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在学习生涯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总计数量的76%。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经济条件也在逐渐提升,人们也开始注重教学质量问题,而随着我国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开始,我国农村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学问题,而且也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一、影响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部分农村人民会选择大城市之中发展,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常年不在家在外地赚钱,这些小学生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主要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教导,而老人也经常会溺爱他们,导致小学生没有自觉性,而且也更加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说沉迷于网络世界,旷课不完成学校作业等等。除此之外,农村的发展较为缓慢落后,这样造成了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特别是学前教育方面,导致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由于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教育方面的提升,大部分的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到相邻的乡镇上进行学习,这也导致了农村的小学内缺少生源,与乡镇的小学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家庭因素
在农村中,大部分的家长的学历水平较低,没有办法当代教育学生的需求。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只要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教育就可以,而家长自身可以什么都不用负责,全部由学校进行承担、负责;而且还有一部分的家长性格比较暴躁,没有耐心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也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认为孩子年满18周岁成人之后就不需要再进行学习,就应该赚钱养家。以上的几个方面都严重的影响了当前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教师因素
从目前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开始施行新课程改革计划,而且这一计划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是从农村小学的发展来看,并没有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现阶段,农村小学音体美英信息等学科缺乏专业的教师人才,而且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更喜欢留在大城市发展,这也导致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较弱。还有一方面就是,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缺乏自觉精神,不能做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也造成了农村小学发展落后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不能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校因素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滞后,这也造成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基础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以及硬件设施较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点的吸收情况,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在教师进行相应的评定时也是更加注重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次,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培训,而且教师的数量较少、年龄较大;最后,农村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现今教学资源的掌握情况较为缓慢,而且教师本身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教研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乡村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自从我国发展乡村振兴策略以来,我国的教育行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教学资源。因此农村教育部门需要及时发现现阶段的教育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完善的解决措施,促进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对于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国家的政府部门的天平更加倾向于城镇小学的,往往会忽视对于农村方面的小学资源配置情况,而且由于农村受到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使得农村小学教学的发展天然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这也造成了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小学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帮助农村小学进行稳定的发展,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恨到程度上减少了与城镇小学之间的差距,资金的投入可以保障农村小学的教学经费,也可以帮助提升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其次,加强农村的信息网络的覆盖情况,帮助学校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的目标,学校也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教学资源的配置,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最后,政府部门需要意识到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的差距,加强多农村小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机遇全面的支持,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强化教师队伍,引进大量人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校内的硬件设施与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到最大,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而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保障教师自身的各项权益,这样也可以吸引年轻教师的注意,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建设,优化教学环境,这样也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并且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交流渠道,与城镇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丰富自身的眼界,扩展相关的知识层面;最后,政府部门需要引导教师培养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学校一定要意识到教师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认识到教师的育人作用,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于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样也可以让教师对于农村小学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帮助引进大量的人才,促进教育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状态,加强家校沟通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而提升教学质量是从古至今就存在的一个建设性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但是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难点,乡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短板。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44年,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已经发生的质的变化,并且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2020年,我国实现了脱贫的伟大胜利,但是和城市的巨大变化相比,农村的发展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教育方面。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必须发展工业化,也不是必须进行现代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进行生态化、乡土化以及人情化的发展。自从我国开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后,我国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而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育的优化和完善,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农村之中,每个家庭的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也造就了学生之间的不同,比如说个性、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况,更有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找到学生的发光点,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他们学习时更积极主动、更热情。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应该建立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且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心理变化,也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当代教育行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层面,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学校也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引进信息化人才,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且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乡村振兴引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课题立项号:DX[2021]GHB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