,合理进行教学引导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记忆力、思维力和创新力的整体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计算敏锐程度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大量训练还可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口算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符合实际的题目,以提升小学生的练习动力,培养其良好的解题能力。

一、重视口算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优化需要结合新课程大纲要求,渗透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最基础的能力就是口算能力,围绕小学数学的新知识教学和习题讲解设置口算教学环节是提升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环节。口算不单单是简单的计算,其深刻的内涵包括学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和解题思路的综合培养,基于口算能力培养进行发散教学有利于扩展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口算教学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口算积极性,利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引导和训练是逐步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课堂教学环节是否有效决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创新口算环节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口算情境有利于小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小学生的口算能动性。如情境:为美化教育,班级决定购买一批物品进行装饰,名言警句挂画6幅,每幅10元;小彩旗20面,每面2元;彩带3卷,每卷8元;彩纸20张,每张3元,请同学们计算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经过计算6×10+20×2+3×8+20×3=184。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口算会使口算变得趣味十足,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依据学生实际安排训练,逐步提升口算能力

口算训练需要由简入难,层层递进,依据小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和学习进度科学安排口算训练,有利于逐步优化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环节是训练。课堂是知识和思维的教学,课后训练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和巩固加强,科学安排口算训练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清晰的掌握,提升口算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口算能力培养贯穿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口算技能培养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增强口算能力的核心要素,科学训练也需要把握难度和量保持适中的原则,发展良好的口算能力以便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养成。

例如,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需要依据学习进度和能力提升进行科学安排,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成为小学生口算能力发展的关键。如在小学三年级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视口算的分步计算,以简化计算量和提升计算准确度。如32×6,教师必须指导小学生学会分步计算,即32×6=30×6+2×6=192,展开口算训练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简单乘除法的教学,有利于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小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总结口算实用规律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更是知识教学和技能形成的关键,口算有规律可以遵循,总结规律和积累口算经验成为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必要环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设计,基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准备是口算能力培养的核心步骤。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突出计算的趣味性、技巧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小学生口算积极性的培养;课堂教学要依据口算训练总结具体规律,要求小学生经过体验和推导增强对规律的认同感;课后环节进行作业设置时,教师要重视已经掌握规律的渗透和设计,使小学生经过口算增强计算速度和精确性。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制约着小学生数学整体学习的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秉持小学数学口算会算、算得快和算得对的基本理念,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进行课堂优化和探索口算训练方式。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总结才可以全面推动学科整体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