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上午,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在国家会议中心主媒体中心召开例行发布会,围绕“冬奥会上的女性力量”主题介绍——
在北京冬奥会中,女性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现了奥运赛场上的“她力量”。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杨扬表示,女性运动员的出色表现拓展了美的定义,她们不仅展示了花样滑冰的“美”,也展示了空中技巧的“飒”,相信她们的表现会鼓励更多女性追求梦想,勇于突破自我。
“从第一届冬奥会上仅有11名女性选手,到第三届冬奥会开幕式上第一位女性运动员旗手出现;从第七届冬奥会上的首位女性运动员代表进行运动员宣誓,到如今1300多名巾帼英雄披甲持竿踏冰飞驰……冬奥的近百年历史也是‘她力量’的成长史。”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
严家蓉介绍,北京冬奥会是有史以来女性运动员参与比例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参赛的比例达到45%,同时,本届冬奥会也是女性运动员参与项目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在全部109个小项当中,女子项目共有46个,男女混合与团体项目为4个。新增的项目也充分考虑了女性运动员参赛问题。新增的7个小项中,2个是女子单项,4个是混合团体项目,仅1个是男子单项,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关于推动运动中的性别平等理念。
“冬奥会赛事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性别平等的好机会。”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说,“我们和单项体联、转播商、各国奥委会合作推动性别平等,包括对女性运动员和女子项目的报道与赛程安排,在冰壶、速滑、钢架雪车、高山滑雪等项目中都实现了性别平等。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我们向各国奥委会发出一个信号:我们需要加强女性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女性运动员参与进来。”
马克·亚当斯还表示,国际奥委会已经制定了目标,希望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能实现参赛女运动员占50%;希望在下一届米兰冬奥会上,能实现完全的性别平等。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介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的19名委员里有14名是女性。“在我们委员会内部,可能要担心的是如何保护男性的相关权益问题。”杨扬笑着调侃。
在保障整个奥运赛事顺利进行的运动项目管理方面,北京冬奥会11名项目经理中有7名是女性,“也就是说,一大半都是女性经理,负责着赛事的运营,我为她们感到骄傲。”杨扬表示。
据介绍,在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中,女性员工的比例不低于40%,女性志愿者的比例不低于50%。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致力于促进工作岗位的平等权益,加强对女性的保障,保证相同岗位的女性和男性有平等的工资薪酬。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为女性运动员与涉奥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竞赛与生活环境,在三个冬奥村的综合诊所,北京冬奥组委专门设置了女性诊疗室和治疗室,并配备专业的妇科医师,为她们提供诊疗服务。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从新闻传播方面,介绍了该公司在推动性别平等上做出的努力。他说:“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遵循一个指导原则,在内容制作上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不是哪个项目更有吸引力我们就转播哪个,而是更注重性别平衡地呈现报道内容。在赛后混合采访中,我们也会确保男性与女性运动员被问到的问题是相似的,没有任何性别歧视和偏见。”
同时,伊阿尼斯也坦言,在推动新闻传播的性别平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在两年前进行过一个调查,发现相较于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被报道的比例更低。传统的看法是人们不关心女性运动,媒体也就不关注。然而事实上,在年轻一代中有超过70%的男性会观看女性的比赛。我建议媒体要重新开始思考女性运动报道的价值。”
冬奥赛场上女性运动员“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无疑将带给更多女性追逐梦想的勇气。
“在过去10天里,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对赛场上的表现感到非常鼓舞和感动。”杨扬说,女性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让人尤为印象深刻,她也让自己的女儿观看了谷爱凌的比赛。“我用她们的故事来激励我女儿,希望她也能够像那些女性运动员一样变得非常勇敢,能够在未来去追逐她想做的事情。”
杨扬表示,参与运动不一定是为了成为专业运动员,但通过运动,孩子们可以发挥潜力,并让他们勇于追逐梦想。杨扬大力呼吁女孩们多多参与体育运动:“在我自己的滑冰俱乐部中,有很多女孩子在参与运动,每天我都会受到她们精神的鼓舞。我非常相信,体育的力量能够让更多的女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在本届冬奥会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多耀眼的女性,有参加多届冬奥会仍然保持着热情与勇气的老将,有初登大赛但锐气不可摧的‘00后’姑娘,有勠力同心携手奋进的赛场姐妹花,有兼职参赛斩获铜牌的‘天选’之女……她们的出现让冬奥这个冰雪盛会变得更加闪耀动人,意义非凡。她们的登场代表着女性在体育舞台上撑起了‘半边天’,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女性走向赛场,走到台前发光发亮。”严家蓉说。
(本文原载于2022年2月15日《中国妇女报》,作者为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