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不仅局限于对成绩的提高,更多的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加上传统课堂的枯燥无趣,容易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低的情况。所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融入,可以让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小学语文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加强阅读能力,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当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基本上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和课后练习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很难提起兴趣,更不用说去主动学习了,因此,教师如何有效改善教学模式和课堂观念,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一)积累式学习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总的来说更具综合性,因此积累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形式。而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积累相应的知识,因此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模仿式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阅历、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因此面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很容易对其模仿。而模仿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模仿行为来加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联想式学习
由于当前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题材和主要知识都是有关联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加强关联性学习,充分利用各个文章和知识的关联来进行思考,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根据教材规律进行学习。
(四)体验式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学习文章的思路和写作技巧,从而学到语文知识;而写作则是对语文知识的有效落实。不过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和反复思考后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一般以体验为主。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展开读写教育。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整个单元的主题以国外冒险类小说为主,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梗概进行学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进行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编写属于自己的冒险故事并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读写的自信,从而确保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确保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确保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想象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进而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强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获得良好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多种学习模式来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拓展、情境创设以及实践观察等,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以及与生活联想进行阅读和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读写教学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单元的内容主要以动物为主,大部分小学生对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与动物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或者利用电子课件展示图片等形式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并且让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自己家宠物身上发生的趣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观察物体、描写物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积累能力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教授的积累方式基本都是以死记硬背或者用笔记录为主,这样的积累方式效率极低,而且非常无聊,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改善学生的积累方法,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积累,确保学生在积累中也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且运用到读写学习中去。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进而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大潮的重点词汇,然后让学生利用画画的形式把心中的大潮景象画出来,加深对知识和文中词句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积累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想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确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尚吉林.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1(3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