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12-29 00:00:00董建忠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4期

引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单元教学内容强调着知识点的联系性,通过单元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有效衔接起来,完成自主复习,并理解当前要学的内容。可以说单元迁移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手段,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联系性的学习,将其用于五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其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1.单元迁移概念解析

实际上,了解单元迁移的概念之前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的内涵,单元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几篇存在共同点的文章组合起来,再从写作手法或者文本特点等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对事物产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课文的前后顺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有效迁移。

单元迁移就是将原本学习过的知识点横纵向迁移到其他单元中,应用原有知识点对当前新知识点的影响,寻找其中的共通之处,经过单元迁移学习练习所有知识内容,总结规律,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从某种程度来讲,单元迁移不是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或背诵,而是应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文章深层次的挖掘和理解。如果单元教学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点的输入,那么单元迁移就是对知识点的输出过程。

2.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系统架构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迁移教学的方式首先便需要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一般由五项基本的单元迁移原则以及具体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五项单元迁移原则分别为:(1)举一反三原则;(2)温故知新原则;(3)强化动机原则;(4)思维训练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其中举一反三原则和温故知新原则是两项根本原则。而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为:(1)分组讨论教学方法;(2)指导发现教学方法;(3)多教教学方法;(4)变式比较教学方法;(5)学科渗透教学方法等。

其次,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迁移教学的方式便需要设计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单元迁移教学的操作系统指的是六个教学环节:(1)迁移导向教学环节;(2)自读研讨教学环节;(3)讲读示范教学环节;(4)总结测试教学环节;(5)说写评改教学环节;(6)课外调节教学环节。

最后,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迁移教学的方式便需要设计效益系统。效益系统一般由课内外迁移以及温故知新迁移等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3.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明确单元迁移教学的迁移方向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迁移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教学目标以及单元迁移方向进行明确,这是单元迁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明确单元迁移的方向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系统化以及具体化的对教学目标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各个单元的教学进程进行方向的确定以及控制。教师在明确单元迁移方向时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可以将单元迁移的方向放在教材外的内容,不再单纯的对教材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复制性的讲述,而是由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单元迁移方向。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系统的对各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单元教学的作用以及单元教学的定位进行分析,并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在知识体系中对分段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单元迁移教学中,感受到新学习的知识和曾经学到的知识之间具有的关联性,提高单元迁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2讲读课程促进单元纵向迁移

单元迁移教学作为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其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探索意识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进行单元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想真正有效的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便需要严格按照单元迁移教学的迁移规律进行知识迁移。单元纵向迁移指的是教师基于教材中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出发,在进行新知识点学习的时候,针对新知识点中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讲述,将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难度、差异以及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在小学语文五年级的单元教学中,每个单元需要教师进行讲读教学的课程知识点一般只有两篇到三篇,其他便是自读课程。而教师进行的讲读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纵向迁移,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点横向迁移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讲读课程教学时,需要切实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述,同时将知识点的基本规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后续的自读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示范基础。

3.3自读练习促进单元横向迁移

单元横向迁移是基于教师对讲读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后,由学生自己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发散,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以及自我分析能力。教师进行的讲读课程教学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纵向迁移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而每个单元后续的自读课程则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自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横向迁移得到有效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点学习阶段的举一反三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中合理运用单元迁移教学结合学习迁移规律,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理论可以了解到,孤立的学习是根本不存在的,学习活动一定是伴随着迁移活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中,教师开展有效的单元迁移教学,可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学习能力。

4.单元迁移在五年级语文的实践应用分析

4.1基于单元展开教学,有意识的完成知识点迁移

单元迁移的教学方法如今已经被发展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小学教科书中不同单元会有不同的主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迁移测试。比如学习西部文化的时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课前组织学生积极展开预习,以“我幻想中的西部风光”作为主题写一个小作文,在学习课文内容时通过学习资源搜索完成知识转移,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去展开教学,教师也会按照该主题编排课程,编写教案。比如讲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在讲解文章内容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再组织学生课后写下读书笔记,课上举办“讲三国故事”大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心得,并说出自己对书中每个人物的看法。有的学生对曹操感兴趣,就会讲解官渡之战的故事;有的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兴趣,就会讲解在这之后发生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读书兴趣,使单元迁移效果更加明显。

4.2强化问题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发挥其在单元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本课问题对学生提问,使学生在知识迁移的同时对该问题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轻松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诗歌与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诗歌中的情景,以文本为指引,对学生进行相似诗歌与诗词的学习,鼓励学生完成想象力的延伸。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在问题思考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可以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如何应用单元迁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意识作为重点,这是接下来教学实践的关键,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迁移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科学依据大纲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并且按照教学目标的设定寻找知识点的迁移方向。单元迁移方向不仅要具体化,还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师应合理的对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加以把控,并意识到确定单元迁移方向不仅要来源于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情况确定方向,系统的分析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并在相应知识体系内确立分段教学目标,使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强。

教师可以开展讲读课程,实现知识点的纵向迁移。语文教材中,单元教学属于提升教学效率的途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知识点迁移的过程中,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果,就要遵循一定的迁移规律。纵向迁移就是指从学到过的知识点出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新事物展开深层次的学习,再将其与旧知识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性。一个单元中一般只有2-3片讲读课,其余为自读课,教师应重视对讲读课的知识迁移,通过知识的纵向迁移,以此作为横向迁移的基础,该阶段教师应重视对知识点的落实,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的基本规律,为学生自读课学习提供示范作用。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加强自读学习,完成知识横向迁移,并对已经学到的知识点重组与延伸,培育判断能力与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在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总而言之,分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完成单元迁移,这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该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但问题意识薄弱,应通过讲读课程与自读课程的充分融合,实现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迁移,保障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