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2022-12-29 00:00:00冯相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期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是二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传授,更应关注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的提升,确保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夯实数学学习基础,带动学生全面发展。但小学数学教学是复杂且烦琐的过程,教师应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不断优化乘除法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教学生活化与趣味性,带动数学教学改革,实现乘除法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意义重大。但实际上,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善,思维局限且逻辑水平低,学习乘除法知识效果不尽理想。为加深学生知识理解透彻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还需加强思维引导与学习兴趣培养,不断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小学乘除法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滞后

在乘除法教学中,教师占据知识传授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俨然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机会少,沉闷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化与兴趣提升,厌学情绪加重,学习能力随之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停滞不前。

(二)复习效率低

学生处于思维养成阶段,加之逻辑思维尚未成熟,课堂学习知识记忆短暂,需要课后与课上加强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以加深知识印象,形成永久记忆,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但实际上,学生课后复习意识缺乏,无法根据所学知识内容灵活转变复习方式与自学策略。课上教师忽视对旧知识复习与新旧知识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不断降低,未真正发挥知识复习的价值。

二、乘除法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是充分利用情境图。学生接触情境图能激发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将抽象数学知识自然转变为具象数学模型,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快速达到价值观养成等情感教学目标。尤其口诀情境图的应用,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放、计算、数数等方式深化对口诀知识的认同、理解。情境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入手丰富学生的思维体验,使其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思维自然过渡,轻松攻克学习重点与难点。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让学生用火柴等学习工具,通过摆图形与数数等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口诀内容的规律性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中,学习难度降低,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观察等能力,学习兴趣与效率显著提升。二是加深学生对口诀来源与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了探究素材。学生在学习乘除法知识时,离不开对已学过加减等知识的运用,通过加法计算能直观理解乘法算式意义与乘法要素来源,再列乘法算式,可让学生借助情境图通过数数与填数等学习方法轻松列出。

其次,运用提问式教学法。教师应运用辅助教学工具,实现抽象知识具象转化与展示,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对学生进行数学“乘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4×4=16这个算式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小棍摆出4行4列小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让学生对乘法概念有更好的了解。通过问题引导带动学生思维发展,逐步深入了解概念。除此之外,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课堂互动性加强,更利于学生思维与理解能力的有效锻炼。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围绕教师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拓宽思路的同时,强化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优势互补中得出规律性结论,最终丰富知识结构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氛围活跃,从而夯实实践活动展开基础,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三、总结

学生思维局限,对乘除法数学知识理解片面,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如多媒体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等。采取生活化与趣味化、层次化教学方式等,强化学生提问意识、加大训练力度、丰富练习方式、强化学生思维体验。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确保复习成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乘除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帆.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6.

[2]缪建平.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理解“小数乘、除法”[J].小学数学教育,2017(20):3-5.

[3]侯小恒.“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5):10-12.

[4]金玉莲.在多次对比中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