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给照片加“滤镜”

2022-12-29 00:00:00善俊
新教育·校园 2022年11期

如今,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修图软件给照片加滤镜,可是在没有照相机的古代,古人只能用纸和笔将人像画下来,那么他们有没有什么美颜技巧呢?当然有!

给皇帝美颜不容易

美颜可难不倒古人,他们在绘人物画像的时候,也会想法子加“滤镜”。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便是国画,主要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也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等类别。不过无论何种绘画方式,画家们都会根据环境特征和人物的特点为画作加上“滤镜”,让人物形象看起来更美、更鲜活!

唐代画家阎立本曾经绘制了一套《历代帝王图》,画面从右至左画有从汉至隋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他虽然没有见过这些帝王,但是阎立本刻画出了这些封建统治者共同的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和不同境遇,为每一位帝王加了“滤镜”。

阎立本通过个性化的描绘,对眼神、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画,表现出帝王们的心理、气质和性格等特征。比如图中的汉昭帝刘弗陵,文静富态,从容沉稳,一副胸怀开阔的神态,俨然大国君主气派。而作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在画中则是身材高大、两眼有神、双眉舒展,处处都流露出自信、豁达的气质。

总之,在阎立本笔下,那些有所作为的帝王,多半冠带轩冕、威严肃穆、睿智颖悟,一派雍容大度的神态,而昏庸无能或暴虐亡国之君,则表现出虚弱无力,刚愎自用之感。可以说,阎立本通过手工“滤镜”,成功塑造了十三位个性突出的帝王形象。

当然了,古人加滤镜的方式可是极其高明的,他们除了将人物本身画得惟妙惟肖,还会通过为背景加“滤镜”的方式来彰显人物个性。例如宋徽宗赵佶在他的《听琴图》中便使用了这种方式。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有传言图中的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幅画也算得上是赵佶的“自拍”了。

《听琴图》的背景简洁,作品构图虽然简净,但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悠然神往,仿佛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可以说,《听琴图》通过对背景的刻画突出了主人公优雅的气质。

到了清朝,皇宫里还来了不少的西洋“摄影师”,比如其中代表性人物郎世宁。郎世宁有着独特且高超的“摄影技术”:将中西技法融为一体,在形成精细逼真的绘画效果时又不失人物本身应有的威严。正因为如此,郎世宁也成了乾隆皇帝的御用“摄影师”。

比如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亲临南苑阅兵,便让郎世宁给自己“摄影”,这便是郎世宁的代表作之一—《乾隆大阅图》。画里的乾隆皇帝身着戎装,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青年君王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盛大的国事活动需要郎世宁陪同作画,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乾隆皇帝也会让郎世宁进行记录。乾隆皇帝喜欢打猎,所以每次狩猎都能让郎世宁忙活一阵子,最后还形成了乾隆皇帝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乾隆皇帝射狼图》《乾隆皇帝刺虎图》《乾隆皇帝落雁图》……

此外,乾隆皇帝还喜欢让郎世宁为自己画“证件照”—《心写治平图》。这套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依次呈现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及十一位妃嫔的半身画像,其中皇帝、皇后都由郎世宁亲自执笔,其余的是郎世宁的徒弟所绘,最后三人由宫廷画家续画。

古人“自拍”也疯狂

除了为他人作画,古人也爱“自拍”。据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经有过一幅叫作《临镜自写真图》的“自拍”,就是对着镜子画自己的写真画。估计王羲之一定在自画像当中给自己加了“滤镜”,只是遗憾的是,这幅自画像如今已经亡佚,只留下了零星的文字记载。

到了宋朝,士大夫间兴起了一股自画像浪潮,许多人都会自己为自己作画,而且还要题写几句画像赞,也就是在画像上题词。比如著名的诗人黄庭坚就曾经一口气写了五首自赞诗,看来,黄庭坚不仅是个“自拍达人”,还是个“文案高手”。

而宋元之交的大画家赵孟頫也为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赵孟頫《自画像图页》),在这幅画中,赵孟頫将自己的形象绘制成一个头戴乌巾,身穿白袍,策杖漫步于竹林中的雅士。这幅图就是很典型的为背景加“滤镜”,通过营造气氛来突出人物形象的自画像。

明清时期的画家对于加“滤镜”的功能仍然十分喜爱。清朝画家华岩在46岁的时候作了一幅《自画像》,写实而又带有写意的意味,很明显,华岩在此图中也给自己加了“滤镜”,图中的他穿着白衣,随意地靠在石头上,右手扶着石头,左手捋着胡须,十分悠闲自在,通过简练的线条,使自画像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仅个性鲜明,而且更富有意境。

而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画家金农,则可以称得上是“自拍狂魔”了,光他的现传世自画像作品就有9幅。他曾经送给弟子罗聘一幅《金农自画像轴》,金农在画中并不求形似,而是加了“滤镜”,通过极尽夸张的手法,使“自拍”具有漫画意味,画中的金农拥有浓密的长髯,持杖侧立,精神矍铄,神情超然,真实传神地描绘出了金农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

纵观古代的人物画像,古人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加“滤镜”,对于写神的追求大于写实,不仅注重外在形象逼真,更注重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同时还喜欢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透过古人的那些精美图画,我们才发现:美颜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从古代各式各样的精美图画,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花式自拍,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