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作文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2022-12-29 00:00:00崔英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期

小学生不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生活经验、写作经验也很有限。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写作的环境和素材,也能拉近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恐惧,实现教学目的。

好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脑海中的真实场景、情境写出来,让它在文字中活过来,有人物,有故事,有气息,有温度。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很难把场景形成画面,再写出来。鉴于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抓住一定时间内的故事线索、重要信息,从而点燃学生的灵感,使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让那些流利的句子、美好的文字落于纸上,形成有温度、有情感的作文。

一、再现生活情境,触发学生写作灵感

素质教育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小学语文的内容设计都紧密结合生活。这既是拉近学生与书本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书本知识走进学生生活的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个主旨,把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让再现的熟悉的生活场景,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如果恰好是在春天,教师就不要用几句话概括春天,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大自然,让学生自己去触摸、去感受、去聆听春天。我们知道,学生的认知不同、经验不同、感受不同,他们眼中的春天千姿百态,可能是一棵树,可能是一种声音,可能是暖暖的太阳,也可能是轻轻吹拂的风等。这样既能摆脱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真实融入情境,提升学生作文立意

现在虽然网络很发达,信息很丰富,可是我们知道充斥在我们眼前的,大多情况下,除了娱乐八卦就是明星生活,这些虽然学生都喜欢看,也能带动一定的流量,但是对于学生审美培养,品格、意志和目标的树立非常不利。作文写作就要以“以文载道”的责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校园与学生之间良好的、积极的氛围。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场景,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认识。比如,国庆节,要让学生写一篇“我与祖国”的主题作文,那么升旗仪式就是很好的教育和感染机会:整齐的队列,教师、学生庄严的神态,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挺立的旗干,蓝天,白云,初升的太阳等,这些生动、真实的场景,学生融入其中,都能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表达欲望,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吸收和输出正面的、积极的能量,也有利于升华其作文立意,坚定学生人生目标,培养其爱国热情。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阅兵式的视频,或者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的直播视频,这些鲜活的、有生命、有故事,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视频,给学生创设情境,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体现互动性

情境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种情况结合的一种情境,它应该是活的、流动的、有温度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一定要遵循一个特征——互动性。只要学生与情境中的一些事物、内容互动起来,并在情境中与同学、教师互动起来,无论是生活情境、学习情境,还是音乐情境、社会情境等,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教学的意义。比如,要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范围,引导学生锁定自己要写的人物。如让学生讲讲这个人物的特点,自己对这个人的印象。如写某一个同学,都是同学为什么偏偏写他。为了帮助学生提炼主题,教师也可以与学生用提问的方式互动。如你和这个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他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吗?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之间有帮助、有交流,再通过这次活动,写写某一个同学。这些具有互动特征的情境,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他们成文的速度和质量。

总之,情境是一种流动的过程,能真实地再现学生熟悉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其体验感,从而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其写作热情,让学生用呈现场景的方式进行输出、编辑、梳理一篇鲜活的、有生活、有情感、有温度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叶广霞.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J].中文信息,2016(2):275.

[2]李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