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2022-12-29 00:00:00郑璇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期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中小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严格按照教育要求来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效开发课程,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下,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来开发校本课程,以此来有效补充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因为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校本课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尊重学生的选择,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充分获取自己的审美感受,推动学生个性更好地发展[1]。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而言能够不断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2]。在这其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所以就能够对美术学科知识和结构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形成学校特色

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在开发上更加强调符合学情,尊重学生的发展,以尊重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作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美术审美的精神世界。随着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所出现的各类活动作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有效收集素材,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

(一)培养审美能力

在中小学学科中,美术学科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因为其中的绘画、设计等内容都能够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帮助[3]。而且,因为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等特点,又能够将培养审美能力发挥到最大,所以,教师通过积极开发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新时代对学生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因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差异,而且知识能力各不相同,再加上传统教学没有注重创造力培养,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因为是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创新、交流和合作等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能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构建思想、独立创作等来有效呈现[4]。首先是技能和表现。其次是思维方法。创造思维则是指利用新颖的方法来有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打破常规视角来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联想,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从而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最后是交流合作。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自由组队,以此来共同完成任务。在具体探究汇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接纳,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和作品有效地和他人分享。

(三)体验文化内涵

当前,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就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美术鉴赏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还能够与其他学科有效联系,进而开展诗歌朗诵、历史剧表演等相关活动,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欣赏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对策

(一)加强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并没有过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轻视美术学科[5],导致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只流于形式,甚至被其他学科所占据,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有鉴于此,就需要教师和学校都能够充分了解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重视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保证利用校本课程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爱好,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相应的意见,以此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充分的教材,这样的方法也能够让校本课程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身指导来顺利完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来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增加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具体教学要求,有效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创设情境教学

因为中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就需要有效应用多媒体,利用视频、动画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情境,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量,根据教材内容来拓展,找到其中一些优质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鉴赏,这样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美术作品,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6]。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情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绘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等进行作品鉴赏,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重视教学和生活的有效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美术能够用于生活。教师要有效开发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如花草、天空等,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知识来源于现实,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的方法来积极进行创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很有意义,从中获取成就感和乐趣。在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日常生活材料对美术的意义,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效利用周围的废物创造出具有特点的美术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当地的风俗文化来开发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民俗传统文化纳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加入其中,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银芳.创新美术校本课程落实美术核心素养:软陶创意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7):131-132.

[2]翟继波.核心素养视角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J].2021(30):83.

[3]何光焰.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艺术大观,2020(18).

[4]胡昌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读天下(综合),2020(1):1.

[5]李超.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8):1.

[6]魏名馨.提升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