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素质教育得到全方位推广的时代,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推动学生不断加强学习能力,引导其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加强其创新思维。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展开全方位而深层次的解读,紧抓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英语都只是应用范围比较广的语言工具,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核心素养,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观点,英语的育人价值在这种观点中被选择性忽略。事实上,英语学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语言技能,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加强学生包括心智能力在内的一系列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涉及的基本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文化品格要求学生对中外文化建立起正确理解,懂得识别并认同优秀文化,具有良好文化品格的学生往往具备优势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借此在世界舞台上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品质包括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理解和记忆属于前者,后者包括创新、评价、综合与分析,其可以将学生在创造性以及批判性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水平呈现出来。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来提高知识水平。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此来确保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和健全人格的有效养成。“升学率”是导致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彻底践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打破的重要枷锁,其固然是考核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并非最核心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升学率,只会导致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充分培养,这一问题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已经非常明显。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倾向于以考试范围为界限为学生讲授英语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长此以往,英语学科的存在将很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而健康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过程当中的“拦路石”。
二、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站在核心素养的立场解读教材
想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来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教师必须对相应教材拥有全方位的了解和一定的把握,并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可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绝大部分教师还是只会将目光放在手中的教材上,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考虑的重点也是是否已经全面讲述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很少有教师会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深入挖掘教材中各类知识点的逻辑联系,或者基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了解来完成教学场景的创设以及教学问题的设计,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另外,还有部分对与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教师,陷入了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的困境。
(二)没有深入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想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确定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钻研,秉持着开放的视角对教材进行灵活应用,懂得以教材内容和实际条件为依据进行拓展练习,从而推动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课堂的导入、新课的讲解,还是后续的巩固练习以及作业布置,都属于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可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少教师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有时会存在课堂导入歌曲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的情况。另外,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过于依赖教材和PPT的内容,情境创设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无从说起。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在课前没有实现对教材的全面阅读,也没有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内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三)制订教学目标时未充分考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指的是预计能够实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会对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开展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许多教师难以借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表方位的介词和介词短语时,教材要求学生对文章和图片(Mr.Wu’s classroom)进行阅读,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Where is...”的问题。紧接着,在学生回答出“He/She is ...”的答案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包括back,right,side,hand,left,front在内的6个单词,以及包括at the back,in the middle of等在内的一系列介词短语。随后,引导学生借助上面学习到的几个介词短语来对场景当中物品或者人的位置进行描述。就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说,虽然上述短语和词语都是本节课需要为学生讲解的教学内容,但是下面的练习要求并不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只有用至少三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学生才可以在单元结束时达成相应的单元目标。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之间的区别,盲目要求学生完成单元目标或者直接放弃对该课时目标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在整堂课当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为学生讲解内容,以此来加强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但是由于时间以及个人水平等原因的限制,许多教师难以达到这一点。
三、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来解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最核心的资源,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明确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材料。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学以及教材和课程缺一不可。在大力推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今天,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站在发展的角度熟练使用教材。由于评价机制尚未完善,应试教育的格局尚未被彻底打破,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所以其对教材进行解读时会展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高度重视。为彻底改变该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观念,对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建立起正确认知,以人为本开展教育。一线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对英语知识进行传输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过程,英语教学可以推动学生个人健康品格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加强。
(二)深层剖析教材,精准把握教材内涵
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既需要全方位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编排体系,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具体化的深层次研究,将教材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专家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将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浓缩在教材中,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这部分浓缩的精华释放出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反复揣摩来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内涵,通过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讲解“My family”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重点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现有的教材当中并没有与学生思维发展和思维训练相关的内容,教师需要出于实际条件的考虑展开二次开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加强提供更强大的助力。比如,在对每一名家庭成员进行介绍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来展示家庭成员间的内在联系,在教aunt和uncle时,哪怕学生并没有提前了解其中文意思,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明白这个词对应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内容的深刻记忆。这样能够让知识和现实生活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有效碰撞。
(三)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来制订教学目标
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需要放在首位的部分。教师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出发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合理比较和深入挖掘,重点探究教材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比如,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学习策略或者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等,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当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比如,在学习“What will you do?”课文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have no idea,the Great Wall,at,next等在内的词汇和短语、实现对“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及“ What will you do”及相应答句的认识和掌握。之后,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下列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一,能够熟练阅读课文并对其建立起正确理解。
第二,能够正确拼写和运用新词汇。
第三,能够在课文学习环节结束后归纳出“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及“ What will you do”的功能句型并正确回答以及有效应用。
第四,能够听明白与之相类似的问句,并写出基本正确的答句。
第五,在教师完成语言情境的创设以及语言材料的提供之后,能够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加强。
第六,能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建立起一定的文化意识。
上述教学目标都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加强。
四、结语
想要通过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来充分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在整个从业生涯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以优质课堂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