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的不当言行使孩子产生愧疚心理

2022-12-29 00:00:00胡运玲
新教育·校园 2022年5期

孩子有时因为愧疚感才服从父母

那天中午,我做了一顿较丰盛的午餐,有排骨炖莲藕、蒸八宝米饭等。原本期望女儿能多吃点,没想到饭菜端上桌,她却不好好吃饭,吃了一点就说不吃了。

想着自己在厨房里忙了一个多钟头才精心做好的饭菜,又想着她这么瘦还不好好吃饭,我一时很不悦地说道:“你就吃那么一点,对得起我做这顿饭花的时间和精力吗?我辛苦地跑到市场买新鲜排骨,费劲做好,又给你端到面前……”

听我这样一说,女儿面带愧疚,又很勉强地拿起筷子吃起来。她又吃了两块排骨和几块莲藕还有一些米饭。她问我:“妈妈,吃这么多可以了吗?”我欣慰地点点头,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没想到刚吃完饭,女儿喊了声肚子难受,就跑到厕所里哇哇吐了起来,头上冒出了一头虚汗。我吓坏了,赶紧让她躺床上缓缓,然后带她去了诊所。医生检查后说是肠胃炎,给开了点药,并嘱咐让女儿空空肚子,少吃饭,吃点好消化的。

回家的路上我对女儿说:“你是不是吃饭前就肚子不舒服了?是不是那会就不想吃饭?那为什么后来还强迫自己吃,不告诉我你难受呢?”

女儿懂事地说:“我不吃的话,你的饭不就白做了吗?我不想让你白辛苦,那样我会感到很愧疚……”

我一时哽咽。女儿明明肚子不舒服,却为了不浪费我的心意,宁愿强迫自己吃到呕吐。这都是愧疚感害的她啊!想到平时为了让女儿多吃饭我常常说些这样让她感到愧疚的话。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这种做法挺残忍的。

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只是希望你吃得多点,长得结实点。我并不是真的觉得为你做饭辛苦,妈妈照顾你是妈妈应该做的。以后你不要再为此感到愧疚,我也不再说那样的话了,好吗……”

意识到这一点后,后来在餐桌上,我再也不敢说一些让女儿感到愧疚的话。吃饭原本是一种享受,享受食物的美味和吃饱的满足感,如果带着愧疚下咽,又怎能品得出食物的美味呢?怎能感受到日常饮食的幸福呢?更糟糕的是,我这种“愧疚式教育”带给女儿多大的心理负担和负面影响啊!

生活中,不少父母习惯让孩子感到愧疚,通过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达到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目的。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有的父母会说:“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花大把钱把你送到这么好的学校吗?”再比如,面对孩子不听话时,有的父母会说:“我对你这么好,你却总让我生气,你对得起我吗?”

归根结底,我们说这类让孩子感到愧疚的话,不过是采取攻心的方式,让孩子觉得不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是对不起父母。而这种愧疚心理,会压制孩子本真的想法,孩子是迫不得已才顺从父母的。

孩子表面上顺从了,但是内心却是反抗的、压抑的,他们自己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比如,一味顺从,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愧疚心理还会发展成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能达到大人期待的样子;或者最终负面情绪积压过度,会激发出逆反心理,偏偏跟父母作对,以泄心中长期的压抑感。

避免愧疚攻心,采取多种方式达到意见一致

所以说,这种有意无意让孩子感到愧疚的方式要不得。我们不要刻意让孩子感到愧疚,可以试着通过以下方式和孩子沟通,以求双方意见达成一致。

◎各退一步,采取中和的方式

当孩子想这样做,而父母想让他那样做时,不妨双方各退一步,采取中和的方式,商量出双方都接受的一种方法来解决。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照顾了孩子的情绪,也达到了教育引领的目的。

◎轮流做主

有时,父母的看法和做法也未必全对。当父母跟孩子的意见有分歧,争执不下时,与其我们以让孩子产生愧疚感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不如多给孩子一点自主权利,适当的时候让他做回主。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这次你做主,那下次我做主”。

孩子既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肯定也有他的理由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我们不妨主动将部分主动权和决策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自我决策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不要“绑架”孩子

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知道,自己爱孩子是出于做父母的本能,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不求感恩的!但是,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的气话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道德绑架,把对孩子的种种好,说成了是自己的负担和辛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给父母添了很多麻烦。如果惹父母生气,如果不按父母说的做,就是对不起父母。这就形成了情感上的道德绑架,让孩子被动接受和顺从。

父母爱孩子,应该爱的是如其所是,而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他们的样子,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对孩子,我们应该给予引导,但不过分强迫;指出错误,但不过度批评;希望孩子听得进劝说和教导,但不用愧疚感绑架。这才是父母爱孩子熨帖而温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