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无规划阅读经历
我从小喜欢阅读,高中以前所读的书多以学校老师推荐的为主,有漫画系列、杂志、散文、小说、名著等,没有固定的阅读计划,也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读完后一段时间只记得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大学期间,我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更多的是阅读与数学相关的书籍,专业目的性较强,也阅读过一些与信息技术、美学、建筑学相关的书籍,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习。工作以后,我越来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工作之余开始阅读,除了阅读与数学相关的书籍,还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育、方法论、教育名家著作等,如起初我阅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等都是出于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我的有计划阅读行动
后来,一次国培研修让我萌生了继续读研的想法,于是我考取了在职研究生,读研期间,我的导师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这让我的阅读视野瞬间开阔,尤其是硕士论文的撰写经历给了我阅读方能教好书的信念和更上一层楼的决心。我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静心阅读,不仅自己阅读,还带动爱人和我一起阅读,我们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取名静怡和浩岩,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静心阅读,丰富精神世界,浩浩荡荡开创人生旅途。这时候我的阅读领域主要涉及哲学类、数学类、近现代教学理论等。我每年都会购买一些书籍,抽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而且还会写一些读后感、反思等。
我开始订阅报刊,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阅读一些理论文献,也读一些实践性文章,并将一些优秀的思想和设计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果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书读多了会产生很多感想,于是我开始尝试写作,写一些教育心得、谈一些教育现状、论一些教学命题、提一些教学猜想,从开始的尝试写作,到后来的编辑部约稿,再到后来的合作出书,我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与意义。现在阅读已经是我每天必做的一件要事。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的时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随着阅读需求的增加,我会在每年的开学季、教师节等时间点给自己购买书籍、系统订阅杂志,并制定阅读计划,坚持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时至今日,我已经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学数学》《上海中学数学》《数学教学研究》《数理天地》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我切身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这些成果的发表均得益于日积月累的阅读,我愈发觉得阅读和写作应该形影相随。
我的常态化阅读现状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阅读与写作好比是人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促进,互为弥补与铺垫,阅读促进了写作,为写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开拓了写作的思路,写作又能提高阅读的能力。2020年通过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创始人刘祖希的举荐,我参与了朱永新老师、人教社王林老师筹划的《中学数学学科书目》(教师版)的推荐语写作工作,接触了更多的图书,进一步认识了阅读的意义。当前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数学阅读,同时也伴随着不间断的数学写作。
数学阅读的第一层境界是准确掌握文字和数学符号表达的基本内容,理解了文字的含义,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数学思想。第二层境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将它们图形化、一般化,归纳为具有几何意义的数学原理和逻辑事实,这是阅读的精神享受。第三层境界是在充分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还原思维过程,数形结合,体现最本质的数学思想,这是数学阅读的终极目标。
作为教师,只有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多进行写作实践,不断地学习新理念和新技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将经验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才能成为学生值得信赖、有独立思想、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正如《礼记·学记》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如今,阅读已经是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努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数学阅读和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反思、升华,实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