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研究

2022-12-29 00:00:00冯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6期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进行深化改革,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合作学习作为近年来新衍生的方法,在教师进行教学时有着很好的效果,它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形式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进行有效、科学的引导,采取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针对教学开展

根据教育部门工作部署,教师围绕语文教学内容展开相应的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合作能力,这也是合作学习受到大多数教师青睐的原因。其独特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学习的小团队。在团队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点以及相关理论。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以及基本沟通,强化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团体合作培养荣誉感以及合作协同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品格,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针对学生学习

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并且找到相应的归属感。如果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进行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团队中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取代了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方式,所以,合作学习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对于教师来说,也便于他们有效地展开课程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解决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解答一些其他的疑惑。所以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依靠学生以及他们自身的团队进行内部解决的。教师在其中到监督检查作用,确保学生学习内容的正确性、准确性。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有更多的精力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进一步教学。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课堂时间之外很少有时间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合作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教师要合理、科学地进行小组成员分配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分组主要以学生自愿原则来实行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种方式并不合理,因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愿意在一个组,而对于其他小组来说,整体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利于长期发展,对于学习较差的小组来说也会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需要科学、合理地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人员数目进行分配。例如,将学习好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之中,起到带头作用,这样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小组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进行更好的解决。所以,对于合作学习模式来说,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人员的合理分配,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团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的效果。

(二)教师要对合作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

语文作为学生小学时期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整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写作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所以,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内容的划分时应该抓住学习重点,让学生有组织地学习。在划分内容时,推出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习内容的科学划分,以此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小学语文写作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当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学生需要有独立的思考以及丰富的想象来进行创作,所以,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思维方式以及写作的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以发散。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刻板现象,可以打破传统方式的束缚与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都可能是不同的,这样通过学习团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促进思维灵感的激发。并且这样的方式更多的是积极的,而不是被迫的。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上,激发灵感,更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与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进行合作阅读时,科学、合理地分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熟练度以及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以引导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语文学习重点,进行课文的重点讲述。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语文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可以使学生主动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考,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点评,帮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中的团队目标

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学生需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对每个团队设立目标,以此促进成员共同努力。在进行目标的确立时,教师要根据团队成员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以完成学习目标为动力进行学习,则更容易使教师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中的不足。

除此之外,通过各个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完善各自团队的不足以及短板,能促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所以,对于合作学习来说,确立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团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进行《雪孩子》的学习时,通过设立小组目标,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让学生对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对话、雪孩子的表现等进行分组表演,还原当时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爱心。这篇童话故事虽然很简短,但是描写得很细腻、很动人,故事结构紧凑,能引发小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小组合作需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开展,教师对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来分配角色或者任务。还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板块,分配到每个小组,使每个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每个小组之间的任务存在区别和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发现学生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解决。同时,教师也是教学活动的巡视者和协调者,协调课堂秩序,促使小组之间的信息联系更加有效。教师正确定位其角色可以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只听是不够的,还要会表达。在教学实际中,总有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不能清晰地表达想法,但是在小组合作时他们总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发言。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积极地发言,将那些表达起来比较简单或者容易表达的问题交给不爱表达的学生来回答,并作出积极的回应,给予良性评价,使他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大胆地质疑,不要害羞。在质疑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到了大部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则要给予积极的表扬,教师的评价会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策略是当今教学发展的趋势,并且教学质量也可以更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加大合作学习的运用力度。在与语文课程进行融合时,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目标确立,有效、科学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