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书的海洋

2022-12-29 00:00:00苟小兰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培养人的文雅气质,洗涤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智慧,读书的好处很多,能让人的生命散发出书香气。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是这样形容书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读书是多么重要。并且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阅读的范围要广,知识面要宽,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显而易见阅读是多么重要,怎样才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呢?光在课上阅读根本是不行的,所以只有通过课外阅读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课本就是选了很多典型的模板,我们要依据这个模板,做到一通百通。”所以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课文外,还会把与其有关的课外读物全部罗列出来,要求学生逐一去读。比如,在《迟到》这节课中,学生明白了,正是由于父亲的严厉,英子上学再也没有迟到,通过这篇课文学生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然后我又让学生朗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从中学生知道了在英子即将升入初中的时候,这位威严又让人敬爱的父亲就去世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样学生在由课内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开阔了视野,而且能够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向更广阔的空间迈进。

二、课外阅读走进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一些新型的课堂教学走进了学校。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课、指导课、交流课……极大地拓展了课外阅读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的阅读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语言的发展、思维的训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使校园的书香味更浓,也为学生的成长奠基,我们学校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形成了以单篇打基础、群文促发展、整书提素养的三步式阅读形态。我的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推荐课以兴趣为主导,将课文《迟到》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从封面、作者、目录等整体把握一本书,再引导学生读《惠安馆》了解英子的童年玩伴。以设疑激趣为主线,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正确引导课外阅读

虽然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不设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减弱,难以持续下去。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高效地阅读,就需要进一步开展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表演的平台,学生如果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就会受到莫大的鼓舞,进而坚持下去。比如,当大家读完某本书后可以举办一个读书交流会,让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还要倾听其他人的想法,让思想发生碰撞,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阅读遇到障碍时,可以开展“你问我答”的活动,每个学生可以提出心中的疑问,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这样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学生有了更大的兴致,就更愿意读下去。另外,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让学生画一张手抄报,其中可以介绍书的作者,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解,或者是自己的体验感悟,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除了学生的书包里带有课外书外,还可以在教室的讲台旁边设置图书角,或者在楼道里放置书柜,让学生眼到之处都有书可读,这样一些零碎的时间都能用来读书,学生的阅读量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如果老师能跟学生比赛读书,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读书,因为爱读书的老师身边自然会围绕着一群爱读书的学生,读书最忌讳心情浮躁,为避免学生急功近利,在安排学生阅读时,我也会安静地去读书,我想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会比一些说教更有用,我跟学生一起读过的书有《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100条裙子》《窗边的小豆豆》等,并且我们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看法,谈自己对书的理解以及有什么收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我听,渐渐地把我当作知心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我,也更喜欢读书了。

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量为阅读目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鼓励学生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而且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其高质量地阅读,并且对一些好词好句或一些优美的段落进行抄写和背诵,这样学生的大脑就会慢慢地充盈起来。但是光靠读课本上的内容是不行的,需要把“大阅读,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渗透进课堂,促使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当今的社会诱惑太多,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我们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纸质版的书的阅读,以洗涤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