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因为他们的成长与国家将来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开始研究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方式,而红领巾社团在小学教育体系和少先队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设红领巾社团的目的便是推动少先队员的发展。少先队员加入红领巾社团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对培养他们的光荣感起到重要作用。光荣感即追求光荣与荣耀的思想,也是少先队员对组织的一种肯定和热爱,对于他们而言光荣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可以推动少先队员将来的健康成长。
一、创办红领巾社团对少先队员光荣感培养的价值
一方面来讲,创办红领巾社团能够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进而对培养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和光荣感有所帮助。红领巾社团即少先队员自行组建的团体,根据其中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划分,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少先队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团队凝聚力,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共同为了创建团结友善的校园氛围努力。另一方面来讲,红领巾社团会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及综合素养的实践活动,如舞蹈、绘画、体育、科技、社会志愿等,涉及到少先队员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各项能力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1]。
二、利用红领巾社团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的策略
(一)组织评选活动,让学生产生参与社团的荣誉感
红领巾社团作为一个承载着使命感的小社团,其中蕴含着很多民族精神、历史典故,与其他一些丰富、有趣的社团相比略显沉闷,部分少先队员缺乏参与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利用有趣的评选活动,激发少先队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为其光荣感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由教师、班干部等组织开展“魅力红领巾”“红领巾社团之星”“少先队员优秀代表演讲”等活动,将红领巾精神通过这些形式渗透到活动中,增加社团的凝聚力。同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民族精神,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他省市举办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宣传大使,让学生感受到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
(二)学习少先队史,从光荣事迹中获得教育和激励
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其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对少先队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学生成为少先队员的那一刻开始,辅导员应组织他们对少先队史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少年先锋队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迹进行了解,明确红领巾的象征意义,从而树立他们的政治信仰,激发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基于此,红领巾社团可以先引导少先队员对组织光荣史进行具体了解,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的光荣感。辅导员可以带领少先队员共同学习《队章》;可以组织他们观看优秀党员、团员讲述故事的视频;还可以多让少先队员听、看并演绎红色故事,了解革命先辈为了祖国,为了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牺牲,使少先队员心中对组织的信念更加鉴定,激发他们的组织光荣感[2]。
(三)强化认同教育,使少先队员形成对组织的信仰
在红领巾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情感认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少先队员的行为和道德观念,不仅能够提高少先队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进而有效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为他们政治认同的形成奠定基础。在红领巾社团中,需要引导少先队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少先队员提出的要求和期盼进行了解,强化他们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强化组织认同的教育,提高少先队员对组织的崇拜和热爱之情,在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的同时对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进行培养,即在实际行动方面以及意识中形成对组织的信仰,激发他们的组织光荣感。
例如,可以在红领巾社团中组织“何为少先队”的讲座,再依次组织“少先队需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以及“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感到十分光荣”的讲座。在带领红领巾社团中的少先队员学习队名、队歌、队礼等内容后,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如一年级进入少先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感到十分光荣;二年级扬队旗风采,热爱少先队这个大集体;三年级对少先队史进行了解,为组织增添力量;四年级明确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向革命先辈学习;五年级学会行标准队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六年级养成优秀作风,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红领巾社团应将少先队干部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光荣感。
(四)制定志愿服务计划,组织少先队员参与社会实践
红领巾社团应制定志愿服务计划,积极组织少先队员参与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如:在课余时间安排少先队员对校园周边的街道卫生进行打扫,树立他们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到小区或社区敬老院中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整理床铺、收拾房间、交流谈心等;多与留守儿童写信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到福利院中陪伴小朋友,与他们交谈玩耍;在校内以志愿者的角色执勤,发现并发挥自身的价值。另外,为了让所有少先队员均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红领巾社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所在部门和岗位职责及个人肩负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实践活动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并制定相应完善的计划。如:在组织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时,便可以让少先队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A组负责在社区中科普和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B组负责为小区中的居民们讲述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C组负责在社区中更换旧的垃圾桶,并安排好垃圾桶的摆放位置;D组负责在社区中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单,积极呼吁居民合理进行垃圾分类。如此在活动顺利完成时,少先队员可以感受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价值,提高他们自身的荣誉感和光荣感[3]。
(五)细化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1.依托奖章激励,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
红领巾社团可以组织争章活动,激励更多的少先队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取得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锻炼他们坚持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少先队员形成自强不息的思想。”基于此,红领巾社团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推动少先队员在公平“争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例如,红领巾社团应记录每名少先队员在“争章”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成三个阶段开展,即低段、中段以及高段,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标准,培养他们的光荣感。
2.构建荣誉激励,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
红领巾社团应引导少先队员在互相激励中提高自身的光荣感,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基于此,红领巾社团需要建立荣誉激励体系,积极鼓励少先队员在认真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例如,可以每个月推选出几名优秀少先队员,并评选“优秀少先队集体”;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员茁壮成长的期盼加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识,不仅可以加强少先队员的爱国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还可以设置荣誉榜,将优秀少先队员和集体的照片、信息等张贴在荣誉榜上,激励其他少先队员向优秀榜样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设置岗位激励,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
岗位锻炼是对少先队员光荣感进行培养时的重要一环,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促使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红领巾社团可以鼓励少先队员根据自身能力积极竞选各种岗位,并在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推动他们光荣感的提高[4]。例如,红领巾社团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多种岗位,如卫生监督岗位的少先队员需要对校园中同学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告知他们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文明监督岗位的少先队员需要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及时阻止不文明行为,并随机进入不同的班级检查各位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组织少先队员共同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
4.尝试推优激励,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
红领巾社团可以组织进行“入团积极成员”的评选活动,即根据少先队员的实际情况,在经过班级、对内的投票后推选他们进入“入团积极成员”中,并在宣传栏或荣誉榜中张贴积极成员的资料,在通过上级的考核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在少先队员毕业后将资料发送至其就读的中学,继续培养和监督他们成为一名优秀团员。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是现阶段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红领巾社团是培养少先队员的综合能力及光荣感的重要途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少先队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少先队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坚持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推动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